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陆军师改旅的意义是什么?(转自知乎)

2022-04-22 23:07 作者:战术人形-19式  | 我要投稿

(已经同意转载)

相当于企业扁平化管理。

简单地说:

武器不是单纯扣扳机就能打响的。

越是威力大射程远的武器,就越需要大量的后勤维护,前线帧察,安保和挖备用阵地的大头兵,采购零件的文职人员,还有给他们做饭的炊事员。这么多人是不适合塞到前线部队里面去的,很多专门的保养场所也不在前线。最早的时候伺候一门炮前后从观瞄到维修安保大概需要一个连。

原来100人操作一门152口径的火炮,现在由于各种技术升级,可能4-50人就够了,那么这个连是不是就改成了一个排。

那么我同样多的100人,就可以操作2个152炮。

同样的,由于技术升级指挥能力也提升了,原来需要集团军级别的帧察力量火炮才能摆正角度,现在无人机飞一圈就搞定。

原来大编制最糟糕的还不是人多,而是管理层级多,管理层级每多一层,前指人员都需要多几分钟的等待时间,打仗的时候这几分钟就很致命。

由于编制变小了,指挥变简单了,我可以把这门炮下发给底层部队直接指挥。

所以原来的要通报师长才能叫到152mm大炮支援,现在我给旅长甚至是营长叫了。

少打几层电话,是不是火炮的反应速度,对前线的支援能力都提升了。

那么自然战斗力也提升了。

实际上那些觉得师改旅不能打仗的人犯了一个错误。

师改成旅,不一定要裁军。

因为我可以把两个师变成两个火炮营和三个步兵旅。

这样我们就拥有了:两个步炮合成旅+一个鱼腩步兵旅。

总兵力不变,步炮主攻鱼腩填线就完事,这样我甚至能组织更多进攻,因为技术兵器与前锋的组合变成了两个,同时背后有专人填线,更灵活更好用了。

毛子的问题不出在师改旅上。

毛子属于真的没钱。

两个步炮合成旅他还嫌花钱太多,得裁剪成两个两个步炮合成加强营,步兵全部扔到鱼腩旅里面搞成一个超编的步兵旅。

由于炮的数量不变,它们的前锋突破能力是有的,而且很强。

毛子的问题出在这个鱼腩步兵旅上,这群人实在缺钱训练,士气装备都不行,被日了屁股,你看那些被俘虏的窝囊义务兵基本都是后勤队的。

师改旅也不是单纯缩编就完事的,因为你缩编的前提是,技术真的跟上了,指挥能力真的加强了那才行。

你武器多了,指挥官也得会用,训练也得跟上,问题是,合成旅拉出去溜一周的基本支出大概是500-1000万RMB,这还不算武器弹药费用。是的,合成旅拉出去溜一周的基本开支跟航母一周的油费一样贵,你们现在明白为啥航母才是最省钱的了吧。

强行把100人操作的武器交给50人操作,那不叫师改旅,那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所以说,没钱是真的不适合打仗。


作者:阿鹅鹅鹅饿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44083/answer/2409704990
来源:知乎

快速部署:轻量化后易于作为一个独立单位部署(师的规模大,独立部署时需要的资源、时间过多。)

降低成本:旅-营结构比师-团结构轻,不仅作战单位更灵活,而且可减少大量冗余人员。

便于合成:师-团结构太重,对于合成兵种不易组织,而旅-营结构就灵活得多,例如对于一个师来讲,炮兵、防化、运输、后勤、警卫等单位如果以团为单位明显过重,以营为单位又不便组织管理,而对于旅而言,营级机构正好合时。

另一方面,虽然整体结构上是轻量化了,但基层单位却易于充实,如旅下面的营不是传统三三制的营,而是合成营,也就是许多配属部队入火力、防化、工兵可以向下配属,营的能力比以前有更大的提高,而传统编制上如营扩充,则团、师会随之扩充,变得过于臃肿。

便于战时指挥:旅的作战能力在进攻时大致与一个师的突击能力相当,但防守时仅比加强团强,因此对于攻击型部队,旅的效费比更高,而且以旅-营为单位更容易临时组合,如美军在二战和朝战时常会抽调部队组成突击群,而其规模大致相当于加强营或加强团,这正是目前旅-合成营的规模。



作者:位卑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44083/answer/33914966
来源:知乎

对于上三常三支军队,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美军师改旅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快速部署

俄军师改旅的根本原因是俄军和苏联末期,缺编的师太多了,谢尔久科夫把缺编师砍成了虽然还没有满编,但是现役-编制率提高不少的旅,而绍伊古则是把接近满编的旅扩大成基本满编的师。

