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巧手匠心:渭南最美女红展示及手工艺品展销

2022-05-24 09:05 作者:申威隆l关中拍客  | 我要投稿

2019年8月7日,农历的七月初七,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之际。为了配合“七夕之夜”的系列活动,在渭南市博物馆西一楼的临时展厅,举行了以“巧手匠心”为主题的渭南最美女红展示及手工艺品展销——


“女红”最初写作“女工”,也被称为“女事”,指女子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和手工艺品。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伴随着纺织和服饰的发展,女红的历史也非常悠久了。

七夕节也称“乞巧节”。夜里,少女们在庭院里祭拜织女星,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技艺。同时,姑娘们会穿针引线、蒸巧馍、烙巧果、生巧芽,还会制作面塑、剪纸、彩绣等,相互斗巧。

因此,在七夕节里举行这样的“女红”展览,不仅可以展示当地的民间风俗,而且也传承了七夕节的“乞巧”文化,一举两得,非常应景。


自古以来,渭南就是棉麻的重要产地,纺织业非常发达,纺织品也很有名。其中,以“澄城刺绣”最具代表性,题材内容广泛,纹饰简洁大方,配色明快艳丽,富有深刻的民俗文化内涵和黄河文化粗犷的艺术特征。

这里展出的32件(组)刺绣作品,大多为清代和民国时期的老物品,以渭南市博物馆的藏品为主,也有来自澄城县博物馆和澄城县知真馆的藏品,包括裙摆、肚兜、被面、信插、枕头、枕头挡等不同的种类。 

2008年6月14日,作为“民间绣活”的一部分,“澄城刺绣”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渭南的一张名片,也是陕西秦绣的代表。


被面


枕头挡


信插


虎头枕


学习刺绣的女孩,大部分心灵手巧,在母亲的指点下,经过长时间的练习,甚至不惜打骂体罚,才能够掌握刺绣的技艺。俗话说:“三年磨出一个绣花娘。”

相传,在明清时期的澄城县刘家洼某村,有一位姑娘长的眉清目秀,体态窕窈,熟读诗书,却不会剌绣,被婆家休弃。她羞愧难当,写了一首诗,忧伤离去。

为了让本次展览更加精彩,博物馆专门邀请了来自渭南各县的妇女手工艺人,针工娴熟,技艺精湛,绣出的花草如刀刻一样齐整。同时,按照不同的地方,展销各县的手工艺品,让观众直观地欣赏秦东妇女的巧手匠心。


七夕之夜,展览开幕之际,众多市民走进博物馆,欣赏渭南妇女的手工艺品,开启一场热闹的博物馆之旅。可惜,本次展览的时间只有四天,很多观众无法亲自来参观。因此,献上这篇图文,让大家一睹为快!



巧手匠心:渭南最美女红展示及手工艺品展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