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猪盘”诈骗案的运作阶段及预防策略
所谓“杀猪盘”式诈骗,是诈骗分子运用网络科技等手段,以“恋爱”为名,“情感”为养料,将受害者作为“小猪仔”培养,待时机成熟后,再行诈骗财物之举,把“猪”“杀死”的诈骗套路。
一、“杀猪盘”式诈骗运作的阶段
“杀猪盘”式诈骗,往往是团伙犯罪,有着明确的分工,有搜集资料的,有负责和受害者聊天的,有负责技术工具的。“杀猪盘”式诈骗都有几个比较明显的阶段,形象一些,可以把这些阶段概括为“寻猪”“养猪”“杀猪”三个阶段。
1. “寻猪”阶段
诈骗分子会利用网络平台,开立多个虚假账号,设立一个虚假的人设,比如选取一些颜值高的男性或女性的照片作为社交头像,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中上传一些生活照、风景照,发表一些感性的语句,无意间透露一些信息,显露一下自己的经济实力、家庭背景,不断丰富这个“人”的生活圈、朋友圈和性格,进而创造出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增强受害者对此“人”的信任度。
一般诈骗分子会在婚恋网站寻觅猎物,但是现在诈骗分子可能还会渗入其他平台找寻猎物,比如小红书、豆瓣和知乎等平台。诈骗分子会不断寻找猎物,一旦发现目标,会先投其所好,跟受害者的聊天内容,都以靠近受害者的兴趣爱好进行,把自己包装成跟受害者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好,以此跟受害者建立情感交流,从而逐步摸清受害者的基本情况。随着网络上聊天次数、时间的增加,很多受害者可能已经逐渐对屏幕背后的诈骗者所营造的虚假人设产生信任,此时,诈骗者也就开始正式进入“养猪”阶段。
2. “养猪”阶段
在此阶段,诈骗者为了让受害者更加对其放心,袒露心声,一般会主动告知“自己”的一些情况、信息,好让受害者对其进一步放松警惕,以更加深入地跟受害者建立联系。现在的人,工作生活压力都大,可能平时心中的一些想法没有地方诉说,好不容易在网络上能够遇见同好,还交流了挺久,甚至“三观相合”,再加上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话术引导,受害人会很容易陷入获得他人认同,使自己在心理上获得满足的陷阱之中。等到受害者彻底对其产生信任时,诈骗阶段也就进行到最后的“杀猪”阶段了。
3. “杀猪”阶段
诈骗者往往不会直接提出有关钱财的事情,而是逐步试探、引诱受害者自己向其询问有关钱财的活动。诈骗者可能会在平常的聊天过程中,“不经意”地提及自己最近闲暇时间,通过某种软件或方式获得了一笔可观的收益,以此激起受害者的好奇心和欲望,让受害者主动去找寻诈骗网站,然后通过网站后台操作,让受害者先获得一些收益,再之后受害者逐步加大投入后,突然关闭网站链接,从而实现诈骗目的。
这种“杀猪盘”式诈骗,不仅仅侵害了受害人财产,还有可能给深陷感情陷阱的被害人,带来情感上的伤害。
二、“杀猪盘”式诈骗所利用的心理攻势
“杀猪盘”式诈骗中,犯罪分子主要采取的心理攻势,有以下三种。
1. 利用“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品质或特点,会遮掩住己方对对方品质、特点的全面、准确了解,造成以偏概全。诈骗分子往往会通过精心设计自己在社交软件上的头像、朋友圈或空间里的照片,来塑造自己的形象,比如塑造出一个阳光帅气、事业有成、经济富足,学历又高,性格温和的单身男性,或者塑造出一个形象靓丽、性格温和、缺乏情感关怀的女性。利用“晕轮效应”,放大这些受人欢迎的特点,以吸引受害者,建立起与受害者之间初步的信任,进而为下一步计划的推进打下基础。
2. 利用“自我暴露效应”
在初步的信任已经建立后,诈骗分子在后续的聊天过程中就会进一步地将这种信任程度加深,在这一过程中,诈骗分子会通过自我暴露的方式,不断完善自己塑造的这个人物的人设,增进受害人对自己的信任程度,比如有意识地向受害人告知自己的爱好、情感经历以及家庭关系,通过聊天内容的不断深入,以使双方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当受害者开始跟诈骗分子谈论这些更深入的话题时,难免会放下防备,使自己的真实情况暴露,这时诈骗分子通过完全虚假的信息,获得了受害者的大部分真实情况,更加了解受害者的喜好、经历,更加清楚受害者的薄弱点在何处。
在双方之间谈论的话题逐步深入后,当受害者发现自己与对方的经历相似、观点相同,三观相符,相见恨晚时,双方之间在信任程度不断加深的同时,诈骗分子塑造出来的人物,其对受害者的吸引力也在增强,双方之间的关系,慢慢地也开始有意识地从普通网友逐步升级,发展至恋爱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受害者已经对诈骗分子形成了很深程度的信任,这时犯罪分子就会进一步开展心理攻势,引诱受害者作出错误决策。
