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So long, and thanks for all the fish

2019-08-30 04:34 作者:江少寒  | 我要投稿

当我把最后一个箱子搬到邮寄公司,英国闷热的夏天已经让我汗流浃背。四年积累下来的物品,不过是两个箱子而已。

之前过完春天,我一直很喜欢的黑色尼龙大衣拉链坏了,无法再维修,陪伴了我五个冬日的只能压箱底;一个月前,穿了六年的优衣库牛仔裤也在尴尬的地方破了个口子;前两天,用了七年,不知道父亲从哪儿翻出来给我的钱包也坏了。

看着边角已经起线的钱包,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些物件在告诉我:就是这里了,我学生生涯的终点,它们只能陪我走到这里了。

去年本科毕业的时候,我曾经有想过要写一写在英国的生活,但是一想到明年还要在英国读研究生,于是就做罢了,现在在想回忆四年前刚到英国的时光,记忆已经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毛玻璃,不再那么真切。

我只好翻出自己的朋友圈,然而我本身就不怎么用微信,也不怎么发朋友圈,只能从当时自己的只言片语中管中窥豹般回忆一下。

15年9月13日,我写下“走了”二字,乘上了国际航班抵达了曼彻斯特机场,然后再在前辈的接机中,乘上出租来到利兹。实际上这并非是我第一次出国,对于国外的新鲜感并没有那么强烈,但是旅行毕竟和生活是两回事,很多事物依旧让人感到新奇。

我住的宿舍是一家英国学生公寓连锁品牌Unite Student旗下的公寓,如果有朋友也来英国留学,我强烈建议大家选择Unite Student或者Downing之类的学生公寓企业,因为学校的宿舍很有可能用学校的网络,也就是会BAN掉P2P;而自己租房和中介或者房东打交道是非常烦人的事情。像这些连锁的学生公寓,他们有一套完善的流程,有什么问题也能24小时得到反馈,合同也规范,房间各方面的条件都会比学校宿舍和租房要好,也只比租房贵一点点,比学校宿舍还要便宜。

扯远了,我住的是Ensuit,即一个公寓内有五间房,共享一个厨房,每个房间都带有独立卫浴。我选的房间是男女混住的,推门见到Lucy,一位武汉姑娘,并经由她认识了更多的同学。在利兹的三年,每年春节都和他们聚在一起包饺子。

宿舍旁的长坡

我住的Concept Place离利兹大学大约10分钟路程,其中五分钟都是在爬宿舍旁那条长长的坡道。虽然爬坡很累,但是对于我这种天天宅家的人来说,也算是不错的锻炼。更重要的是,我非常喜欢回家时从那坡道顶端向下往,柏油马路延伸到头,两旁是红砖的房子,视野尽头是一片建筑群,浅蓝色的天空下,能见到尖尖的教堂塔顶。

从坡顶往下望

这条坡道可以说是我对利兹最深刻的记忆之一,虽然第三年没有住在Concept Place,但我依旧十分怀念它。去年本科毕业时,我这么写道:“最后一日,我又从Concept Place那个长梯爬了上去,站在斜坡上眺望着远处的楼宇和都市。我看过这条路很多次。沐浴在黄昏的夕色中、红叶浸染的秋日、令人犯困的闷热午后、白雪皑皑的深冬时节。今日回身远望,却还像是我第一日回家时那般,未曾改变。”

今天回看自己的朋友圈,突然意识到第一天从大学校区回家时候,我并没有走这条坡道,那天我绕了个远路,偶然见到了一处红叶。

绕远路的红叶

在利兹的第一年,平静而充实。英国本科的第一年的成绩并不会记入最后毕业时的分数,不过会影响你申请研究生(因为申请时只有第一二年的成绩),相对来讲压力并没有那么大。每天睡醒就去上课,没课就踩着单车去市中心买菜,中午去帕金森钟塔对面的小红房里买个homemade sandwich,或者在Roger Steven楼附近的小黑屋里吃全英早餐(鉴于我每天起床都是12点,其实是是吃午餐)。每周五放学后买一张Dominos' 的New Yorker pizza(这个口味后来居然取消了草),一边喝着快乐水一边吃高热量食物一边补番,放松完后开始写团务,周六爬起来给国内的朋友们开团。

帕金森大楼对面的小红房

日子就这么一点点的过,冬日里利兹下起了雪,虽然并非没有见过雪,但是身为一个南方人,并没有长时间在下雪的冬季中生存过。第一次下雪的时候,同公寓的英国小姐姐兴奋地尖叫,然后冲下楼去堆雪人。我看着窗外的世界一点点变得纯白,心中充满了一种神圣感。

这种感觉只持续到第二天我去上课,凌晨的积雪化开,吸收的热量让整个空气冰冷的可怕,路面又湿又滑,雪被踩成坚冰,乌黑乌黑的。

冬日

冬去春来,在4月份,我完结了人生第一个长团,四季物语。当时那种创作完一个长篇后的满足感和空白感至今记忆犹新。我记得在写那个团的后记时,我如此写道:“当我在国内预科的宿舍里,睡前构思这个故事开头的时候,我肯定没想过有一天我将在异国他乡的英国,为它收尾。”

这个故事一开始只是拿来测试Pathfiner规则用的,在开头有着一切我最喜欢的元素:一个好的冒险故事应该开始在仲夏夜烦闷的空气中,月亮高悬在繁星如幕布一般的天空,少年少女因为一个意外的接触,被卷入了波及整个世界的旅途,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冒险之旅。