我军师改旅的原因是为了精简员额、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整体战斗力,同时重视战略战役机动能力

而俄军的诸兵种战术群则是把一个师甚至是集团军直属支援兵力加强给一个旅级团级战斗部队。说是battalion tactic group,其实包括一个摩步营(机械化营)一个坦克连一个混成炮营(包括至少一个火箭炮连)一个道尔连一个混编箭10和通古斯卡连,以及隶属于集团军和军区的电战部队,整体规模比我军合成营大一点点,但是我军1XXX到9XXX是包括了后勤保障部队的,可以分别加强给四个营  换句话说,俄军只能把全师的力量集中到几个重点部队上,差不多是一个旅组建一个多兵种战术群,毕竟俄军旅级,尤其是坦克旅编制比我们和北约小一些。而且俄陆军总员额比我们少,加上海步和vdv也没有多少。

但是这次除了信息化和高科技装备的作用、装备保障的重要性这些东西之外,俄国民近卫军的投入我也认为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国民近卫军是普京2016年建立的,据我所知基本沿袭了内务部内卫军的职能,在本次战争中的职能就表现为清剿城市里的敌人,或者说专精于高烈度治安战,典型代表就是车臣。我理解的武警在某种程度上也将会执行与国民近卫军相似的任务,但武警虽然有百万之众,却主要分别驻扎在各省市,只有两个机动部队。俄军受限于军费,联邦武装力量只有一百万人,外加一百万人的边防军、国民近卫军、内卫军、铁道兵和其它准武装力量。而我军由于极大的国土面积、漫长的陆上边境线和比较充足的军费,实际上如果组建更多的武装部队也是可以做到的,再不济,也得新编一个武警省总队和数个支队罢

言归正传,现在美俄都认为手里的陆军部队不足以应对大规模冲突而考虑重新组建由师指挥部指挥的师级部队(美国陆军现在的师级以上指挥部约等于卖萌)比如计划组建拥有三个装甲旅的突破师。但问题是,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规模和机动能力大致是反比的,美军为了全球部署师改旅,提高了机动能力但砍了规模,为了大国竞争搞旅改师,提高了规模但砍了机动能力。唯一的好消息是美军可以依托海上和陆上预置,比如为应对俄乌战争而临时部署到德国的1st ABCT/3rd ID就启封了德国的预置仓库,如果是全面动员,那么还可以用这个旅遗留在本土的装备重新训练一个旅出来。但是一个师在西太平洋方向,是打算部署到日本韩国然后打穿主体进入东北?还是打算从东海黄海直接登陆?我倾向于在欧洲平原上针对俄罗斯的成分多一点,尤其是那些重装部队


作者:芸草hthzkjh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44083/answer/2415148113
来源:知乎

有两大师改旅思路

1.全球机动

重装甲师两次海湾战争,一次空军炸完了才运到,一次陆战队的AAV7跟LAV25去打巷战了还没运到

坦克是很吊啊,但是运不到的坦克就没什么卵用了,这还是美军的运输能力

所以师改旅的核心是扔掉坦克和自行火炮,用斯特瑞克装甲车发展轻装机动旅

或者再直白点,是把步兵师精简塞进运输机搬运的装甲车里,改掉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摩托化步兵

212个C17架次在两三天内把一个旅机动到任意野战机场,这种能力也就是米军追求的师改旅


2.提升军队职业化水平

与1相对应的,剩下几乎所有国家的师改旅,合成部队,走的都是降低义务兵比例,提升职业化水平路子,跟空运机动能力基本绝缘

比如带着坦克跟自行火炮的俄军BTG,理论上可以把职业化合同兵放到最适合他们的专业装备连里去,防空连、指挥连、侦察连、电子战连、防化排、通讯排等等

这样,抽纸装甲营和机步营平时用一小撮职业士官为骨架,工具人义务兵凑数就行了

很可惜这种结构只能在和平时期作为有限军费下维持职业士官、技术军官的一个变通法子

真打起来只靠那么点比例的职业军人是带不动一年观光义务兵的

义务兵被干掉的同时损失掉的抽纸装备没能发挥应有的抽纸功能,还没擦上就被打爆了,甚至丢弃了

我们可以看到,职业化军队道路需要真金白银砸,而不是小脑袋灵光一现改改编制就能搓出来的


作者:琳琳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44083/answer/2409800182
来源:知乎

重点有这么几个

首先是平战结合,快速部署

我们以前的编制与动员模式与苏军是相似的。采用甲种师、乙种师分开编制,重点方向使用编制较满的甲种师,乙种师相当于架子师。全军只有不多的战备师才满员,打仗的时候需要在战前指定扩编区域,由当地人武部扩编,补充到部队。无论甲种师、乙种师都需要不同情况的补充。