3. 利用“猎奇心理”
当犯罪分子跟受害者之间建立的联系,已经到了几乎是日常聊天“无话不谈”的程度时,此时犯罪分子会在聊天或者朋友圈中提及自己最近去了哪里游玩,或者是生活品质有了提高,以此“无意”地透露自己最近有一笔可观的收入,激起受害者的好奇心,令受害者主动向其询问相关信息。既然是受害者主动提及的,很多时候受害者对此也会放下戒备,会认为这些信息并不是特意为其精心设计的,此时,犯罪分子就会向受害者透露自己最近在网上投资理财,或者是利用赌博网站的技术漏洞参与赌博,而当受害者对此信息进一步询问时,这时,犯罪分子反而对此事“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完全透露相关信息,更加刺激受害者的“猎奇心理”,激发受害者对于金钱的欲望,一步步吸引受害者参与网络投资或者网络赌博。
当犯罪分子成功将受害者引入精心设计的投资或赌博陷阱中时,在受害者投入的前期阶段,犯罪分子会通过系统上的操作,让受害者盈利,让其尝到甜头,以吸引其加大投入,当受害者的投入达到一定数额时,这时整个诈骗流程也即将进入“杀猪”阶段。在最后的收尾阶段,诈骗分子往往会以系统操作不当,导致账户内资金被冻结,要求受害者重新投入资金,以将账户解冻,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制造“紧急事件”,使受害者处于持续的紧张状态,不给其有冷静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比如跟受害者说,“不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账户解冻,账户里的资金就无法提现”“系统漏洞就要被修复了,不赶快解冻,这一单就赚不到了”“已经投入这么多资金了,现在不赶紧解冻,前面的努力都白费了”等,加大“沉没成本”对受害者心理的冲击,而受害者为了防止沉没成本的产生,在紧张的状态下,只能选择通过继续投入资金来解冻账户,造成自己的损失进一步扩大。
三、“杀猪盘”式诈骗的预防策略
现在的人们生活压力大,在工作学习之余,往往会选择投身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之中消遣,“宅男”“宅女”“社恐”人群的增多,这些人往往不愿意或者在忙完工作、学习的事项之后没有富余的精力再去社交,更愿意在网络上交友、聊天,将自己的心理需求交由所找寻到的三观“相符”的网友来满足,这也给“杀猪盘”式的诈骗的产生提供了一些条件。但是此种诈骗方式,从“养猪”到“杀猪”的环节,还是会有一定的阶段、流程的,在了解了此类诈骗的流程之后,针对每个阶段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话术、现象,是能够总结出一些预防策略的。
在犯罪分子还在塑造“人设”,进行“寻猪”的阶段,要对那些突然找到自己联系方式的陌生人提高警惕,尤其是对那些顶着靓丽、帅气头像的网络好友,突然的“嘘寒问暖”“体贴关怀”更要加强戒备,可以在网上搜索头像的图片,看看对方是不是用的是网络图片,也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确认对方的身份或者周边环境等信息。
在“养猪”的阶段,犯罪分子为了加强受害者对自己的信任,会主动进行“自我暴露”,将自己的“真实”情感经历等与受害者“分享”,以期获取受害者的信任,了解更多有关受害者的真实情况。当在网络上认识的“好友”,没多久就开始跟自己讲述情感经历、甚至谈到了结婚买房的话题,这时已经是出现了很明确的警示信号,在还没有亲眼见过、线下接触过之前(线下见面,也要选择自己所在城市,不要轻易前往对方指定的地点),不要轻易透露过多的自己的真实信息,更不要随意交付财物。
到了最后的“杀猪”阶段,仍然还有防止自己财物受损的机会,诈骗分子处心积虑,想要得到的,无非是受害者的财物,无论是投资、理财、赌博还是利用情感等方式,都是想让受害者交付财物,对于网络上的陌生人,只要谈及钱财,以及可能涉及自己真实信息的事项,一律不予回应。总之,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做到提高警惕,不随意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不参与陌生人提及的网络金钱交易,不将钱财转移给陌生人,最大程度的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