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13·这就是阿弥陀

第13章 这就是阿弥陀
本章给利贝罗勒加了点奇怪的同人设定,没有按官设来。(其实利贝罗勒官设也比较少,毕竟不是AR小队和404小队那样)因为本文大概是1930s的背景吧,和少女前线的官设2060s、2070s出入也很大。更多地是把利贝罗勒当做人来写。
.
“就知道你又找到法棍了!”正在吃早餐的言和感觉自己被人指着,斜着眼睛去看,是利贝罗勒拿着一根法棍,当做枪拿着,正瞄准着她。
她有时候觉得自己太高估利贝罗勒的心智了,尤其是刚和她接触的时候,总是处处提防着她。
利贝罗勒还打包带走了一根法棍,陪言和一同走进客房。言和在那里整理自己的物品,利贝罗勒闲着没有事做,便挥舞起来她的法棍。她把左手手臂贴在腰边,昂首挺胸地站着。左腿伸直,右腿向前迈出的同时,把手里的“剑”刺出去。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回来。
言和看着她敏锐的身姿,知道她大概是练过的。利贝罗勒时而把“剑”挥过头顶,时而用力地劈砍。言和在街头看过卖艺的“武术”,感觉也不及利贝罗勒这样的凌厉而矫健。就是,利贝罗勒手上拿的明明是面包,加上她呆头呆脑的样子,和头上飘动的黄铜色发饰,言和觉得她并算不上那种冷艳帅气的样子,相反,倒是很可爱。
“哎呀。”一眨眼的功夫,利贝罗勒又摔了一跤。等言和反应过来,利贝罗勒已经坐在地上,揉着自己的脑袋了。
“开心的时候也会摔跤。不开心的时候也会摔跤。”刚才还笑容满面的利贝罗勒,又变得愁眉苦脸起来。
“谁叫你不穿鞋子。”言和把她扶起来。利贝罗勒乖巧地扑在了言和的怀里,她已经不抱怨自己的厄运了,司空见惯。从小到大,都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在她身上,平地摔跤,在树林里走被树叶划伤,或者下雨天伞被吹烂。
言和穿好体面的衣服,利贝罗勒又换上了那熟悉的服装。还好这是在热带,一年四季都很热。蓝紫色的布匹,洁白的领子,和简简单单的缝线。
“你这样……在高棉是不礼貌的……”言和提醒着利贝罗勒,她师父说过这个事情,在高棉比较保守,忌讳女性露出膝盖以上的腿。言和把这些说给利贝罗勒听。但是利贝罗勒没有更合适的衣服,就把膝盖以上的腿缠上绷带。
因为这里的巡警不一定会默许利贝罗勒持枪,言和劝说了好久,利贝罗勒才稍微妥协。用竹席子裹住枪,然后背在背上。她一直视之如命,自然形影不离。
言和现在对利贝罗勒毫无猜忌,但是好奇心却是一直有。各国军队都会教育士兵“枪是你们的第二生命”。加之利贝罗勒持枪的姿势正确,言和又开始猜她是士兵。
言和去那个英国的邮递公司取了自己寄给自己的信件,还有其它的一些信件。
“头一次见给自己写信的。”利贝罗勒形影不离,她怕自己走丢,走丢的话她一个人可就完全回不去了。
“这里面是药剂的说明书、出厂证明、质检证明。我是怕半路上有人打劫,抢走我的货。没有这些文书,就算抢了我的货他也卖不掉。”言和检查信封封口的火漆,确认之后便把几个信封郑重地放进胸前的口袋里。
利贝罗勒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她觉得这个姐姐好沉稳,跟着她走,看上去值得放心。
言和下一步是去阿弥陀医院,她拿着一本袖珍的地图册,上面有东亚和东南亚各主要城市的地图。
“这医院名字起得好,治好了出院,治不好去见阿弥陀佛。”那医院在金边靠市中心的地方。言和领着利贝罗勒就沿着街道走。
金边有一个中央商场,环绕它的是八条笔直的大路。这些路很宽,地面都是石板铺的。街边也算得上繁华,皮货、茶叶、瓶罐、佛珠、水果、铁器……鳞次栉比的商铺此起彼伏。
言和察觉到利贝罗勒的一些异样,平时并不怕生的她现在躲在了言和的背后。言和敏锐地判断出利贝罗勒应该是看到什么东西了,于是言和也开始若无其事地张望。
蓝白红的旗帜在远处飘扬,言和下意识地看了一眼,确认了前面不远就是法国大使馆。这没什么出奇的,毕竟这里是高棉的国都。估计利贝罗勒是一种“近乡情更怯”的害羞吧。
“血包,你进去补办护照。”言和把躲在自己背后的利贝罗勒拉出来,调侃着她,想看看她会有什么反应。
“不要!”利贝罗勒还是畏畏缩缩,又躲了起来。
利贝罗勒如果可以补办,她早就补办了。因为没有原件,所以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补办”。
走了不久就到了阿弥陀医院,言和还以为自己走错路了,这哪里是医院,这简直是寺庙。
金色的屋檐,鱼鳍似的屋顶,还有那火焰一般的图案。雪白的墙、米黄色的方石柱,和红色的围栏。大院门口,有两颗苍天的古木,树干上有着数不清的斑点,树叶密得遮蔽了阳光。一座亭子,石碑上刻着看不懂的巴利文。
但这里又和寺庙不同,嘈杂,甚至有点混乱。穿过院子,到了“庙堂”的的大殿,这里就已经放满了病床。输液架、玻璃瓶、胶管,看得人眼花缭乱。病人们躺在病床上,不少病人还有家属陪伴,故而大殿里就已经显得很拥挤。她们俩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踩到了别人或者碰倒了什么。
和黎杏文的诊所,截然不同。言和打量着患者的衣服,大多数粗麻褐布。她又稍稍有点紧张了,她怀疑,这里她又卖不掉自己的货,她白来一趟了。
“这就是阿弥陀医院啊……就当是旅游。”她自言自语。
.
