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全70集:第16集 人力资本与条件收敛

p16
人力资本与条件收敛。
在之前的视频中,我们展示了物质资本累积在短期内能促使
经济增长,但从长远来看,我们最后总是维持在一个平稳的
状态,因为所有的投资都用来弥补贬值了。
那人力资本呢?
人力资本用劳动力L 乘以他们的教育水平E 表示。
那么毫无疑问,更高的受教育程度,与更高的经济产出
相关联。
就像物质资本一样,人力资本也会经历收益递减的过程。
美国拥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这虽然很好,但是一个国家
是有可能在教育方面投资过度的。
拥有一些博士学者有助于一个经济体发展,至少我们希望是这样的。
但是如果我们要求每个人都获得博士学位,我们又能收获
多少额外的经济增长呢?-也许并不是很多。
阅读,写作和数学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投资,但是要说
花钱去训练每个人理解广义相对论的概念,值得吗?
我并不这样认为。
所以教育也会受到收益递减的影响。
那贬值又是怎么回事呢?
是的!不幸的是,人力资本----他也会被消磨。
想一想目前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力资本。100年后他又会
变成什么样呢?
不幸的是我们都知道,首先我们退休了,然后只是贬值,
贬值,再贬值。
此外,为建设人力资本,就需要对小学和大学投入大量的
时间与精力。
-到了某一个节点,我们投入的所有资本,仅仅是为了保持
当下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所以资本的累计,无论是物质资本,
还是人力资本,它们只能让我们走这么远。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索洛模型的一个重要预测。
穷国应该比富国增长更快,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预测。
如果这是完全正确的话,那么所有的穷国,
他们都会赶上富国。所有国家在稳态下的产出,
都将达到类似的水平。也许会有一些由于储蓄率的差异,
而带来的差异,像之前我们看见的,经济发展的奇迹是存在的。
一些国家像是中国和韩国,他们明显都追上来了,
但经济增长的灾难也是存在的,像尼日利亚或者
阿根廷这样的国家,他们逐渐落后,或者至少没有赶上来,
的确,广义而言,在过去的几百年当中,我们看到的不是
收敛,而是分歧----严重的分歧。
但是让我们回顾一下,索洛模型中的生产要素---他们只是谜题的
一部分,要解释经济繁荣,我们还需要记住体制的重要性。
是良好体制创造了积累财富,然后利用生产要素助益与社会的
动机。两个具有截然不同体制的国家,他们是不会趋同的。
但是,如果我们专注讨论那些体制相似的国家,那么
索洛模型预测更穷的国家发展会更快,而所有那些体制相似的国家
他们应该会趋同,达到类似的产出水平。
我们把它称之为 条件收敛。
在体制与其他一些因素都相似的前提下,我们预计穷困国家增长更快,
这是真的吗?
让我们来看一眼经合组织的20歌创始成员国。基本都是西方的发达经济体。
说他们拥有相似的体制是很合理的。所以根据索洛模型,他们应该具有
类似的稳态水平产出。现在,我们再纵轴上绘制这些国家40年内的经济
增长率,横轴上绘制1960年这些国家的实际人均GDP值。
记住,索洛模型的预测是在1960年更穷的那些国家,应该比当时更富裕的
国家在此后40年中经历更快的增长。
而这正是我们所看到的:
那些在1960年还相对贫穷的国家,他们比其他富裕国家更快发展。
所以,在那些有着类似体制的国家之间,这种收敛是存在的---条件收敛。
索洛模型的简易版还有另一个预测:
那就是稳态时的增长为零。
但是显然那并非实际情况。
富裕国家的增长率,低于较贫穷国家的增长,但也不是零。
美国的经济-----在过去200年当中,一直都在持续增长,而且现在经济
仍然还在继续增长。这根本不符合零增长一说。
回归我们之前讨论的两种增长
1.追赶式增长
2.尖端增长
当你处于追赶状态,也就是产值低于稳态时的预计产值。
这就是索洛模型预测随着物质资本累积,经济会迅速增长,
但是当你接近稳态值时,增长速度就会越来越慢。
尽管如此,对于世界上最富裕的那批国家,这些就是他们的尖端了。
但是这个资本累积模型,无法解释这种尽管速度缓慢,却仍在不断增长
的事实。
所以我们应该如何解释这种尖端增长呢?别忘了最后一个变量:创意。
创意是我们下一个视频的重点。我们将要学习----新创新如何
帮助经济在尖端处继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