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停不下来的“强迫症”,到底是“矫情”还是“病”?该如何自救?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担忧,比如我们在出门之后会不断的担心自己家的房门、窗户有没有关好,并一次一次的回家检查,如果不检查就会感到焦虑、害怕,浑身的不舒服。
偶尔发生这样的情况,说明你可能是一个细心的人,但是如果你每一次都会有上述的感受,并且身处房间内必须将所有东西都按照自己熟悉的样子摆放时,你可能就患上了一种心理疾病“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简称OCD。
01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
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是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02强迫症怎么形成的?
导致强迫症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和内分泌失衡有关,生理、心理状况,遗传、环境因素都可能致病。
强迫症患者个性中或多或少存在追求完美、对自己和他人高标准严要求的倾向,有一部分患者病前即有强迫型人格,表现为过分的谨小慎微、责任感过强、希望凡事都能尽善尽美,因而在处理不良生活事件时缺乏弹性,表现得难以适应。患者内心所经历的矛盾、焦虑较后只能通过强迫性的症状表达出来。
强迫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强迫症的主要表现分为两种:
●强迫思维
指脑海中反复出现、不需要的或闯入性的想法、怀疑、表象或冲动。常见形式有强迫联想、强迫回忆、强迫焦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对立思维等。简单来说,就是只强迫地想,并没有行动。
●强迫行为
指有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一般继发于强迫思维或受其所驱使。包括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计数、强迫询问、强迫仪式动作、强迫性的祈祷、触摸、敲打摩擦等行为。
如何判断自己有无强迫症?
1.你是否有愚蠢的、肮脏的或可怕的不必要的念头、想法或冲动?
2.你是否有过度怕脏、怕细菌或怕化学物质?
3.你是否总是担忧忘记某些重要的事情,如房门没有锁、阀门没有关而出事?
4.你是否总是担忧自己会丢失重要的东西?
5.你是否有什么事必须重复做,或者有什么想法必须反复想从而获得轻松?
6.你是否会过度洗澡或过度洗东西?
7.你是否做一件事必须重复检查多次方才放心?
8.你是否保留了许多你认为不能扔掉的没有用的东西?
如何摆脱强迫症?

●让思维自由
远离让你有强迫感的东西,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让自己分心,进行认知行为疗法等。
●培养新的好习惯
挖掘自己新的爱好,改变以往的日常生活习惯,比如换一种作息时间。
●转移注意力
花时间和有共同爱好的人交往,不要让迷恋的事情占据你全部的精力。
温馨提醒:如果以上方法都没什么效果,需尽早去医院精神科接受专业的认知行为疗法,严重的患者会辅以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