比如对越战争期间,就是这么动员的。许多辅助兵单位就是临时训练几个月上的前线。

这个特点与苏联的满编师、架子师是类似的。所以宋晓军才对俄罗斯军改大加赞赏,因为相当于是给我们趟雷了。

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靠临战扩编是不现实的。

师改旅,保障了平时就有一批随时可以上前线的部队。俄罗斯此次俄乌战争的合同兵问题就是没有改彻底。

动员问题。

看《军武零距离》,解放军各种远距离拉链,基本要练到全域机动。广州的部队能迅速齐装机动到宁夏驻训。这个基本保障了战时野战军力集中的问题。听说也有苏联式的预置装备的方式,那就更简单,运人就行。

至于动员,就不清楚了。看样子,目标是动员有过 2 年服役经验的义务兵。因为解放军的军事演习、驻训非常频繁,花钱非常多。为的就是在较短时间培养基本合格的符合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战士。

然后是精兵简政

架子师伴随的一大问题就是部队人员费高。经常有笑话苏联军官数量多,我们不遑多让。改革淘汰冗员。需要注意到的是,我们军改后常备兵员数可以说是扩大的。只能说一切为打赢。

这个事情,一般人做不来。

第三是合成化

将以前的师属、团属支援火力拆散,下放。就是看战术、战役、战略的基本单位

比如营长手上就有装甲排雷车这样的工兵装备。火力同理。

以前要等待上级调配火力、工兵的情况,现在可以直接突击。优点是快,缺点是没有以前上级直接支援的时候猛。

但信息化战争,发现即摧毁,快是非常重要的。

结果是合成化部队可以用更小规模的部队完成以往大部队才能执行的战役、战术行动。



作者:Eason chou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44083/answer/2410043820
来源:知乎

信息战能力大幅度提高后,提高作战效率的必然要求。

首先我们要问一个问题:打一场仗,需要几个层次上的指挥呢?!

1、战略指挥

肯定需要国家战略层面上的指挥:提出战争目标、规定作战边界、给出资源限额。

都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所以战略指挥,就是从政治角度提出战争要求,要求军队来实现这些要求,如果突破了这些要求,就可能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战略指挥,其实就是从总体战、大战略的层面来协调所有参战力量,包括但不限于军事力量、文宣、统战、外交、经济等方方面面的力量来打赢。

2、战役指挥

按我们的习惯,一般是承担作战任务的司令部抽出精干力量组成前指具体负责战役的指挥,司令部则负责资源的组织与支撑。

即非战时状态下,司令部是军令军政合一的,而战时则进行分割,指挥作战的就一心想着如何打赢就好,其它部分就围绕军事作战提供支撑服务,即前指向司令部提完资源要求后就全心全意的打好仗,司令部则全力来落实前指的资源需求。

3、高级战术指挥

战役指挥要做的事太多:

  • 敌情侦查

  • 态势研判

  • 谋篇布局

  • 临机应变

关键是战局越复杂、变化速度越快,反而需要越快的反应时间,还不能应对错误。这种情况下,为避免战役指挥部过载,即接收到太多、太复杂的态势变化信息,导致无法判明当前的局面而做出恰当的快速应对,就需要对战役指挥的复杂度进行降阶与简化。

这就需要高级战术兵团来承担较高层级的战役任务,即战役指挥部划分出几个战场,分配给相应的高级战术兵团,由其完成该战场内所分配到的作战任务。

即由高级战术兵团作为战役指挥部的分中心,来完成区域战场的作战指挥任务。

4、战术指挥

即具体的组织战斗并进行指挥。


以前,我们的信息战能力不够,即敌情侦查慢、态势研判慢,为抑制快速变化的战局对部署的冲击,所以就需要非常多的层级来做两件事:

  • 高级战术指挥层层分解,以避免上级指挥中心过载

  • 各高级战术指挥需要超额配置力量,用以压制本战场的变化。如毛主席的十大军事原则中明确要求每战必集中四五倍于敌的兵力加以歼灭

而现在信息战能力提升了,高级战术指挥一层就足够了,甚至在不太大的战役中,战役指挥完全可以和高级战术指挥合并为一个指挥所,而且其可以指挥的作战单元也会非常多,这些作战单元也不需要很大。

所以,随着信息能力的增强,未来的战争,如果规模不太大的话,就简化为战役指挥和战术指挥两个层级,但这同样对战术指挥的要求更高了,要求战术指挥能独立组织某个小战场的作战任务。


