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我请求有罪
我请求有罪
早见和真
60个想法
◆ 文前
>> 拜托了,请让我平静地离去——
>> “因为只有我相信,对我来说你是不可或缺的。”
◆ 序幕 “判决主文,对被告人处以——”
>> 不过,法庭真的是个浓缩交汇了人生悲喜的地方。无论是何种案件,无论是怎么样的被告,这一点都不会改变。你为什么会在这里?——核心问题仅此而已。
>> “这才叫真正的演技。想尽一切办法都是为了给自己减刑,那个人啊,绝对没有半点反省。像这种赌上自己人生的大戏,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呢。”
>> 我觉得相比起这样的本性流露,反倒是那些大肆鼓吹正义感的局外人更不可信。
>> 大家明明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才围在栅栏外面张望,却还要装出一副心痛不已的样子。
>> 我认为,八卦节目这种东西之所以存在,正是暗合了这样的人类本性。
>> 这种可以说是陈词滥调一般的成长历程和分手情景被反复玩味,在满足了人们猎奇心理的同时,往往也会唤起人们的同情心,从而成为酌情轻判的依据。
>> 频繁出现的“想被人需要”,就如同是她前半生的关键词。
◆ 第一部 事件前夜
>> 不对患者倾注感情,是保持内心安宁的唯一手段。
>> 没有了住处,也没有了依靠,但是相对的,阿晶得到了自己期盼已久的东西。那就是不受任何人束缚的自由,以及作为一个人活下去的权利。
>> 如果真让我说的话,哪怕只能得到一个人全心全意的爱,小孩也是可以走上正途的。你真的能够一直爱这个孩子吗?你有这份决心吗?
>> 我认为重要的不是自信,而是你的决心。
>> 将自己人生的不顺全部归罪于孩子的母亲实在太多了。不是所有爱意都能直接传达给孩子的,这一点他更是有切身体会。
◆ 第二章 “养父所带来的残酷暴力行径——”
>> 一个决定人生的关键时刻,却如此淡淡地从眼前掠过了。
◆ 第三章 “中学时期的抢劫伤人事件——”
>> 虽然一概而论称他们为“学生”,可他们理所当然是千人千面的,怎么可能会毫无个性。
>> 理子一直努力着,想告诉这些孩子:把握住眼前的每一个决断,才能让自己在临死前不会后悔。
>> 给予者与被给予者,守护者与被守护者。
>> 她一直不停地在心中祈求宽恕,然而这声音自然无法传达到任何地方。
>> 背上的十字架更加沉重了。即使想要反抗,也没有任何力气。理子不由得想要诅咒这般无能的自己。
>> 看着这本童话,理子自顾自地摇了摇头:不,不是的。应该诅咒的不是软弱无能,而是时至今日都没有讲出那一天所有真相的自己——我应该诅咒的,正是自己的卑鄙。
◆ 第四章 “无辜的前任交往对象——”
>> 因为没有任何人会觉得你可怜,而且马上就会把你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什么用自己的死来复仇,都是骗人的鬼话啦。
>> 不管多么痛苦,也不可以把痛苦挂在脸上,只能给别人看到自己的毅力。
>> 一个人如果不被别人需要,就会死。
>> 他会闯进你内心最深处,毫无自觉地随意使用糖与鞭子,随意践踏别人的温柔,而且还不带丝毫恶意。正是因为没有恶意,所以才尤其恶劣。
>> 随后开始的审判,也只是像按照既定的轨道运行一样,空洞无物,完全没有面对一个人的生死时所应有的热忱,有的只是人们那种好奇的目光。
>> 幸乃选择的并不是杀死自己,而是把刀刃伸向了对方。阿聪始终痛恨着到最后都没能看清这一点的自己。
◆ 第五章 “考虑到其计划性与深深的杀意——”
>> 当然,她并不会认同一个人剥夺另一个人性命这种傲慢的行为,可是她也的确心绪难平。无意中将她那颗心击碎的,正是男人所说的那句“我一直很想死”,以及“我没办法杀死自己”。
>> 小时候自己曾经天真无邪地说过“想要活到一百岁”的话,可等到发现的时候,那种心情已经变成了对未来的恐惧。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连迎接明天这种自然而然的事都会让自己浑身颤抖了呢?
