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辫】暗涌 (19)(完结篇)
<双男主,穿越,谍战>
<看似be,实则he,我们只是甜的不太明显>
<头一回写穿越文,故事里面涉及到的历史人物、事件均为我胡编乱造的,勿杠>
<故事情节纯属虚构,请勿上升>
金华市东阳市横店镇,横店影视城梦外滩景区,四月初。
在这片以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老上海为主要原型建造的景区里,恢复了老上海十里洋场的旧时风情。
张云雷所在的网大剧组,正在这片街景拍摄一个民国时期军阀少爷与富家千金的偶像剧。
不出意外的,中午盒饭里的菜又是有点儿馊。四月份严格意义上还算是春天,可是横店这里俨然已经步入了炎夏,这些盒饭都是提早准备好打包送来的,放在泡沫箱子里捂上半天,想不坏也难。
张云雷拿筷子扒拉了一下,实在是吃不下去,只喝了半碗没有绿豆的绿豆汤,往他自己带的折叠躺椅上一歪,继续看不到头儿的等待。
在剧组,除非是那种腕儿大到数一数二的主演,剩下的从给主演搭戏的配角到张云雷这样的群演,都是一样的要在剧组里耗时间等到天荒地老,并且动不动就得熬通宵。
每天天不亮就得去酒店化妆,然后被剧组租的车拉到拍摄现场,换上服装之后,等待就开始了。
不过张云雷来这里已经有两年,差不多完全适应了。他已经混到特约演员,算是群演里比较不错的,一天有800到1500不等的日薪。
出院后他也曾回过老家天津,但是始终无法适应离开部队以后的生活。他找不到对自己身份上的认知,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常常会在一觉醒来之后就忘了自己是谁、在哪儿。
杨九郎说这是长时间昏迷的后遗症,从长达半年的梦中世界里苏醒,他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再次适应现实生活。
颓废了一段时间后,张云雷受到一部电影的启发,来到横店当起了“横漂”。
意外的,他发现自己居然能够很好的适应这种不停扮演一个又一个不同角色的生活,不同的名字、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人设,让他可以短暂的逃离对现实的茫然失措。
他有时甚至觉得,当演员跟当潜伏者也差不多,只不过潜伏者每天都是现场直播,而演员还有NG重来的机会罢了。
这么想来,再辛苦的工作也能够坚持下去了,与随时随地面临死亡威胁的潜伏者相比,这些真的都不算什么。
张云雷当过兵,身手不错,又敢于做危险动作,很快从群演中脱颖而出,开始给一些明星当替身,武替、马替、手替,他甚至还给一位饰演军人身姿却不够挺拔的流量小生替过踢正步。
执行导演都心明眼亮的很,张云雷长得好,身材高大板正,面容清俊干净,工作起来又专注肯吃苦,绝对不会只是一直干替身的。
果不其然,慢慢的他就从一句台词没有的“前景”演到了“特约”。
当特约演员是需要些演技的,张云雷看不到完整的剧本,但是不妨碍他认真揣摩角色。非科班出身的他会把自己当成是那个角色,认认真真活一遍。
有一次为了演一个病娇型的角色,他愣是把自己泡在冷水里冻到发烧寻找病弱的感觉,将一个原本并不算太讨巧的角色演的很好。
他从不挑角色,只要是让他演,再苦再累的角色都会全力以赴做到最好。很多人看到他这样拼,觉得他不是缺钱就是想成名想疯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在把这些角色当做新收到的“任务”在完成的。
有些自视阅人无数的执行导演也曾说,照他这么下去,“特约”也不是尽头,肯定还会再往上走的。
网大剧组的执行导演在一帮蹲在路边忙着干饭的群演中寻摸了一圈儿,找到了这里面吃饭最不积极的那个。
“哎,你来一下!”
埋头在渔夫帽里补觉的张云雷抬头:“啊?”
“对,就你,跟我走!”
张云雷有些没睡醒:“去哪儿啊?”
“去见导演。啰嗦什么呀,你不去我找别人了啊。”
“去去去!”
张云雷把盒饭收拾好丢进垃圾箱,跑了两步又回头,跟他认识的一个群演大哥交代了一下,“帮我看着点儿我的椅子啊!”
执行导演把他带到了拍摄的核心置景区域,见了他从未这么近距离看到过的导演。
导演坐在监视器前面,看了他一眼说:“你以前演过军人吗?”
