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不上大学的孩子该怎么选择道路
有一天我参加一个高考报志愿的直播,有家长问我了一个问题:“家庭一般,考不上大学的孩子,有什么出路?”我觉得现场并没有给出特别好的回答。所以我发了个朋友圈,想知道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收到了异常热烈的回复。 我尝试把这些答案做了简单分类。看看能否对家长们有启发哈。
1.继续求学
“读专科,或者家里有钱的送出国,也可以复读。”
“家庭一般也要看一般到什么程度。最近了解到韩国高中留学,真的还挺好的,也真的不贵。”
“我亲戚都是男孩子送去部队,女孩子花钱上大专。”
“上中专或者大专,学一项技术技能的专业,比如设计类的”
“可以读大专然后参军,退伍在通过士兵计划考研。”
“再考一年,或者上技校,我身边真没有觉得哪个不上学还出路好的。”
“家庭一般的话更建议复读,做条路相对好走,时间金钱话费少,收获更快。”
2.学技术
“学技术,美容美发宠物汽修。”
“职业教育大有作为啊!”
“学一门技术”
“学一门技术,比如汽修,服务行业的那种,坚持做到自己条件成熟,做老板开店。”
“蓝翔技校”
“学一门手艺,比如画画啥的,然后从事设计相关行业。”
“先学一门专业或者手艺,然后选择行业,行业对了就对了一大半,剩下的就是保持积极向上,多换几家公司,多认识人,最好能够跟对一个人,后面的局面就能够慢慢打开了。”
“去职业院校学技术。兴趣当不了饭吃,但是技术绝对可以。当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该怎么办的时候,可以踏实下来学一门赖以生存的技术,绝对是不二的选择。”
“读技校学一门比较实用的技术,例如厨师,考个公交车驾照,奢侈品包包鉴定之类的。
3.打工
“电子厂月薪5000,走走看看。”
“先去一些店里打工,然后自己做老板。感觉身边没有考上大学的同学都这样。也有女生打工几年,差不多年纪就嫁人,相夫教子。”
4.参军
“我亲戚都是男孩子送去部队,女孩子花钱上大专。”
“当兵,技校,或者是学习技能性的培训,但是主要看孩子的情况”
“当兵,然后专业。”
“参军”
5.复合路线
“先去找工作,然后成人教育,考证。”
“挖掘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做生意(微商、电商、餐饮加盟)、学摄影、做自媒体、直播、销售(卖房卖车卖保险)、滴滴、外卖……挺多的,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优势去寻找吧。”
“高考前,我爸给我块油布,跟我说,没事,考不上就去练摊。”
“复读,当兵,跟着家里做生意好的长辈去做生意。”
“有的没有考上就去复读。有的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就直接给钱开店。或者直接继承父辈的生意。也有外出打工拼搏的。还有嫁人结婚生子的。也有在家啥也不干的。”
6.脑路清奇的回答
“努力加入德云社,哈哈哈”
“回家继承家产……”
7.哲学味的回答
“寻找感兴趣的有发展前景的领域,结合周围资源,提前步入职场积累经验。”
“考上的孩子也未见得有出路,没有考上的孩子光着脚只能拼命奔跑。”
大家的热心回复中,不仅包含这些出路的大概描述,还配上了生动的人物故事。
1.“表妹从小成绩一般,初中毕业之后就读了高职护理学校,毕业后在本地医院当一名护士,自己开心,收入稳定,也很不错。人生不只有考学或者考上公务员教师编制等铁饭碗才算成功吧,只要干自己喜欢的,合适的事情,不损害他人,就棒棒哒!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条路,但不是唯一的出路,即使是我这样迷迷糊糊读了大学的,也不见得前途比别人光明。”
2.“我表哥,初中毕业之后被介绍去一个玻璃厂工作,做学徒,他很勤奋也有脑子,后来在老板的提携下自己也开了一个同样的玻璃厂,一直发展得还不错,现在广州跟人合伙又开了一家。另外一个表哥学了厨师,也一直勤勤恳恳,找了个漂亮又能干的表嫂是餐馆的大堂经理总负责的那种,现在还还是分别给别的老板打工,我觉得他们未来可以一起开个餐馆。(我的故事好像有点老旧了,不太适合现在的年轻人)”
3.“小学同学甲,去航空学院学了几年然后当了空乘,跟南航的国内航班,去年觉得工作枯燥,同时觉得自己没知识很焦虑,离职去参加了成人自考本科,目前在做什么不知道,离职前和深圳招清北毕业的教师一个薪资水平。我觉得他过得好是因为他一直保持着很强的心理能量去做决策、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4.“我们这里出了一名全国大国工匠,就是当年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然后进工厂学了技术。现在他的名气声望以及技术收入是很多博士都望尘莫及的。人有时候很难放下身段,扑下身子钻研一技,如果可以,那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5.“例子1:学习一直不好。我有朋友读职业中学或者混了个大专,但是他们开发网站,买鞋,摄影,搞新媒体运营,他们不会认为自己学历差是什么大事,啥赚钱搞啥,尝试不一样的东西。例子2:从中专开始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从一开始不爱学习的学渣,变成内部学习动机极强的学霸,现在在读本科。这个女生感知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很强,总是能够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热爱学习艺术方面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当一个孩子对一样东西感兴趣的时候,她就会变成努力的学霸了。”
6.“互联网土味文化逐渐流行的过程中有很多低学历甚至辍学的人,取得了传统意义上的成功,尤其是2018年之后各种快手土味视频,土味吃播在各个平台被搬运,这个群里里面绝大多数都是没有上过大学的,比较经典的任务有牌牌琦,孙笑川,刘波,giao哥,天佑,基本都是低学历的代表。”
7.“我初中同桌,高中考的职高,毕业分到银行柜台。工作后学了大专,现在是一个分行的副经理。”
8.“同学1复读依然专科,然后专升本,最后进了国企。同学2复读超本科线1分,然后读了专科的财经。毕业一遍在文职岗位上摸鱼一遍自考雅思,出国读了工商管理的研究生,疫情把这个孩子逼回来,现在一遍在成都实习一边等远程毕业。两个同学第一专业都是学会计的,13年前后会计真的太火爆了,我身边最好的三个朋友都学了会计最后没有一个人从事会计工作,相关都不相关。”
