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学会守正创新?(2)

2022-08-22 20:53 作者:道心一斤  | 我要投稿

二、详解特征拥有法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是实用性较强的特征拥有法。

特征拥有法的目的是让A拥有B身上的特征、特性、属性,这些东西统一叫做信息。为什么要把B的信息赋予给A呢?因为信息从B流动到A,A发生了信息的流动和重新组合,A就能表现出新的特性,也就是A发生了革新。 


概念解释:

  • 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

  • 信息最显著的特点是不能独立存在,信息的存在必须依托载体。

  • 特征,是指一事物异于其他事物的特点。

  • 特征信息,是指一事物承载的信息里能与其他事物区别出来的信息。


与固结法不同的是,固结法认为信息依附居住在载体上,要想信息发生转移,使得B的信息流动到A,就需要把信息的载体依附到另一个事物的要素上。

特征拥有法不然,B的信息转移到A时,不需要通过转移其居住的载体来实现,而是直接把信息从本体B中提取脱离出来,得到信息b。A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拥有信息b,也可以把A拆解为结构要素a1、a2、a3,让其中一个要素来拥有信息b。

但客观世界中,B的信息b是需要载体支持的,如果A很自然的能拥有B的信息b,那是因为A的结构本来就可以承载这个信息。不是每一个事物身上提取的信息,都能刚好能被A拥有,可能A的结构并不能承载这一类的信息。也因此,特征拥有法比固结法有更大的局限性,但却是最简单的一种创新方法。


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特征拥有法,则是:提取目标事物的特征信息,让当前思考的事物拥有该特征信息。


以音乐网站为例,说明特征拥有法的使用。

在使用特征拥有法时,所选的两个事物要有非常直观的脑海画面,不能是模糊不清的抽象概念。

先确定所考虑的事物是什么,也就是中心主体,以及要把什么事物的信息赋予到中心主体,即目标事物是什么,还要思考我们需要提取什么样的特征信息。这里以音乐网站为中心主体,我们想要内容生产模式的信息。 


把知乎作为目标事物,在知乎上寻找内容生产模式的信息。可以发现,知乎的内容生产模式是通过问答的形式来源源不断的产生内容。据此推理音乐网站的内容生产模式,用户发布关于音乐的需求问题,其他用户可以在问题下方添加歌曲或者歌单,并填写推荐语、评价语。这样音乐网站就从知乎上获取了内容生产模式的信息。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需要内容发现方式的信息。


把哔哩哔哩作为目标事物,在哔哩哔哩上寻找内容发现方式的信息。可以看到,点看哔哩哔哩的视频下方,会有视频作者定义的若干个标签,用户点击标签可以进入相应的频道,也可以订阅相应的频道。让歌曲也拥有这种内容的呈现方式,即用户播放某一首歌曲,会在歌曲下方看到相应的标签,标签可以由用户定义或上传者定义,用户可以点击标签进入相应的频道,也可以定义音乐频道发现更多的音乐。


与固结法的使用方式不同的是,固结法对于不同类型的两个事物之间的信息重组也具有不错的效果,比如从生活用品获取信息作用于音乐网站。而特征拥有法则在同类型事物之间的信息重组有较好的效果,比如从视频网站获取信息作用于音乐网站,对于不同类型事物之间的信息重组,效果不佳,比如从现实物件获取信息作用于音乐网站。

上述两个例子详细介绍了特征拥有法的具体运用过程。

在使用特征信息拥有法时,逻辑思维和相关知识也非常重要,否则用思考出来的方案会像我一样很浅薄,并且执行性很差。


补充:特征拥有法的理论化表述

要想把任意的两个系统联系起来获得创新启发,可以尝试让一个系统或其要素拥有另一个系统的特征或特征信息。

1、系统,即若干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某些功能的整体。

中国著名学者钱学森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有机整体又是它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2、系统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或基本单元,或最小组成单元。这些相互联系的、能反映事物本质的部分,就是该系统的要素。其中包括物质、能量、信息三大类。

要素与系统的关系表现为:

  1. 系统是整体,要素是部分,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依存。

  2. 系统与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方面,系统对要素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系统的性质决定了要素的性质,另一方面,系统对要素又有依赖性,要素的变化也会影响系统的变化。

  3. 系统与要素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是其他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而要素在研究某些局部问题时,又可视为独自的系统。要素是在人们认识系统和把握系统时进行划分的,它的划分粗细程度应适当。

要素划分原则是应能准确地反映出系统的特征,便于认识系统的变化规律,以系统的目的决定要素划分的粗细程度。划分过细,会使问题变得复杂,难以分清主次; 划分过粗,又会忽略某些要素的变化对系统的影响。系统的要素决定了系统的联系、结构、功能等一系列范畴的存在。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要素决定了系统的本质。

3、特征,是指一事物异于其他事物的特点。

4、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

信息最显著的特点是不能独立存在,信息的存在必须依托载体。

5、特征信息,是指一事物承载的信息里能与其他事物区别出来的信息。



附言

有一个比较矛盾的话题。假如你可以产生创意了,要不要把这个作为做人做事的凭借呢?


我的看法如下。有一位老先生说过,你不能要,也不能不要,所以就站在不要不要的立场上去要。同样的这句话也适用于创意领域。

站在不喜欢创意的立场去喜欢创意。虽然你乐意整天想创意,但是当你哪天想不出来创意了,累了,就会感觉到一种厌烦感、无力感,这时候如果能用程序性的工作来替代,会更舒服点。

站在不使用创意的立场去使用创意。太过注重创意,追求创意,就会被创意束缚,生活失去了更多的东西。我想,不要把创意作为主要的凭借,这样我们也不会经受追逐创意的劳累和焦虑。放弃对创意的刻意追逐和追求,在生活工作中偶尔想一两个创意,把创意当做生活工作的调剂和辅助,这种状态是最轻松的。


还有一个创新的后遗症问题。创新后的新事物的性质和创新前的旧事物的性质发生了矛盾,但是这两种性质是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不能抛弃任意一方,那应该怎么处理呢?

一位老人家说过,求新求变,变的部分占少数,不变的部分占多说,这才是合理的求新求变。一般来说,我们在那20%的部分上去创新,而在那80%部分保持不变,在不变的基础上去变。创新要非常谨慎,因为常常创新过头就会带来一系列后遗症,那这个创新的事物也失去了其价值。因此在执行创新的想法时,要先考虑好可能出现的后遗症,判断是否可行,再去行动。


另外还有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如果你掌握了创新的能力,你会怎么使用它呢?

我的看法是,创新是一种软能力,是一种附着型的能力。创新无法单独的发挥作用,创新需要在其他的领域表现出来。比如在绘画、动漫、编曲、写作、工业设计、互联网产品等各种领域去使用创新能力,从而产生创新的作品。

创新能力可以用在正能量的方面,也能用在负能量的方面。但是只有为了大家的幸福而创新时,才会收获精神上的满足,实现人生的价值。


我的整个创新思维体系到这里结束,文字写的很生硬,非常惶恐!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有缘相会!


PS:我对这些思维方法比较熟悉,就写了本文,但真要我实干,还真干不了哈哈哈~


如何学会守正创新?(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