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左右是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其他三部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著作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注:“黄帝”是指上古圣王,《黄帝内经》即后人假托其名而作。
《黄帝内经》论一?摄生
素问?上古天真论
本篇主要讲上古人通过保精养神而获得长寿的方法。内容提出养生需要重视精神调摄,外避反常气候,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老作适度,如此即可防止早衰;同时还突出强调了肾气在人的整个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人类的生、长、衰、老、寿、天及生育功能均取决于肾气的盛衰,此乃养生之根本。
【原典】
摘自:邱香,牛勇.胎儿期的神经发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85-87.
宝宝3岁前,看孩子的人(妈妈、奶奶、姥姥)对宝宝的性格影响非常大。带他的人是什么样,他接受的教育是什么样,都将对宝宝的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有意思的实验:
1980年英国伦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们为了证实3岁之前对人有多重要, 以1000名3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各种约谈和考察,对这1000名儿童进行性格划分,神奇的是,过了23年以后,卡斯比教授又和这些孩子进行了接触,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走访,发现他们的性格类型与23年前标注的几乎没变。
0~3岁是儿童多方面能力(感知觉、记忆、思维、个性等)发展的关键期。
研究发现:
●出生后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吃干食物的关键期;
●2~3岁是计数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按数点物、说出总数)发展的关键期;
●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5岁左右是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
●2.5~3.5岁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
●3岁左右是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
1、阅读绘本
读书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之一,也是宝宝开发智力的方式之一,在宝宝8个月左右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和孩子共同阅读绘本了。之所以阅读绘本而不是看动画,是因为,孩子看电视的动画,大脑属于被动的接受信息,
从小读国学的人,有什么不一样?
记得前两年看《诗词大会》的时候,总是惊叹于——
董卿出口成章的从容,16岁 武亦姝,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自信;


被文化丰韵的人,只要往那一站,就自带光芒。
好多网友都在感叹,多希望自家娃小时候是武亦姝,长大成董卿~
我想,正如北大教授季羡林所说,国学经典带给人的滋养是终身的。
当孩子从小便在国学经典中, 与先贤畅谈;
在诗词歌赋中,感受 与先贤心灵的相遇。
苏东坡的旷达乐观, 李白的肆意洒脱, 司马迁以身写史的坚毅, 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秦王嬴政一统华夏文明的伟岸......
中华五千年文明,群星闪耀,这些传承千年的不同思想理念、处世态度,绵延至今。
我相信,这些早早接触国学的孩子,未来在面对各种人生选择时,在彷徨无助时,这些先贤们的智慧可以成为他们的引路灯。
不仅如此,随着大语文时代来临,古诗文比重大大增加,传统文化成为了必考内容。
国学学的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语文成绩,乃至升学。


如果你也想让孩子从小受到国学的浸润,气质格局大不一样,
十点君强烈建议每位家长都看看这套 老牌杂志意林出品的,专为 7-15岁孩子打造的国学人文杂志——
宝宝这时候一般不会动脑子;而阅读绘本则是宝宝主动的获取信息,而且绘本的抽象,会促使宝宝思考、想象,这对于孩子大脑发育和智力提升都是有好处的。另外,能够耐心看书的宝宝,可以独立思考,也是宝宝良好性格养成的基础。
2、练习拼图
在宝宝一岁半以后,就可以逐渐给宝宝引入拼图游戏,最好的家长和宝宝一起拼,不仅能够拉近亲子关系,还能锻炼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耐心、识图能力等,对于智力提高,绝对是有好处的。拼图可以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家长也要鼓励宝宝,以提高宝宝的兴趣。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译文】
上古时代的黄帝,一生下来就聪慧无比,年幼时候就擅长言辞,少年时就具备很强的领悟能力,长大之后笃实敏捷,成年后便登上了天子的宝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