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彩宝的优化处理与造假(2022.9.25更新)1-3

2022-09-25 23:54 作者:石痴先生  | 我要投稿

这篇文章将陆续罗列出本人所知的市面上常见的各种彩宝的优化处理与造假方式,并附上鉴别的方法。本文先谈宝石,玉石与有机宝石以后再说。

限于本人学识和眼界局限,可能有错漏,如有发现欢迎指正,也欢迎大佬加入合作完成此文。

第一篇:

市面上常见的一些有较多优化处理与造假的彩宝的具体情况,将一个一个品种来写(看情况更新,不按顺序)。

首先对几个概念进行解释,依据《GBT 16552-2017 珠宝玉石 名称》:

优化处理(enhancement and treatment
):除切磨和抛光以外,用于改善珠宝玉石的顔色、净度、透明度、光泽或特殊光学效应等外观及耐久性
或可用性的所有方法,分为优化和处理两类。

优化(enhancement ):传统的被人们广泛接受 的使珠宝玉石潜在的美显示出来的优化处理方法。优化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热处理、漂白、浸蜡、 浸无色油、染色处理(除玉髓、玛瑙类)。

处理(treatment):非传统的尚不被人们接受的优化处理方法。处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浸有色油,充填(玻璃充填、塑料充填或其他聚合物等硬质材料充填),浸蜡(绿松石),染色、辐照、激光钻孔、覆膜、扩散、高温高压处理。

热处理:通过人为控制温度和氧化还原环境等条件,对样品进行加热。目的是改善或改变宝石的颜色、净度、特殊光学效应。如红蓝宝、碧玺。

浸油:将无色/有色油浸入宝玉石缝隙中,用以改善净度和外观。如祖母绿、绿松石。

染色处理:将致色物质渗入到珠宝玉石缝隙中,达到改善或改变颜色的目的。如翡翠C货,祖母绿浸有色油。

充填处理:用玻璃、塑料、树脂等充填多裂隙宝石或填补表面凹坑,以改善净度和耐久性。如红蓝宝、祖母绿、碧玺。

扩散处理:属于热处理的一种,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将外来元素扩散进入宝石,改变其颜色或使其产生特殊光学效应。如蓝宝石。

覆膜处理:在宝玉石表面附着薄膜,改变光泽、颜色或产生特殊光学效应。如玉石、钻石、水晶。

辐照处理:通过高能射线辐照宝石,使其颜色改变。通常辐照完后要进行热处理,以稳定颜色,和淘汰掉颜色不稳定的。如托帕石、碧玺。

然后一些要点解释:

染色的必备要素

必须要有缝隙给染料渗进去!要么是天然缝隙(染色石英岩,翡翠C货),要么是人造裂隙(爆花晶),要么是内部包裹体露出到表面(染色发晶,染色幽灵)。

一个草莓晶,没啥裂,包裹体又都是一个个小点点在里面,就算扔染缸里抽真空加压,最多把表层给沾点色,染料根本进不去里面啊!所以草莓晶不可能染色。

那怎么让它更红更好看呢?哎~没错,就是打蜡。就像粉晶一样,打蜡。

打蜡的鉴定特征

①.仔细看珠孔,能看到以孔缘为分界,孔道内白而外红。

②.如果上蜡工艺不够顶尖,用布用力擦拭,能把蜡擦下来,看到布变红。

③.用棉签蘸丙酮、酒精等有机溶剂擦拭,能把蜡擦下来,看到棉签变红。

宝石常见颜色优化处理方法

①.染料染色。比如染色石英岩,称为马来玉,用铬盐染色的话查尔斯滤色镜下变红。

②.有色油。比如绿松石、祖母绿、水晶使用有色油。鉴别方法是凭经验或放大观察。

③.热处理。比如玛瑙,蓝宝石。鉴别方法就是看颜色特征和显微特征,有经验更简单。热处理又包括扩散处理,这个在蓝宝石中详谈。

④.辐照。不要以为只有人为的辐照,大自然也会辐照的,很多宝石特有的颜色都是自然辐照带来的,比如黄色蓝宝石,紫晶。

⑤.上蜡。比如绿松石,芙蓉石。上蜡后光泽度、颜色会更好。

⑥.漂白。比如珍珠,让它颜色更纯粹。

还有好多,这里不写了,具体到具体品种里写,这里就这样吧。

总结:宝石的优化处理必须要尊重它的物理成分,按照物理规律办事。比如无色托帕石可以辐照为蓝色,那你给它上高温,烧融了也没用啊。褐色钻石为啥是褐色,在地下巨大温度压力下,结构错位了产生缺陷,于是我们用HTHP也就是高温高压法再把它整回去,让它变白,这是可以的。这时你要是上辐照……缘木求鱼啊!

