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概念解释第1课(下)

2021-12-12 00:25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hey~

欢迎来看中外历史纲要概念解释

坚持积累概念,变身历史达人吧!

三皇五帝:历史神话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远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原始意义上的五帝是指远古五方上帝(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叶光纪 。后期增补的后三皇五帝在不同著作中分别有不同的说法。)三皇五帝时代跨越了良渚、大地湾、仰韶、龙山等文化时期,时间跨度长达7600多年,是古代中国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制国家时代的过渡时期。

禅让制:原始社会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世袭制:王位、名号、爵位、财产等按照血缘关系世代相传的制度。

二里头遗址:距今约3800~3500年,河南偃师市境内,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二里头遗址的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宫城遗迹,众多考古学家认为,二里头遗址就是夏代都城遗址。

甲骨文:距今已3000多年,出土较晚,19世纪末出土于殷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主要记载商王的活动:生活、祭祀、战争等,是中国最早的较成熟的文字,它所记载的资料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目前,可以释读的仅有2000余字,与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距今5000年)、古埃及象形文字(距今5000年)、古希腊象形文(距今4000年)共同记载了人类文明。

铭文:也叫金文、钟鼎文,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具有称颂、警戒等性质,多用韵语。与甲骨文同样为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华夏文明的瑰宝。它在商周时期已经是一种很成熟的书法艺术,为历代研究书法的人们所重视。从史料学的角度来看,青铜器的铭文因为具有极其丰富而确凿可信的史料价值,而显得十分珍贵。

内外服制度:商代的政治制度,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中心,外服指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商王用两种不同制度处理两个区域,商王与附属国无血缘关系。商朝中央政权对商族地区的管理相当严密,对各附属国的控制力度相对薄弱。商代的国王与后世的君主有着较大的差别,商王事实上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外服制度和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关系有类似之处,但又不同。臣服于商族的部族,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被征服后,附属国接受封号,表示对商王承担义务,商王则承认附属国所拥有的土地和臣民。这种臣服关系的维持,是以中央力量的强弱为转移的。

殷墟:河南安阳出土的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它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是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干支纪日法:天干地支纪录日序的方法。

分封制:中国古代国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西周灭商后,为了变于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统治商代后裔,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分赏王室子弟、功臣、先代贵族,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西周分封制下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森严的等级制度。它是宗法制的外在表现。春秋战国时,随着铁犁牛耕出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田外的私田大量的出现,井田制逐渐瓦解,分封制开始瓦解,适应中央集权的郡县制逐渐取代分封制。

宗法制: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此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而西周的奴隶主贵族为了解决财产、王位继承等问题上的矛盾,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定的王位继承制度。其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继承方式和商已经不同。它的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在表现。西周宗法制下宗族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子)。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的在长子继承王位的政治制度。它是西周宗法制的核心。它是古代统治者王位继承方式的一次重大变化。(商代继承方式: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国人暴动:国人指居住在国都的人。公元前841年发生在西周都城镐京(今天陕西西安长安区西北)的平民为主体的暴动。

共和行政:国人暴动周厉王逃跑,政权由周定公和召穆公共掌,成为共和行政。  

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道路沟纵横交错,土地被分割为方块,状如井字,故得名。它形成于商朝,成熟于西周时期,春秋铁力牛耕出现而逐渐瓦解。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想了解更多知识点欢迎戳下方链接哦!

看完这些概念,还有哪些是弄不明白的呢,快来评论区留言吧!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概念解释第1课(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