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72主战坦克的结构图

T-72主战坦克是苏联在1967年开始研制的主战坦克,于1977年11月7日苏联纪念十月革命60周年的红场阅兵式上公开露面。T-72可说是苏联追求于欧洲进行大规模纵深作战的产物,以大量性能适中且低成本的主战坦克集群进行突击,在冷战后期取代T-55成为苏联装甲部队的主力。除了大量服役于苏联陆军之外,也大量外销和授权华沙条约组织盟国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及南亚的印度生产,到1990年总产量达2万辆。T-72同时是多个国家自制坦克的基础,南斯拉夫的M-84 、伊拉克的“巴比伦之狮”及罗马尼亚的TR-125,都是仿制自T-72,中国的85-IIM坦克设计也受到T-72所影响。虽然第一辆T-72早于1973年出厂,但由于性能可靠及价格低廉,就算2006年俄罗斯国内的T-72坦克生产线关闭,在俄罗斯仍有生产延寿升级版作为自用及出口。

研发过程
T-72是苏联计划外的产物,苏联原本计划装备高性能的T-64(Object 432项目)取代T-54/55、T-62。而红军在开始装备T-64之后,T-64无法完善到可正常服役的标准,认识到需要另一种可靠性更高,也更廉价,能大规模生产,但性能相近的坦克,以大量取代苏军部队及华约盟国过时的T-55,维持对北约组织保有装甲兵数量的优势。
T-64设计过于复杂,且大量采用当时尚未成熟的新技术,在未充分试验匆匆决定装备部队后仍存在一系列技术问题,故障不断,各个T-64生产厂派驻部队的机械技师被士兵们开玩笑地称作“半永久居民”。 被T-64可靠性困扰的军方高层甚至要求T-64研发单位乌克兰哈尔科夫机械制造厂的竞争对手,位于俄罗斯下塔吉尔的乌拉尔机车车辆厂(183工厂)参与T-64的改良任务。根据计划原本乌拉尔机车车辆厂也需要转产T-64A,但是T-64坦克复杂的情况进行生产的调整绝非易事。为此,乌拉尔厂获得了6辆T-64A小批量样车并要求对发动机和自动装弹机进行改装。
于是位于下塔吉尔的乌拉尔机车车辆厂自1967年开始研发原型车Object 172,以T-64的设计为基础但炮塔改为采用铸造均质钢装甲,改装了分装式弹药水平放置的弹夹式结构的自动装弹机,并且安装了一台700匹马力的四冲程V型12缸V-45型柴油发动机,以取代原有的5TDF型发动机。 对“172工程”原型车进行试验之后,项目总设计师列昂尼德·卡尔采夫认识到在T-64的设计基础上许多技术是不成熟的。[1]卡尔采夫持有与负责T-64项目的亚历山大·莫罗佐夫不同的设计思想。
结果乌拉尔设计局利用获得的改良经费拨款,除125mm滑膛炮部分外,以“167工程”样车(1961年开发的新式行走机构的T-62坦克改进型试验样车)研制过程中积累的经试验证明成熟的技术成果全新设计出一种坦克。以“172M工程”项目的名义让苏军装甲兵总局以为只是“172工程”的改进型号。原型车Object 172的重量较T-64增加了5吨,这对悬挂系统造成额外的负荷,所以设计工程师为了提高承重能力以源于“167工程”的行走部分取代,多层复合结构的装甲车体和传动装置取自T-64A,同时换装一台780匹马力的V-46型柴油发动机,[2]遂成为原型车Object 172M。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难度采用诸多简化设计,例如火控系统与复合结构装甲。新坦克与其说是T-64简化型其实更像是由“167工程”的底盘参考了T-64的设计发展而来,“172M”样车就是后来T-72真正的原型车。从1971至1973年期间在欧俄、中俄与西伯利亚等地区进行野外对比测试,尤其可靠性能突出,最终获得苏军总装备部的认可,获准定型正式命名为T-72“乌拉尔”(Ural) 坦克,于1973年在乌拉尔厂生产了第一批T-72坦克,并开始列装部队,形成与T-64的高低搭配,同时装备部队。 T-72坦克于1977年10月首次向法国国防部代表团公开展示,在同年11月7日苏联纪念十月革命60周年的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公诸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