所以优化处理方法虽厉害,也没有哪种方法是万能的,每种宝石可用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不能乱套。

宝石常见净度优化处理方法

①.注胶充填。比如碧玺,海蓝宝。

②.无色油。比如祖母绿。

③.玻璃充填,比如红蓝宝。

等等。

遇事要多动脑筋,想一想高中物理化学课的知识。

第二篇:宝石各论

1.白水晶

1.1天然的
就手串而言,天然白水晶是非常常见的,并且价位也低。用玻璃来冒充白水晶,还不够折腾的,十几年前多,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见了。一般在水晶球和水晶摆件里造假比较多。

白水晶属于三方晶系,为一轴晶,从非光轴方向的入射光会发生双折射。

水晶具有压电性,热导性比常见的仿品为佳,在同样环境条件下初摸起来偏凉一点。

1.2人造的

玻璃:为非晶体的二氧化硅,也可含铅等其他成分,以改变某些性质。

熔炼水晶:采用天然水晶碎料或石英碎料熔炼而成。非晶体,颜色丰富,有红白黄蓝银等颜色。

合成水晶(市场上常称为养晶或人造晶):为仿天然水晶生长过程而培育出来的水晶,除微量元素,吸收光谱与天然水晶不同外,大部分天然水晶具有的性质它也有。比如双折射带来的重影现象。

透明塑料:为无色透明塑料,非常容易识别。轻,暖,软。

1.3鉴别方法

玻璃球:在纸上画线,或者放一根头发丝,把水晶放上去,转动水晶,观察所有方向均无重影现象,说明此物非非均质体,故而非天然水晶,大概率为玻璃球。此外,玻璃会有搅拌纹,也可能会有气泡,而天然水晶这二者都不可能有。

发晶中,部分发丝已可见重影。但要注意,这种能直接看到发丝重影的情况是很少见的。
水晶球,背面发丝可见重影。

合成水晶:具有与天然水晶相同的重影效应,因此从这一点无法鉴别。

完美级的合成水晶如何鉴别,经验性的东西我无法保证正确率,所以在这里我就不说了,请各位看官,买完美级水晶球一定要出证书!

熔炼水晶:尤其要注意,熔炼水晶不是晶体,不具有重影效应,具有决定性的包裹体特征,只要看到下图这种,一定是熔炼水晶或熔炼玻璃。

非完美级合成水晶具有非常特征的云雾状棉絮,并常呈螺旋状或盘旋状或带状。放大观察可见大量气泡与未熔粉末。并常含有黑色、蓝色、暗黄色等颜色的杂质。并且不会有冰裂!


这是天然水晶球,仔细看棉絮冰裂,是随机形态随机分布的,并且绝不会有气泡。

塑料:不要试图用手触的温凉感去区分玻璃、天然水晶、熔炼水晶、合成水晶,到你可以用来鉴别塑料。塑料触之温暖,表面涩,且用烧红的针触之有异味。上手也几乎无重量,极易鉴别。

2.茶水晶/烟晶/黑水晶

说到茶,我就想到了墨,进而想到了黑…………这逻辑貌似有点眼熟啊。鲁迅:这话我没说过。

所以这里一并列出一些名词:茶水晶、烟晶、墨晶、黑玛瑙、黑碧玺、黑水晶、墨玉等等

为了方便,我做一个表吧。

好了都在表里了,自己看一下吧。什么?你说没图?


这里再补充3点:

2.1 墨晶石。各位同学可当课外知识了解,不必记。

湘西有山脉,其名曰雪峰,古称梅山。山东有异石,其色如墨。春秋时楚人凿以为印章符信者,故名楚石。又名墨玉、子石、紫石。

至于明朝,其价齐金,其雕者曰楚金石雕。墨玉性柔而质脆,难于雕琢,工序繁杂。而其成品,脂润如玉,光泽莹莹,故又名黑玛瑙。

曾四海扬名,作《潇湘八景》陈于人民大会堂湖南厅,而今衰颓不振,诚可惜哉!

2.2 茶水晶的颜色优化。非常普遍,不必在意,国家标准允许,放心下手。

2.3 百度百科的黑水晶。不知道是谁编辑的,真他喵的能扯


真是滑稽得令人发笑,看了一下这个词条的历史编辑记录

不和谐的怕影响到我文章,我打码了,想看可自行去看
命途多舛的词条

整一个广告营销与科普者斗智斗勇的纪录片啊~

向奋斗在一线的科普者们致敬

3.粉水晶

粉晶这个有打蜡的情况存在。很多人喷东海假货多,粉晶打粉蜡,戴戴就没色了。

我找找标本

注意珠孔,这里由于蜡的富集,染色会发红,并且晕得珠体周围都发红
这种就没有打红蜡

粉晶的打蜡最开始是无色蜡。后来大家发现粉蜡更显色,于是都打粉蜡。但是东海的打蜡技术不行,拿布捋一捋就掉色了,布红了珠子白了。广东那边技术强,我试过,布都要撸冒烟了都没掉色,geilivable!

具体方法就是:

①.看珠孔,炒蜡一般在珠孔附近看比较容易看出来,是外红内白的,有个分界。

②.有放大镜的话,仔细看表面,会发现颜色浮于表面,且浓淡深浅不匀,有时可见斑块状。

③.用布或卫生纸,用力擦拭,或蘸水蘸酒精用力、大力、巨力去擦拭,炒蜡的肯定会把布染红。天然的就是拿磨刀石磨都不会掉色。

④.如果你手无擎布之力,想通过泡水、泡酒精来鉴别,也可以。得先把线拆掉,因为弹力线会掉色。

完整版见知乎:用户名:石痴先生

彩宝的优化处理与造假(2022.9.25更新)1-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