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李鸿章死了,政敌梁启超为何给他作传?

2023-03-14 13:42 作者:牛贯杰  | 我要投稿

关于中国近代的历史人物中,流传一种说法,就是“曾国藩做人,李鸿章做事”。人生的价值感无所谓两端,一种是立言立德,留给后代一笔精神财富;另外一种,则是在短暂的有生之年,完成自己的宏图之志,做一番事业。事业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它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交给后人评说。毫无疑问,曾国藩属于前者,李鸿章属于后者。

1901年,李鸿章去世。梁启超在李鸿章去世后的当年写下了《李鸿章传》,又名《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之一,属于时人称为“帝党”的光绪皇帝一派,李鸿章则是属于“后党”的慈禧太后一派的中坚人物。两人在政治上属于敌对阵营,个人私交也“泛泛不深”,但梁启超为何花时间和心血给自己的政敌李鸿章作传?梁启超在序中指出,“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比力行之”。可见李鸿章对于这四十年的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程度。

从1901年倒推四十年,1861年正是李鸿章政治上崛起的契机,创办了淮军。后来淮军得到发展壮大,李鸿章手里有了这支军队,成为他在政坛上屹立不倒的基础。而此时清政府统治处于最衰弱的时期,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劫掠了圆明园,太平天国统治着南中国。

这种背景下,李鸿章包括他的老师曾国藩还有左宗棠、胡林翼等一批人,他们团结起来一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镇压完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在同治年间出现了短暂的中外相安的中兴局面。到光绪初年,中国边疆出现了新危机,此后愈演愈烈,一直演化到80年代中期的中法战争,90年代中期又出现了甲午战争,后来到1900年发生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王朝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它的衰亡。

所以这四十年在历次的对外战争当中,李鸿章掌握的淮军充当了主力国防军的角色。一直到1895年失势以后,清廷开始新建陆军,李鸿章的淮军和他的北洋海军才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在外交方面,几乎所有重要的条约都是由李鸿章签订的。所以李鸿章在军事、外交方面都是执牛耳的人物。

在国家经济建设上,从1861年到1895年,清政府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兴办洋务,而洋务运动最主要的倡导者就是李鸿章。所以梁启超写这本书,讲出了李鸿章对于这四十年的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性。

所以今天我为什么和大家分享李鸿章?

首先,历史人物和时局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历史是由人来创造、推动和书写的。掌握国家军政大权的领导人物,他们的思想和言行更是直接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所以李鸿章对于我们今天认识中国近代的历史来说非常重要。

其二,李鸿章生活的年代,中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时人把它称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那么,位高权重的李鸿章,在这样的时局之下,必须要走出传统统治的舒适圈,在社会大转型期必须主动地调整对内、对外的方针政策。当然,他自上而下推行的这场洋务运动最终没有取得成功,他的强国梦想,也未能实现。但他还是为后来的历史发展打下了基础,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反思和借鉴。

其三,李鸿章在近代推行的这些改革措施,比如说他白手起家发展工业,他重视科学、技术和人才,主动与外国竞争对手打交道,这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仍不乏启示的意义。

李鸿章死了,政敌梁启超为何给他作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