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展厅的数字化展项(下)
在音乐创作中选用壁画中的古乐器组合,模拟还原经变中的演奏;运用CG(计算机动画) 技术复原壁画中的人物形象,以真人动作捕捉并提取专业舞蹈姿态。借助全息投影,静态的古代壁画中的伎乐天被赋予了灵动的婀娜身姿,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交错,为观众营造了一场浸入式的感官盛宴,闭目倾听,在余音绕梁中,到达了理想中的梵音国度。
此外,展览还结合二维码的手段,拓展观展方式,即使展览结束,还能通过手机终端,观看相关影像,再次聆听梵音古乐,更是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传扬了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近年来数字化展馆和数字资源大量兴起。这些展览利用全景照片或三维模型将展示空间内部环境一一呈现出来,或是以三维扫描重塑展品模型与贴图,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而用户则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全方位地观察展品。1995年,法国卢浮宫开通了官方网站,首次将藏品从展厅延展至网络,向公众免费开放5年之后,又建成多语言版本的3D虚拟展馆,更为它扩大了世界性的影响力。
而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和展馆利用网络平台拓展了数字化展馆和数字展项,通过短视频、全景图片、虚拟现实等技术,让人们即使在家中也能以一种更细致的方式全角度地接触展品,充分了解其背后的故事,立体直观地观看世界各地的馆藏珍品而非走马观花地匆匆一览。
2017年,在上海博物馆与英国大英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巡展中,第101件展品选择了“二维码”图形,正是将展出的100件展品汇集成了“二维码”,预示着博物馆展示未来的发展方向。展览的数字化以信息化和数字化为观众提供更多样化的参观手段,运用科技来解读传统,使用户成为博物馆的见证者和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