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专注不是天生的吗?

本文引自华人正念减压中心官网,经正式授权使用
在我进入正念这个领域之前,从来没有意识过,专注是不是天生的这个议题。毕竟这对我个人不是大问题,虽然不是每件事情都很能专注,至少够读完两个研究所,在社会上正常工作。
一直到投入正念领域,有一次听卡巴金在工作坊提到,老师、父母都会叫孩子“专心!”,却从来没教过他们“如何专心”。
我这才意识到,对哦、对很多人而言,难以专注是一个议题耶!尤其在这个手机疯狂盛行的年代。

【不专注,可能才是天性】

想像在远古时代,人类到处走到处看,他们大概只有在打猎靠近猎物时,才需要大量的专注,其它时间是不太需要用到很多专注力的。
然而在现代社会,如果不够专注,学习过程会很辛苦,长大后也会颇困难。
毕竟不够专注将无法有效学习,无法跟人好好沟通,无法呈现自己会什么或能做什么。
专注力严重欠缺,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DSM-5)》中,有个专区叫做“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是颇为困扰的病症。
【这个年代对专注力的需求好大】

这个年代的外在刺激好多,日以继夜,时时刻刻,充满被精密计算后的精准供给。
专注,不再是需要时就会出现的能力,而是需要训练且平时善加维护的能力,不然它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流失、悄悄流失。
然而,
学习/工作需要专注,
读书/做专案/做计划需要专注力,
跟朋友/家人/重要关系人/师长/老板等讲话需要专注,
表达/呈现需要专注;
IQ的发展需要专注,
EQ的培养需要专注,
困难沟通需要专注,
幸福培育需要专注,
专注的需求几乎无所不在。
但能自然专注的时间越来越少

很多人在学了正念之后才发现自己有多不专注,包括我。尤其是成人,在离开校园后,专注力大多持续下降而不自觉。
有研究显示,一般人日常约有47%的时间都在神游,人在心不在,只剩下53%的时间是还有专注力的。
但这是2010年的研究,时至2021年,平均不专注的时间可能已经不只47%了。
问题是,在有专注力的53%时间里,都在做什么,那又是另一回事。
专注力之所在,即成就之所在。
这个年代好多人、好多机构在掠夺抢食大家的专注力,例如:多到看不完的影片、各类极尽吸睛的短片、有广度难有深度的社群媒体。
把整个社会和世界推向集体大分心的时代,专注力变得极为稀缺,甚至被称为专注经济学(attention economy)。
【学习正念,终止专注力的流失】

放任专注力流失,最大的损失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毕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
因此我们需要从自己开始,正视专注力流失这个议题。
正念学习觉察,而觉察的成分之一,就是专注。
在给16岁以上成人的正念减压的课堂上,我们会练习觉察专注于单一对象(例如:呼吸或声音),也会觉察专注于历程(例如:想法的流动)。
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专注力可以比较不费力地被培育起来。
对于儿童或青少年,平常的课后生活几乎塞满了补习或才艺,正念培训主要落在寒暑假的营队,目的是让孩子有些体验,从体验中撒下正念的种籽。
从家庭成长的角度看,比较好的状况是家长学习正念减压,亲自落实与体验,此时对孩子会有更多的看见与理解。之后孩子学习正念,家长会更清楚如何引导与陪伴,轻轻但有效地维持专注的活泉。
维持专注能力,除了正念练习,生活作息和饮食运动等,也都是不可或缺的促进。
学习正念觉察,在练习中,终止专注力的流失。

本文为华人正念减压中心所有,让我们一起尊重知识产权。
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作者:胡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