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攻略 游戏里的马太效应
前言
我想,“马太效应”这个词对于大家来说可能并不陌生。它其实就是指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这个词最初来自于圣经里的一则寓言,这则寓言引出了一句名言: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在王者荣耀里,马太效应也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滚雪球
也许你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前期打的有来有回的,然后,突然有人送了一血或者被打残了状态,然后,对面抓住机会推了个塔,取得了一定的优势,然后,这个优势被不断扩大,具体体现为塔被推的越来越多,视野权丧失的越来越多,龙让了,野区让了,经济差和人头差越拉越大,甚至一边心态越大越好,一边心态越打越爆炸,越大越打不过,然后,随着水晶的一声爆炸,这局就没了。
上述就是经典的滚雪球的流程,也是马太效应的体现。通常情况下,双方水平差距不大时,取得优势的一方可以慢慢扩大优势,而劣势方则越来越劣势。
可以说,越是高端的局,前期越是重要,为什么有段时间姜子牙在KPL的地位非常高,甚至是非ban必选的存在,就是因为他的被动可以让全队提前升级。就是这个提前升级带来的小优势,在高手的手里成了一个破局点,可以轻易的撕开一个口子,然后越撕越大。
经济差的马太效应
在游戏内,也是存在贫富差距的。一是因为不同的位置对经济需求的不同,二是部分英雄机制很适合快速刷经济。
关于第一点,一般来说,团队会给C位让更多的经济,因为C位能让经济转化成伤害,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后说一下第二点,为什么很多英雄你看他那个面板,好像数值并不高,看他的技能伤害好像也一般般,但他为什么能在大佬的手里玩的风生水起,就是因为他很能刷经济。能更快的把经济转化为战斗力,然后,用经济带来的战斗力优势快速的终结对手或者压制对手,进而能取得更多的经济。所以为什么你看对面打野前期可能就多300块,但打着打着就多了1000,然后多了3000,这也是富者愈富的体现。
团战中的马太效应
在打团中,势均力敌的两方,分出胜负的关键因素,可能就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举个例子吧,有一局我玩的猴子,大后期了,双方互相拉扯,我绕后,看到了一个绝佳的时机,于是我冲了上去,给了个控,敲了一棍,然后死了,但是没事,队友跟上了,有复活甲,还能换名刀,于是在复活的时候把复活甲卖了,啊,名刀怎么买不了?于是,在我震惊的时候,我又死了,关键的一棍没敲出来,对面射手没死,血也吸满了,几个队友见势不妙,马上开溜,没溜的就挂了,然后被一波。
如果我敲出来那一棍,结局可能完全就不一样。
我举的例子可能不够清楚,但是语文课上应该都学过“一个马蹄铁毁了一个国家”这篇课文吧。这文章就是告诉你要注意细节,因为一个小小的细节隐患就会变成一个漏洞,一个漏洞发展成一次失误,一次失误就被对面抓住时机...所以,细节很重要啊!
应对马太效应的机制
王者为了遏制这种顺风越顺的情况,也是为了改善逆风方的体验,就出了一个“经济追赶机制”,就是当经济差极大时,会降低优势方的人头赏金,提高劣势方的人头赏金。
王者荣耀设计的人头赏金机制,即“随着击杀次数增多,人头越值钱,被击杀次数越多,越不值钱。”也是可以增加逆风方翻盘的机会的,这也是为什么顺风的时候大腿浪一次就很容易被翻盘的原因。
近几个赛季设计的前期的防御塔保护机制和野区机制,也是为了遏制前中期英雄的发挥空间。比如一些前期开节奏的打野,这几个赛季表现就很惨,比如云中君、老虎。而防御塔保护机制让上官婉儿这类英雄的四级越塔击杀的情况变少了一些。
对玩家游戏水平和段位的影响
可以说,这个游戏刚开服的时候,高手是不多的,但是,一些可能有其他moba游戏基础的玩家,可以凭借先发优势快速的上分,然后在竞争激烈的过程中,能快速的提高自己的水平。这样,就会造成,在高端局的玩家越来越强,在低端局的玩家一开始只能望其向背,到后来连灰都看不到了。然后,这些高手由于比较少,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个圈子。
所以,赛季初,为什么主播们和代练们能这么快上分,因为能5排啊。
不过,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像游戏时间,看视频和直播教学时长,游戏态度等等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其实,这种现象和学习非常像,有个段子是这样说的,记得还是高中刚开学那会,一节数学课,一阵风吹过我的桌子,我的笔滚了下去,于是我弯腰捡了一下笔,只是,那时我没有想到,就因为我弯腰捡笔的这个动作,高中三年的数学课再也没有听懂过。
这说得虽然有些夸张,但我也许确实存在。根据我的经验,一节课如果有个环节没听,可能那节课就听不懂了。然后,由于那节课很重要,很多知识点都与它有关联,于是,一片知识体系就弄不懂了。为了补这片知识体系,没重视听全新的数学体系,导致总是在追赶老师的脚步。于是,数学就废了。这也是一种马太效应吧。
关于游戏里的马太效应,大家有什么补充或者改进意见,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