她和利贝罗勒在医院里小转了几圈,怕得传染病,就马上回去了。言和不去找小馆子,都找看上去有档次的餐厅。利贝罗勒就是单纯地觉得言和有钱。但是言和要想得更深刻一点,根据以前的经验,她知道这里的小馆子喜欢双标——对自己人一套价格、对外国人一套价格。而且,她也担心卫生问题。
穿着制服的服务生彬彬有礼,给她们倒上新鲜的果汁。言和随意地翻动着菜单,不知道要选些什么。
香茅、青柠、虾、鱼露煮两盅汤。用黄咖喱把鸡腿熬的软烂,在配上葱花、蒜蓉、辣椒酱。新鲜圣罗勒的叶子炒猪肉碎末,放橄榄油,再加上青椒和菜心。
利贝罗勒跟着言和吃东西,是从来都没有亏过。言和心里想着自己只要把货卖了,这点吃饭钱就忽略不计。
吃完饭,言和又和利贝罗勒回去了。利贝罗勒洗了澡,爬上了床,给自己换药,就开始睡觉休息。“反正怎么治也治不完。”她自言自语。上一次她和言和去医院,自己是作为“保镖”的,而这一次,利贝罗勒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代入感,觉得自己是患者。
乘着一点月色,言和点燃煤油灯,坐在窗前,披上一件大衣,又伏在案前,开始埋头工作。
洁白的纸张,上面印着反着一点光芒的油墨。言和想不到,她的朋友还能搜集到这么好的影印资料。Ribeyrolles 1918,法国角斗士自行车公司生产。在1918年进行了第一次试射,1921年开始全面试验……
言和在包里翻了翻自己的钱包,她还是不记得自己床上的那个女孩子叫什么了。似乎是,每一个字母都一一契合。
“原来她和枪一个名字……”言和叹一口气,接着往下读:这是一款可以切换模式的制式、半制式步枪。采用8*32毫米半凸缘式子弹……这种由美国温彻斯特M1907子弹改造而来的子弹,总共只生产了不超过3000发……
第二张影印纸上是法国及其殖民地在役军警的枪支列表,是法文的,言和看不明白。但是在纸下面有红色的钢笔批注:“没有Ribeyrolles 1918。”
第三张信件是手抄的,字迹稍微有点潦草:角斗士自行车厂位于法国的圣热尔韦,具体地址不明。这种制式步枪的设计师名为Paul Ribeyrolles,是这家自行车厂的厂长……
言和比对了一下设计师的名字和枪支的型号,又极力地回忆利贝罗勒曾经给自己签过的姓名。言和盲猜,这应该是她的姓氏,至于她和那位Paul是什么关系,言和猜不出来。
这些资料后面还有一小张信纸,上面轻描淡写地说到“现在没有办法找到有关的弹药。”
托人去黑道搞子弹,没想到他们那帮人查出这么多东西来,看来几根金条没有白给。
言和现在查明了利贝罗勒的大致身世,她和她手中的枪重名巧合的概率小,应该是事出有因。鉴于枪是用设计师命名的,言和就开始猜想她会不会是设计师的女儿之类的。但是她现在无凭无据,不敢妄下结论。
又回想了自己几次向她打探身世,利贝罗勒都回避了,言和也能体会到她必有难言之隐。现在利贝罗勒不提她的身世,似乎是和她的过去一刀两断了,言和觉得她的身世也不那么重要。有了这些影印件,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言和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血包你好可爱。”俯下身,凑近到她的脸庞,言和仔仔细细地看着已经入睡的利贝罗勒。而利贝罗勒,就连睡觉也不会取下自己的发饰。
夜深了,言和在先看完利贝罗勒的资料之后,又开始翻阅阿弥陀医院的资料,并且开始回忆起自己在白天所见所闻。
这是金边最大的医院之一,所谓大,指的是面积大、病床多。这是一家有一定宗教背景的医院,因为曾经这里是一个虔诚的教徒的私宅。后来他觉得有必要“慈悲济世”,便捐出家宅作为医院。起初的规模也没这么大,后来越来越多,雇佣的职员也越来越多。高棉王室也对她们医院有所扶持。“阿弥陀”大致是“无量寿、无量光”的意思,言和在看资料前确实有些望文生义了。
按照她以前的习惯,她要查好资料才会出发。但是这一次不一样,她不仅是“贩药”,而且还是“避难”。因此仓促了一些,她实地看到的阿弥陀医院与想象中的并不同。没有金碧辉煌的装饰,没有婉转浮华的雕刻,也没有奇花异果、水榭山亭。就是普普通通的屋舍,还有数不清的病床。
和黎杏文的爱仁堂截然不同,让原本熟悉“业务”的言和有点措手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