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的铸造
一、引言
青铜:熔点低、硬度大、化学性质稳定、铸造性能好
青铜器成分主要是红铜

青铜器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1、青铜兵器:兵器形制的改进、各期特点;士卒兵器配备等。
2、青铜礼器:礼器的分类断代、定名、组合等。
3、青铜器铭文:青铜器研究的主要部分,青铜器铭辞学。
4、青铜艺术:青铜器艺术造型、纹饰、艺术分期等。
5、青铜乐器的组合、用途及音律学研究:
6、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研究:
7、青铜器的辨伪:
8、中原地区以外的边远部族铸造的青铜器研究。
青铜器研究的内容,既有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又有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还有两者结合的“交叉学科”,青铜器研究已成为一门多课题的综合性学科。
二、青铜器铸造
先秦时期,尤其是西周宗法礼制盛行之时,青铜礼器的铸造具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西周贵族在铸造青铜器之前,需要由周天子“赐则”,即赐给他们器样模型,同时授予他们根据个人需要依据所赐样式自行铸造的权力。
《周礼·春官》大宗伯之职“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则;……。”所谓“赐则”,即是赐给器样。
1、陶范法
(1)制模; (2)翻范; (3)制内范;(4)焙烧内外范成陶范;(5)合范; (6)浇注;(7)打磨修整。
特点:
1、陶范法的工艺特点决定了铸造出来的青铜器纹饰不能太过繁复重叠,尤其是不能具有镂空效果。
2、陶范法铸造出来的青铜器都具有范线,有的虽然经过打磨修整,范线不大明显,但仔细观察仍可看出。
3、春秋开始,铸造青铜容器时大量使用青铜垫片,以控制器壁的均匀程度,故留下青铜垫片的痕迹。
4、陶范法铸造工艺也是逐渐进步的,不同时期铸造的青铜器反映出各个不同时期的工艺特征。
2、失蜡法
失蜡法,是指用容易熔化的材料,比如黄蜡(蜂蜡)或动物油(牛油)等制成欲铸器物的蜡模;然后在蜡模表面用细泥浆浇淋,在蜡模表面形成一层泥壳,再在泥壳表面上涂上耐火材料,使之硬化即做成铸型;最后再烘烤此型模,使蜡油熔化流出(或用高温铜液排挤出),从而形成型腔;再向型腔内浇铸铜液,凝固冷却后即得无范痕、光洁精密的铸件。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