所以师改旅,就是随着信息化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后,得以大幅度简化指挥层次,形成战区指挥部组成战役前指,直接指挥战术兵团来进行作战的样式。所以这样的战术兵团既要有高级战术指挥的能力以在战役前指所分配的一小块战场中独立完成任务,又和战术指挥一样需要具体组织作战部队进行战斗。

所以根据现有技术水平、人力需要、作战能力等综合下来,师太大【作战单元太多了,作战的时候无法直接指挥作战部队的战斗,所以本质上还是一个高级战术指挥所,但其指挥的下级战术单元又太少】、团太小【人力不够,支撑不起如此多设备的保障与使用】,所以旅就比较合适了。


作者:徐晓轶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44083/answer/2418195831
来源:知乎

我个人的观点,科技越发展,同一个地区所需要部署的战斗人员需求越小。


比如在二战时候,普遍一个标准师是8000到1万多人,多的甚至有近2万人。

而抗美援朝,如果按照美国一个师后面所有的支撑人员全算上,实际美国一个师,是过3万人编制的巨型师,当然实际编制里面含了海陆空,可执行任务就是这样子,人家账面上就一个师,实际上对战争起作用的人员和我们一个军的人数是相当的。

当年的师如此巨大,是因为正面战场,就需要那么多人去支撑,因为火力不够,立体作战能力近乎零,信息化能力零,作战就是纯粹的平面式的。




现代一个营的战斗力,加上部署的各种电子设备、无人机作战、信息化、火炮、装甲等等,假如这是一个完整状态的合成营,那么其战斗力,远远高于二战时期一个师,而机动、火力强度、侦查半径等等各项数值,因为科技的发展,实际上也要超过当年一个旅的作战宽度。


在现实中,出现顶级大国全面战争,然后陆军大规模互攻的可能性,已经无限接近于零了。

不是因为顶级大国之间不会交战,而是当全面战争爆发,那么意味着火力完全过量的洗地情况会出现,甚至小型战术核弹洗阵地,以前那种大编制师,大规模集群突击的打法,实际上不可能在出现了。

一大规模集结就是洗地,谁撑得住?


因为大国之间生死战的可能性变低,所以战场的宽度会变窄。

而纯粹的陆军已经过时了,现在是空地一体化+信息化的复合陆军,一个旅的编制,已经足够掌控非常大的一大片战线,要知道无人机现在只是起步阶段,越往后去,这种四处撒无人的情况会越多,一个极小的部队,其掌控的实际战场范围,将是冷战结束前所有国家部队的想都不敢想的巨大。


以后随着科技再发展,1、2个前线战兵,带着数十个无人机,地上几十个机器狗各种像玩游戏一样去巷战的事,可能真的会发生。

而这2个前线作战的兵,作战能力就等于当年一个排,甚至一个连。



俄乌战争,俄罗斯的“合成营”因为不完整,他主要不是缺钱的问题,是他的工业体系残缺了,没有办法完整打造整个军工所需。

而他因为想着未来玩“公投”或者一些别的什么,所以作战也不是狂轰洗地模式的,所以好像打起来问题很多,不是这种浓缩、精编的思路不对,是他们底子还是冷战模式的大规模集群突击的路子,但是动员的编制又不是以前动不动百万级的部队,

十万级的部队,里面还得有整修的,作战的,防守的,轮换后真正投入一线,其实数量并不多,充其量几万人在战斗,不是撒成营,还是师编制,其实打得更难受,因为前线就是缺部队。


至于为什么缺部队,当然是俄罗斯精算过的,想花小钱办大事,用最小的成本达到打烂乌克兰的目的。投入越大,回本越难。

现在这么打,俄罗斯都不用动员,国内受战争影响其实接近无,他们是受制裁影响,不是受战争的影响。这样打有很多好处,一可以钓鱼,二沉没成本极低,三真想撤,钓好了鱼,忽然直接加大力度,炮火洗地,把钓出来的全炸了,一波狠的就可以宣布胜利,达到去军事化的目的了,和之前温吞水那点战果一对比会非常明显,轻松体面收队回家。

当然这些是题外话。


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打造的完全体合成部队,其实战斗力很吓人的,远远超过以前传统是巨型师战斗力。以后的陆军,只会朝着这种精锐化、个人掌控的战场宽度越来越宽、部队编制越来越小发展。

真到几十年后,很可能就是游戏里的我即是虫群,一个人带成千上万的无人机、机器战狗就铺天盖地打几十公里宽度的战场。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44083/answer/2413339080
来源:知乎

陆军师改旅的意义是什么?(转自知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