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智商很高悟性很强,但他却成了留级生
噩梦
开学了,杭州的刘女士仍在纠结,让儿子小力重读一年是好的选择吗?回想起儿子上三年级这一年及这个暑假,简直如同噩梦一般。
学校里跟同学的关系处不好是常有的事;天天上补习班,成绩不升反降,因学习退步批评了几句,他竟然还闹了出离家出走。无奈的刘女士只好求助方妍彤医生,得到的答案令她懊悔不已。
小力白白净净,看起来是个十分招人喜欢的潮童,然而母子俩一开口说话之后,诊室瞬间成了“吐槽大会”现场。
“医生,我想不明白,这孩子在学校里怎么能三天两头跟同学吵架,每天放学回家都一副我们欠他钱似的,作业也不肯好好做,第二天则不愿去上学。现在小学三年读完,成绩一年不如一年。前段时间我批评了几句,他竟闹了出离家出走,我们全家总动员找到半夜 2 点多,最后发现他竟然在小区公园的灌木丛里睡着了,被我狠狠揍了一顿,他竟满不在乎。我该怎么办?”
“不要老说我的不是,他们都说我娘炮,我生气才跟他们理论的。我学习本来就跟不上,三年级作业已经很多,我根本来不及做,你们还给我报那么多补习班,我都没时间玩了。“
“这能怪我们吗?看看你自己的成绩,这次期末考试都快垫底了,再不补还有救吗?我看你是手机玩多了,心越来越野了。”
“我哪有,你们自己不也玩,凭什么老是说我?”
刘女士和儿子小力你一言我一语连着吵了十来分钟,方医生耐心听着,也就大致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综合小力的各方面表现及相关检查,方医生诊断他是得了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由于发现相对较晚,病情己到了较严重的程度,除了要接受注意力培训、心理咨询和情绪管理之外,还需要吃药,妈妈听完懊悔不已。
妈妈告诉方医生,小力从小就是个不让人省心的孩子。比如,做事磨蹭,一、二年级时作业不多,他勉强还能完成,成绩也没到垫底,老师总说他挺聪明的,就是不用心。还有就是很幼稚、很会撒娇,人家稍微一碰就哭,所以同学都不太愿意跟他玩。
但这些苗头都没有被刘女士重视,曾经她都用“孩子还小,等长大就好起来了”这个理由来安慰自己,殊不知,这些竟都是孩子得了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
重视“三三现象”
方妍彤医生说:“我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临床工作 15 年,遇到有不少类似刘女士这样疏忽的家长。我分析了接诊的近 6000 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后,发现三年级好像是道分水岭,2/3 以上患儿是在这个时间被确诊,这很可能与三年级开始课程增加、难度加大有关系。这些孩子一下子难以适应,于是作业拖拉、上课走神、成绩下降、难以管教等各种表现更加明显,引起老师家长注意而就诊后才被发现。但其实很可能已错过最佳干预期,使得后续治疗起来更加困难。”
据了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数量庞大,在学龄儿童中的患病率为 3%~6%。他们可能在低年级时甚至幼儿期就已呈现出或多或少的问题,只是多数家长没引起注意,才觉得三年级才是真正噩梦的开始。
方医生说,临床上有个“三三现象”,其中一个三是指三年级,另一个三则是指新学年的第三周,往往会出现一个就诊高峰。刚入学的时候孩子都会有新鲜感,尤其是一年级新生,不管是对环境还是对老师,都处于观望状态,老师凶不凶,上课有没有趣,学校好不好玩。等到三周过去了,老师的脾气性格摸得差不多了,对学校环境的新鲜感也过去了,于是原形毕露。
判断方法
方医生根据临床经验总结了 7 条初步判断的标准,各位家长和老师在新学年开始时不妨先观察看看,及早发现并干预,不一定要吃药,且预后更好。
1.判断注意力水平。有一个简单的公式:注意力集中时间=年龄*2。也就具说加里一个孩子足龄 8 岁,那么他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就是 15~20 分钟左右,如果明显低于这个时间,那这个孩子注意力就有问题。
2.判断小动作。看看他们的橡皮及课桌就能简单判断小动作多不多,如果他们的橡皮没有一块是完整的,或者切得很碎,说明他上课在做小动作。另外检查他们的课桌,谁的桌面最脏,谁上课就没有好好听。
3.情绪好不好。检查孩子的手指头,如果指甲啃得光光,手指头都被啃得变形了,说明孩子有情绪问题。
4.观察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他的字有没有超出田字格,字迹有没有忽大忽小,笔画忽重忽轻,画画时线条流畅吗?颜色会不会涂到方框外面去?如果有上述现象,说明孩子可能有书写问题。
5.观察语言表达能力。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很差,词汇量很少,行动往往先于讲话,一言不合拳头先出去了,容易冲动。
6.阅读困难。不愿意阅读,喜欢别人讲给他听,自己读的时候会跳字、漏字、成语颠三倒四,对字型相似或读音一样的字很难判别,导致阅读和写作困难。
7.交友困难。他们很渴望友谊,但却不知道如何和同学相处,喜欢推推搡搡,或者打一下、拍一下,或不分场合地大声说话想引起别人的关注,但往往招来别人的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