>> 这种不得不放弃的状态,是最有效的精神安定剂。
>> 确实已经没有人需要自己了,但是同时自己也就不会再给别人带来麻烦,剩下的就仅仅是找个安静的地方离开人世而已。
>> 人啊,是可以很多次重新来过的。
>> 如同是在同情她一般,如同是在与她分享痛苦一般。
>> 其实就在今天,她失去了一切。或者说是很早以前便已失去了,只是到今天才真正明白过来。我是只要活着就会给别人造成麻烦的人,已经没有人需要我了。
>> 不,不是的。是更早之前。是那个生命还没有与痛苦为伴的世界。
◆ 第二部 判决以后
>> 人一旦得意忘形就肯定没有好事,可不要在旅行中留下悔恨啊。
>> 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有一件事绝对不要忘记:那就是要认真替对方想象,他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 人类是非常复杂的生物啊,并不是所有心里想的事都能清楚地讲出来。
>> 总有一天,你面对的那个人,会期待由你说出那句话。然而他自己并不能很好地说明,甚至可能净说些违心的话。所以你必须要真诚地面对那个人,去帮他想象他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 “无论是谁遇到了难过的事,大家都会一起帮忙。这就是山丘探险队的约定啊。”
>> 会在记忆中消失的只有谎言,那一夜的情景则在翔的脑海中鲜明地复苏了,并且越来越耀眼。
>> 由负面情绪堆积而成的日记中,唯独在山手的那段过往是绽放着光芒的。
>> 与尚未判决的犯人会面很容易便能实现,可一旦确定是死刑犯了,就只有“亲属”或“存在重大利害关系的公务人员”才能得到允许。
>> 被迫面对自己的傲慢,感觉并不好受。
◆ 第七章 “证据的可信性非常高——”
>> 翔与自己的立场是完全不同的。一起朝山顶进发的同伴,到头来却发现彼此根本不在同一座山上。就连突然席卷慎一全身的孤独感,仿佛也在告知他这一点。
>> 正是此时,慎一才明白过来,那种在自己体内翻涌的情感,叫作“愤怒”。对无法反抗的现状,对不近人情的死亡,对幼年伙伴的命运,更加对自己的无能,恨到想要作呕。
>> 年少时光的回忆如同一本被风吹动的相册,在他心中一页页地翻开。
>> 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时一切都已经太迟了,失去的东西再也无法挽回。
>> 我已经不能将自己的人生赌在她身上了,因为需要我来保护的另有其人。
>> 她在信中所写的全是自己放弃生命的打算,可慎一强烈感觉到的,反而是幸乃对活着的执着。那些散发着淡淡怀念味道的文字是如此专注,蕴含着让他不得不这么想的力量。
>> 正义或许不止一种,但真相应该只有一个。
◆ 尾声 “处以死刑——”
>> 太傲慢了。明明还有人将你视作不可或缺的存在,你却都不向死亡抗争一下,实在是太傲慢了。
>> 她为死而生的样子,将深深烙印在我的眼中。
>> 如果真的有人认为我是不可或缺的,那么我会更加恐惧未来有一天要被他抛弃。
>> 重复着这句话的她,看起来美得惊人。无论何人在何时问起我她的结局,我都会这样说。夙愿得偿的幸乃无疑是美丽的。美到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别处。
>> 绳套的声音一点点减弱了,仿佛象征着幸乃的生命也在随之消逝。
>> 想要活下去的隐隐冲动,被强烈的死愿封印其中。
>> 新闻里根本没有报道幸乃的事。在不断上演的最新恶性事件面前,过去曾经名声大噪的人是死是活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
>> 唯一能够确定的是,无论对准哪个目标抛出愤怒的利剑,最终都会像回旋镖一般扎到我自己身上。
>> 我并不认识他们,但我知道他们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没有扣歪的纽扣,没有走歪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