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桥下的迷思

最近几天闲来无事,游走至西二环的天宁寺桥下。一上来就被这个2.5米的限高标志吸引了。
但是本萌新依稀记得,这座桥底下是多条公交线路的必经之地,大多数公交车的身高都有3米多,他们是怎么通过限高只有2.5米的这里的呢?于是在这里驻足良久,一探究竟……

我掐指一算,在经常通过这里的公交车之中,就属40路的BJ6123C7BTD-1最高了。这款车足足有3.4米,比这座桥的限高要高90厘米。所以特意蹲了一辆40路。

你看,这辆3.4米高的车毫无压力地通过了这座限高2.5米的桥,并且此时车顶和桥之间留下了至少50厘米的空隙。
做了一个小小的标尺,给大家参考一下。

这是在另一个角度看到的情形。

看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北京公交新购置的BJ6123SHEVCA-7型气电混动客车。那款车带上气罐的高度是3.3米,比40路这款车还要矮10厘米,比同样通过这里的50路的ZK6125HNG2还要矮6厘米。想必通过这里更是毫无压力。
不过,我为什么要想这个呢?我也不知道,瞎想罢了。

众所周知的是,天宁寺桥下的这条路要经过多个桥洞,刚才只是展示了最西边的这座。

上面这张图是最东边的这座匝道桥,目测高度和西边的一样。3.4米高的BJ6123C7BTD-1在通过时也留下了很大的空隙。不过由于桥下横向空间有限,拍摄的时候站位离车比较近,所以在透视关系上显得车离桥更近一些。实际上还是站的离车远一点更能反映真实的情况。

中间靠西的这个桥洞,身高3.15米的BJ6123C7C4D和身高3.25米的BJ6123EVCA-37在过桥时均留下了很大的空隙。其中一张图还可以看到后方的BJ6123C7C4D在过东侧桥洞时的表现。当然,最有力的证据还是头顶大饭盒,身高3.4米的BJ6123C7BTD-1每天都在这里走,比他矮的一众车辆当然没问题。


至于横跨这里的二环主路桥,比这几个匝道桥高到不知道哪儿去了,就不提了。

当然,聪明的你还会发现,这些车辆在越过最西侧的桥洞时,需要走一个小上坡,向东折返下穿同一个匝道桥。
3.4米高的BJ6123C7BTD-1在通过这座桥的表现如下图所示。


那么,经过这一系列的观察,作为一个萌新,我陷入了沉思。
这个地方为什么限高只有2.5米?尽管我们知道桥梁限高一定会留有余地,但就凭3.4米的公交车每天轻松从这里过,这个余地留的属实有点大。
另一个问题就是,假设有一条经过这里的线路准备使用新购置的BJ6123SHEVCA-7型混合动力客车,但因为这座桥的【高度原因】不能通过,可能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和思考,我给出了几个原因。
1. 车辆在从天宁寺桥东侧左转驶入桥洞的时候,转弯半径比较小,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车辆发生倾斜,使得车身高度变高,从而造成困难。但是考虑到BJ6123SHEVCA-7的高度为3300mm,比BJ6123C7BTD-1要矮,且气罐罩的R角明显比BJ6123C7BTD-1更大,使得气罐罩更加圆润。所以,造成这种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小。
2. 由于桥下悬挂了限高2.5米的标牌,给驾驶员造成了极大的威慑。基于对道路交通法规的遵守、对新车的爱护和不愿铤而走险的态度,驾驶员放弃了驾驶身高3.3米的BJ6123SHEVCA-7下穿这座桥。
3. 即使其他型号的车辆身高明显超过了限高,但是选装了福田客车公司自研的【Dimension Turbo高维展开系统】,在车辆驶过高度低于车身高度的桥梁或隧道时,通过将车体展开至高维空间,以降低车身在三维空间中的投影面积,达到降低车身高度的目的。而北京公交集团为了节省成本,在今年购置新车时没有选装Dimension Turbo系统,造成了BJ6123SHEVCA-7在物理层面上确实不能穿过这座桥,而比它更高的,选装了Dimension Turbo系统的BJ6123C7BTD-1可以。
4. 有人认为BJ6123SHEVCA-7在工 信 部 公 告中登记的身高有误,实际上应该在3500mm左右。对此我认为,这种说法并无依据,公告没有有些人想象的那么随意。该车在公告备注栏中特意标注了:选装顶置气瓶时车高为3300mm。且公告样车为后置气罐设计,与真车相同。退一步讲,即使这款车真的有3.5米,基于上面几楼我对这座桥的观察以及我给出的第一条和第三条原因,我认为走这座桥问题不大。
以上就是我的分析了。我只是一个萌新,想法比较浅显。如果大家有不同的意见,也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