虽然现在回看有很多青涩的地方,也不乏一些闪光点,但这其中的快乐,实在是不足为外人所道。

在利兹的第二年基本上和第一年差不多,不过因为挂科少了个同学,我与陈宇恒的关系变得紧密起来。毕竟整个经济系总共就五六个中国人,我们专业就有四个,挂回去一个,剩下的人自然联络就多了起来。但实在没想到这段孽缘贯通了我们整个留学生涯,就连最后研究生也一块来了华威。

第二年的复活节假期,我白天复习,下午开始打P5,一路打到凌晨,现在想想,当时实在是十分快乐,尤其是P5也是难得的好RPG。

嘿嘿
99小时通关一周目

等复活节结束,春暖花开后,利兹大学的道路上,又是一片樱花梨花粉白交织的美丽景色。这便是期末考试前的最后时光,这段时间除了蹲图书馆,还有联络国内的实习。这段时间实际上既忙碌又迷茫,自己究竟打算做什么工作这个问题,从高中起我就一直给不出自己答案,焦虑感一直困扰着我,不过现在嘛……走一步看一步,能做什么便做什么罢。

樱花(大概)
梨花(大概)

第二年在忙碌中落幕,6月份我返回国内,在上海实习。一个人在上海确实是件劳心劳力的事情,每天一个多小时的通勤时间,顿顿外卖,高昂到入不敷出的房租,每天都能在地铁上看到挤吐的金融民工,那种强烈的无法扎根感实在是令人悚然。

第三年,我离开上海后并没有直接返回利兹,而是前往了苏格兰,在爱丁堡,见到了我曾经的小学同学、好友。爱丁堡是个非常宜居的城市,又充满了老式建筑与欧式城堡,砖石的道路与起伏的山丘,宛如一座山城,也只有在这样的城市里,也只有在这样的城市里,JK罗琳才能写出哈利波特吧。遗憾的是,我都硕士毕业了,当年申请爱丁堡的申请书依旧没有回复,草。

比较有趣的是,明明地图上爱丁堡不环海,但是登上亚瑟王座后能看到三面都是海,也是很神奇……

而后游历苏格兰高地,抵达高地首府因弗尼斯,游览尼斯湖,在尼斯湖的船上和国内的朋友联机怪物弹珠,额……

亚瑟王座
爱丁堡
因弗尼斯

值得一提的是假面骑士Exaid我是在因弗尼斯的民宿里看完的(

回到利兹后,第三年依旧,只不过这一年多了申研的压力。不过总体来说,依旧是自由而平静的独居生活。在生日的时候和朋友跑去了峰区骑单车,在圣诞假期和朋友去惠特比的海边迟到了最好吃的炸鱼薯条,到了1月份,则和国内的朋友开荒MHW。而后冬去春来,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和陈宇恒一起坐在海德公园的草地上,我们突然都意识到,我们大学的日子已经时日无多。

峰区
傍晚
MHW
惠特比
某个阳光灿烂的午后

毕业,我和陈宇恒穿上黑色的学士服,披上象征着利兹学生的绿色缎带,结束了我们在利兹的岁月。不久之后,搬着箱子,来到了华威。

硕士这一年实在是没什么好回忆的,华威虽然在大学排名上比利兹要前的多,但是各方面都没法和利兹比,不论是行政系统还是生活上,考文垂和利兹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考文垂是一个在二战中被炸平后战后重建的城市,然而城市里什么都没有,甚至连中餐馆的质量都要差利兹差的太多。(实际上,伯明翰的茶餐厅都比不上了利兹的美心正宗)

这一年的学业压力也飙升,主要是水平有限,硕士的课程要难得多,另一方面,我没想到这一年主要学的东西,是在码代码……

华威的行政系统一塌糊涂,甚至能把考试和课程安排在同一个时间,WBS自己还专门有个系统,如果要选他们的课还得进另一个系统看课程表下资料交作业。而考试难度也完全不合理,一般来讲考试难度是分层的,而华威的考试直接就特难,然后挂了一大堆人之后靠调分来保证及格率……

基本上,我们这一年干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吐槽华威,也是无可奈何。

不过这一年也玩了不少游戏,RDR2、秋之回忆8、审判之眼……

在华威的一年几乎过的很快,每周的课都要更满,deadline更多,整个复活节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爽玩游戏,而是有四五个deadline轮流刷,几乎已经失去了这一年的大部分记忆。考试结束后,我和朋友一起前往英国南方:朴茨茅斯、怀特岛、伯恩茅斯、侏罗纪海岸。我们每日都在徒步,沿着英国南方的海岸线走走停停。

这个假日之后,便是各奔东西,忙着毕业论文,忙着给自己的归国收尾。

朴茨茅斯
侏罗纪海岸

等这些事情忙完了,时间走到了现在。

朋友们大部分都回国了,只有我因为毕业论文要做项目留在了这边。而明天,我也将离开,可能再也不会回来。

就是这里了,大学时代的终点。

这四年,独居海外,没有经济压力,可以说是过的自由而写意,开团、旅行、游戏、看书、扯淡,那些似乎无聊而又似乎无可取代的珍贵时光终于是不会再有了。

这些年,犯过错,做过蠢事,但也获得了快乐和宁静。无数琐碎的回忆,就像是记忆溪流中水底的金砂,闪烁着动人的光芒。将来,或许我将无数次将其从溪流中捞起,放在手心细细品味吧。

Keep calm and Farewell, Golden age.

江少寒

于离开前夕的考文垂宿舍内写下

29/8/2019

So long, and thanks for all the fish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