张云雷点头,“演过。”
“拿枪比划两下我看看。”
动作指导拿过一把带着枪套的道具手枪递给他,张云雷接过来看了下,是勃朗宁。
他把身上的戏服西装脱下,将枪套戴到自己腰带上。
身后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一声由衷的惊叹,“腰够细的,一把枪就能遮住一半。”
道具枪的弹夹也是可以拆卸的,张云雷拔枪,几乎是下意识反应的卸下弹夹检查子弹又装上,打开保险开关,左手托着右手的手腕固定住持枪手,对着没站人的地方瞄了两下。
“挺好,这不就挺好吗?”导演这句话不知道是冲着谁说的,语气和内容也有点儿不太相符,他虽然是在夸张云雷,但是又好像是在生气。
第一次见导演试戏,张云雷刚才挺紧张,都不敢抬头,此时眼睛稍微活泛点儿了,才看清导演身后不远处坐着的一个拎着无线电对讲的,是制片人。
他们刚刚跟耍大牌拒不到场的主演撕破脸了,可能是赌气,也可能是早有预谋,他们决定现场换人,而且换的还是张云雷这个没人认识的崭新的新人。
这种狗血剧情要是在偶像剧里面可能就会是真的了,在现实生活中,人往往没那么好运的。
张云雷还没来得及找到道具老师把那把道具枪还给剧组,主演的经纪人就光速打来道歉电话,并承诺以后他家艺人绝对绝对不会再出现迟到、早退、轧戏等情况。
张云雷站在人群之后,把玩着那把道具枪,心想:像是像,就是太轻了点儿。
执行导演再次穿过人群把他薅出来,问他:“目前的情况想必你也明白,还有个有两集戏份也有台词的配角没定下来呢,你演不演?”
张云雷想都没想,“演!”
回到路边找到他的折叠躺椅,张云雷复又恢复到无尽等待的状态里。
刚刚帮他看椅子的那个大哥收获了他从里面带回来的一瓶冰镇饮料,那是临出来时执行导演觉得过意不去非要塞给他的。
那位同行大哥一边喝着饮料一边还在恋恋不舍的看着手机屏幕。
“看什么小说呢这么入迷?带颜色的吧?”张云雷找不回丢失的睡意,闲的无聊跟他搭话。
“不是不是,一个谍战小说,写的特别带劲,”大哥一脸要把自己爱豆安利给他的表情眉飞色舞的说,“这是我看过的最有身临其境感觉的谍战小说了,写的是一个人穿越回抗战时期成了一名特工。”
“穿越的?现在网上那些穿越文还有能看的吗?都烂大街了,有这功夫还是补补觉吧。大早上六点多就被拉来了,你不困啊?”
“我觉得这个故事挺不一样的,这里面写的老K的经历太有生活了,就好像是作者真的亲身经过一样。”
“什么,什么老K?”
“是其中一个男主角的代号,另外一个男主角代号是黑桃Q。”
“小说叫什么名字?”
大哥看安利即将成功,赶紧把手机递到他面前,“叫《暗涌》。”
张云雷像是被什么打了一样,立即在自己的手机上搜索着,找到这部正在连载的小说,打开,看着。
这部连载的作者,笔名叫做“铁马冰河”,“唰”的一下,那个雪夜里车子坠入冰冷江水的画面闪现,张云雷仿佛又回到了梦境里的那个世界。
“铁马冰河”在小说的前言里自述,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有关哈尔滨的情节,灵感来源于一个已经失去联系的朋友,他一直都有些执念,想要给当初那位朋友没有给他说完的故事一个完整的结局,也希望通过网络的传播如果那位朋友看到了这个故事,能够再次联系他,万一将来他走了运,这个小说能改编成电视剧,稿费有那位朋友一半。
“哒、哒……哒、哒……”
杨九郎仰头,眯着眼睛凝望头顶刺眼的电灯胆。
一只飞蛾不知什么时候混进了密不透风的审讯室,正奋不顾身的扑向这里唯一的光源。
不懈的,无谓的,用自己单薄的羽翅撞击电灯的金属网罩。
以卵击石。奄奄一息。但是永不放弃。
杨九郎沉默,眼前的世界愈发浑浊。
“杨九郎!”恶魔在念他的名字,地狱之门仿佛在他面前打开了。
“呃啊——”杨九郎从梦中醒来,冷汗湿透了背心儿。
天还没亮,但他已经睡意全无,只得起身打开了关上也就不到三个小时的电脑。
自从他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写起连载小说以来,这样缺乏睡眠的夜晚已经成了常态。
杨九郎颤抖着手打开了word文档。故事里的Q名叫张磊,最新一章的情节已经写到解放战争前夕,张磊在晋察冀边区带领着游击队与苟延残喘的日军作战,在一次成功的伏击战之后,交通员带他在县城的地下交通站面见了一位保密级别很高不能透露姓名的首长。首长是听说张磊会使用电台又是天津人,特意找他来的。小日本儿苟活不了多久了,组织上希望他能够打入军统天津站,协助一直潜伏在那里的zhonggong特工“老K”。
当年营救任务艰难完成,张云雷在杨九郎的掩护下成功脱身,将疫苗送走。他本以为再也见不到这个迷一样的男人,却不成想新任务就是去天津做K的下线。
被蒋校长引以为傲的军统,其实早已被渗透的千疮百孔。杨九郎给“K”在小说里起的名字,叫杨浩翔,此时他已经位居军统天津站副站长。
在键盘的敲击声中,杨九郎逐渐恢复了平静,坐在电脑前又写了一夜。
清晨,疲惫的他趴在桌子上睡着了,阳光洒进来,落在他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就在刚刚更新出去的一章下面,收到了一条ID叫做“油炸小面包”的新粉给他的评论:
“借用我的故事的版权费可以不要,但是如果以后你真的火了要把它拍成电视剧的话,我想演你的男主角。”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