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朝鲜战争中的百夫长坦克(1)

2023-01-11 15:54 作者:那珂_UnOfficial  | 我要投稿

本文是英军视角下的朝鲜战争

夫长坦克是战后英国陆军第一款主战坦克。诞生于1945年的百夫长坦克被视作战后最成功的设计。百夫长MK3装备一门威力巨大配备稳定器的20磅坦克炮,稳定器在崎岖地形时特别有效。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的朝鲜战争,百夫长首次经历战火考验。

百夫长坦克经过临津江上的浮桥(图源IWM BF 10300)

百夫长坦克的研发始于1943年,1944年末1945年初制造了20辆预生产型坦克。1945年5月欧战胜利日以后,6辆早期型坦克被运到位于德国格里博姆的第22装甲旅下属的第5皇家恩尼斯基伦禁卫龙骑兵团,很遗憾这批坦克没能参加实战。


坦克型号

百夫长MK1(A41坦克)

百夫长MK1型坦克的炮塔后部有逃生门,装备17磅炮和20毫米博斯腾机关炮,坦克全重47吨。

百夫长MK1

百夫长mk2(A41A坦克)

Mk2型坦克炮塔为全铸造型,设计有全新的车长指挥塔,装备有方向角和俯仰角稳定器的17磅火炮,贝莎机枪替换了20毫米同轴机炮,炮手铰链式望远瞄准镜被潜望式瞄准镜替换。

百夫长mk2

百夫长MK3

技术细节

乘员4人(车长,驾驶员,炮手,装填手兼电台操作员)

主武器:20磅线膛坦克炮(84mm,3.307英寸),配备稳定器

副武器:.303贝莎机枪;两英寸迫击炮,可车内装填和开火

辅助动力系统驱动炮塔旋转和主炮俯仰

装甲:51至152毫米(2至6英寸)

传动系统:5速Merrit-Brown Z51R MK.F变速箱

发动机:650马力/480千瓦劳斯莱斯引擎

全重49吨

战斗行程:50英里(80千米)

公路极速:22迈(35kmh)

百夫长MK4

 近距离支援型百夫长,装备祖传的95毫米榴弹炮,从未投产。

百夫长MK5

同轴机枪替换为勃朗宁.30机枪,车长指挥塔安装机枪架,移除炮塔尾部逃生门

炮塔顶部经过重新设计,拆除了2英寸迫击炮,加装车体首上的储物箱和额外的履带诱导轮,坦克全重51吨。

英军坦克兵在朝鲜

第一支加入朝鲜作战的英军坦克部队是第7皇家坦克团(the 7th Royal Tank Regiment,7RTR)C中队(大致相当于一个营),该中队装备丘吉尔MK7鳄鱼喷火坦克。1950年11月15日,该部在南朝鲜釜山港登岸后配属英军第29独立步兵旅,接着乘火车北上加入联合国军入侵北朝鲜的行列。由于缺少铁路平车,一支部队只能通过公路行军,他们的履带走过了朝鲜土地的321.9公里。

同样是在1950年11月15日,第8国王皇家爱尔兰轻骑兵团(the 8th King’s Royal Irish Hussars,8KRIH)抵达了釜山港,下辖ABC三个装备百夫长MK3坦克的军刀中队和一个装备克伦威尔MK7的侦查中队,该团配属丘吉尔装甲抢修车和架桥车作为后勤支援力量,所部通过铁路运输,且在11月30日作为第一列“坦克列车”抵达了北朝鲜首都平壤。

1950年12月2日,该部收到了联合国军大败于长津湖附近的报告,此时坦克还在铁路平车上没有卸下。A中队全部和C中队的一个分队百夫长坦克匆忙开下平车,占据平壤西部外围的阵地,C中队的这部分坦克接受任务守卫大同江北岸的渡口,该团余部仍随火车运回汉城。

1950年11月25日到1951年1月25日战线变化
1950年12月3日,百夫长坦克掩护撤退的联合国军部队通过平壤
该车炮塔储物箱上的圆盘表明这辆坦克是C中队1分队分队士官的座驾(呼号是查理1A)
百夫长坦克也许正在经过平壤向南撤退,注意它的炮塔转向了后方。侧裙板(也叫防巴祖卡装甲)上的“F.S.O. A256”是在12月份早期一种因为战争部命令所有百夫长撤出朝鲜而使用的运输行动的号码。此命令在一周内又被取消。   *溜了溜了*
随着志愿军的迅速推进,百夫长奉命撤退以防止绝密坦克落入敌手。在冰天雪地中,这些百夫长坦克和联合国军部队经历了一次危机四伏的南下之旅,现在他们正通过首尔的街道撤退到汉江以南的另一条战线上。
8KRIH C中队3分队指挥官米奇雷德福中尉指挥的科伦坡号百夫长坦克。雷德福因在之后的临津江战役中表现出的英雄主义行为上了新闻报道。这张照片拍摄于1950年12月20日,当时8krh在汉江南岸部署防御阵地,掩护联合国军部队的撤退路线。8KRIH在薄金属板上绘制了战术标志(带3的圆圈),并将其挂到坦克上。
上图的同一天,科伦坡号的车组在喝茶休息。注意驾驶员位置前面可折叠的挡风玻璃。
上图同一天,在汉江白雪皑皑的江心岛上,科伦坡号隐蔽于掩体中的另一个视角。右边是一辆半人马推土机正在挖掘其他防御掩体,好让坦克把车体藏在地面以下。排气口保护罩上可见黑白相间的线条标记。注意此时车组已经拆除了上图炮塔后的小油罐,战术标志在炮塔后部的不同位置。
1950年,对角线红黄方格内的黑色41,也就是英军的AOS标记,它的意思是这辆坦克属于某个步兵单位下属的皇家装甲兵。另一个黑色方块上的白色圆圈是英国第29独立步兵旅的队徽。
联合国军无法长期坚守汉江南岸阵地。第8KRIH C中队第4分队的百夫长得继续向南撤退。

(待续)

讨个三连

朝鲜战争中的百夫长坦克(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