9.“我表哥父母都是抓鱼给市场提供冰鲜鱼的,在深圳,条件非常一般。我表哥中专而已,学会计。出来工作之后找的是一家普通民企,跟着老板和领导们学技术岗的活,和会计也没关系。但是后来因为脑子灵活,情商高,做了公司唯二的签保密协议的技术岗人员,收入也不错。因为他公司那个技术岗不是那种很高深必须学这个出身的才能做,而是多看多学多练就行的那种,然后和老板搞好关系,老板觉得你挺靠谱,也就愿意给你机会跟着学。自己脑子灵活刻苦一点,能做好这个岗位,工资比本科的普通职能岗还高。”
看完以上的答复,大家大概知道了,其实没有考上大学的孩子还是有很多选择的。但是需要具备一些条件,比如勤奋努力、认真钻研、踏实肯干,不断摸索,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等等。其实对于已经考上大学的同学而言,能够在社会上立足,也是需要依靠这些条件的。难道不是吗?
当然,在大部分人出主意的情况下,也有两位老师提问了我两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一个是“大学的定义什么?包括专科不?学问手艺算不算?”,然后是“出路的定义是什么?”。
一看这提问,就知道是非常严谨的人呢。这个两个定义确实非常重要,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先说大学的定义是什么?高职高专算不算你心目中的大学?关于这个问题的界定,有一位在四川某高职院校的张老师,特地热心地给我发来信息,供大家参考。
201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发布,将“高等职业学校”的概念修改为与“普通高等学校”并列的“职业高等学校”。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正是职业高等学校中的一个层次,且是现阶段职业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教育部在20余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批复函中,明确要求其“保持职业教育属性和特色”“坚持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定位”。
2019年12月10日,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正式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高校及建设专业名单,首批“双高计划”建设名单共计197所,其中高水平学校建设高校56所(A档10所、B档20所、C档26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高校141所(A档26所、B档59所、C档56所)。这个其实是与本科的“双一流”相对应的。
所以严格意义上,高职高专也是大学啊。只是我们很多人心目中只有本科层次的高校才是大学。其实能够在某个职业技术领域做得好也很厉害啊,并且真的是符合社会需求,这也是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原因。看看《大国工匠》这个纪录片就知道了,很多技术领域的大牛其实都是出身高职高专。陈行行,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年仅29岁的他,已参与过多个国家科研核心项目,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 四川工匠”等荣誉称号。高职院校走出来的他,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证明,求学高职院校,同样能造就精彩人生。高职教育于国家就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于个人,则是梦想启航的地方。就算是非常执著地想要本科学历,在高职高专的学校读书也有很多通过专升本取得本科学历的机会。
那考上职业高等学校的难度是多少呢?除非你真的不努力,否则想考不上都难。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出路的定义是什么?”。如果你定义的“出路”,就是安身立命,能够找到自己相对合适的位置,有多大本事就使多大劲,就端什么饭碗,这件事情并不难啊。如果你想要的是“钱多活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这个,你跟我说说,这样的工作在哪里?还是存在于你的幻想中呢?
无论是“大学的定义”还是“出路的定义”,其实都在提醒我们同一件事情,那就是人生选择需要量力而行,设置合理的职业成就上的期待。
总体上而言,能够提问这样的问题,说明家长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挺焦虑的。其实我也会焦虑,虽然我在大学当老师,未来我家小朋友是否能够在高考“地狱模式”的广东进入大学学习,这个,真的很难说。后来我发现这个问题可以有一个诡异的解决思路。那就是问问自己“孩子如果没有考上清华怎么办?”如果你能够想明白“孩子没有考上清华怎么办”这个问题,你也就能够考虑清楚“孩子没有考上大学怎么办”这个问题。本质上都是期待的问题,并不是无路可走。
最后,我也给大家推荐一部很好看的印度电影《最初的梦想》,也是《摔跤吧,爸爸》的导演涅提·蒂瓦里新拍的一部高分励志片。故事说的就是一个父母都是学霸,被给予厚望,自己对自己也期待很高的孩子高考失利,选择了轻生。孩子命悬一线之际,悲痛欲绝的父亲请来了当年读大学时的一众loser好友,告诉儿子一个人生最重要的道理。多年前他们一起上大学的时候,就是被优等生各种碾压,他们奋起反抗,发誓要通过比赛打个翻身仗。前面各种搞笑和损招,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按照大部分的励志电影套路,这些“有志者”应该“事竟成”,然而,并不是,他们输掉了比赛。可是,这才是真实的生活。失败了又怎么样?只要你不放弃自己,这个世界就不会放弃你。这些当年的loser们,在来到这个孩子的病床之前,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都各自取得了自己的成就。
人生道路很长,哪怕脚步慢一点也无妨。只要你不断往前走,终究会到达目的地。
无论是考上了大学,还是没有考上大学,人生路上都是一样需要努力,不然还能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