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题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事务的特征是( A )
A、 公共性、政治性、劳务性、非营利性
B 、公共性、劳务性、阶级性、非营利性
C、 公共性、劳务性、发展性、非营利性
D 、公共性、阶级性、劳务性、非营利性
2、下列事业产品都属于准公共产品的是( A )
A、社会科学研究、教育、卫生、出版
B、广播、教育、卫生、气象
C、基础设施、医疗、体育、动植物检疫
D、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广播、出版
3、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有( C )
A、问卷调查法、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B、问卷调查法、实践抽象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C、实践抽象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体分析法
D、田野调查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体分析法
4、下列不属于公共事业管理外部环境的是( D )。
A、政治 B、经济
C、地理 D、政府人员编制
5、生产力发展水平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不包括( D )。
A、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 B、公共事业管理的能力
C、公共事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D、公共事业管理的性质
6、下列不属于公共事业管理文化的是( D )。
A、公共管理的实践经验 B、公共管理的价值观
C、公共事务观 D、政治思潮
7、公共事业管理最本质的特点是( C )。
A、政治性 B、阶级性
C、公共性 D、经济性
8、下列对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关系的最佳概括是( A )
A、前者决定和制约后者,后者利用和改造前者。 B、相互制约
C、前者利用和改造后者,后者决定和制约前者。 D、相互影响
9、公共事业产品的提供方式本质是:(B )
A、生产方式 B、消费方式
C、分配方式 D、整合方式
10、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可能的组合当中,所谓公共生产,市场提供指的是:( C )
A、由政府依靠公共财政支出,直接投资并组织公共产品生产,然后无偿向社会提供;
B、由政府组织公共产品生产,并通过收费的方式向社会公共提供;
C、由公共企业生产,按照营利原则定价,并向使用人收费的提供方式;
D、即由非政府组织乃至私人部门生产,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由政府获得产品的所有权,并无偿地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
二、多项选择题
1、国际环境主要从( ABCD )方面影响公共事业管理。
A、基本政策 B、方法 C、手段 D、本国国际地位
E、经济
2、技术化要求政府做好 ( ABC )
A、信息服务 B、信息管理
C、管理信息服务价格 D、降低电脑价格
E、政治服务
3、一个公共性的问题成为公共事业管理问题,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前提条件( ABCD )。
A、它首先必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
B、它必须是公共事业管理决策者所察觉的、所认知的
C、它必须具有公共性
D、它是一种有必要在当前加以解决的公共性问题
E、它可以由私人来解决
4、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形成因素主要有:( ABCD )。
A、自然灾害
B、经济的较显著的变化
C、技术的发展
D、国际间交往和关系的变化发展
E、新产品的出现
5、教育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主要体现在( ABC )
A、一定的非排他性 B、一定的非竞争性
C、外部收益性 D、盈利性
E、完全排他性
三、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通俗地说,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2、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指外部环境,即公共管理主体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或者说是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其活动方式、活动过程的外部要素的总和。
公共支出:公共支出是公共事业管理中基本的经费来源。所谓公共支出,也称为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换言之,公共支出是政府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成本,如果从公共产品的角度看,就是执行政府一定的(即以多大规模、以什么质量)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决策所付出的成本。
4、公众满意评价 评价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绩效的优劣高下,不仅仅是看其经济指标和效率指标的高低,也不仅仅看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对达成社会公正的自我评估,还必须考察评价其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公众的需要,其绩效评估是否得到公众的认可,公众对其提供的公共服务是否满意。
公共项目:公共项目是根据政策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及其过程。公共项目是公共事业管理中最直接可见的对象。确立和实施公共项目,是中低层公共事业管理机构最主要的任务之一。
四、简答题
1、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1)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管理目的相同,在管理范围上有联系(在特定公共事务管理上的是重合的),在管理主体上有区别:A、从管理对象和范围来看,行政管理的管理对象和范围均广于公共事业管理B、从管理主体来看,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则是公共组织乃至特定企业C、从管理方法和手段上来看,行政管理的手段较单一,而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较丰富。
(2)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公共管理包括公共事业管理。
区别:A、从管理对象来看,有宽窄之分。公共管理的范围是广义的一般的公共事务,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B、公共管理与政府职能、宏观调空职能、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相连,公共管理的范围主要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主要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相关。C、从管理手段来看,公共事业管理是刚性手段和柔性手段的并用,但在具体管理环节中柔性手段占主导地位。但公共管理二者都得到广泛应用。
(3)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二者关系越来越来密切。
区别:A、目的不同
B、管理所依托的权力不同
C、管理的性质不同
D、管理的物质基础不同
E、管理的限制因素不同
F、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不同
G、绩效评估不同。
2、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分类?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分类主要的和常用的有哪些?
所谓分类,就是按一定的标准对客观事物进行划分,以便以更为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客观事物。对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进行不同的分类。一般有如下几种划分:
第一,以层次为标准,可分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中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
第二,以国别区域为标准,可分为国际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国内公共事业管理环境。
第三,以作用和影响为标准,可划分为积极公共事业管理环境(良性环境)和消极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恶性环境)。
第四,以内容为标准,可划分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而且,这些环境还可以以内容为标准进行更进一步的划分。
3、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内容构成是什么?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是在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的基础上构成的一个有机的系统。这一系统由观念要素即行为伦理意识、实践要素即以一定的伦理规范为指导的政府组织行为、与实践的结合要素,指社会的政府组织伦理调节和导向(伦理评价和教育)活动。
第一、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意识。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意识包含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
第二、公共事业管理实践伦理。 公共事业管理的实践伦理,是通过政策或制度表现出来的对社会公众的行为规范或要求。这一实践伦理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维护公共服务活动正常运行所需的伦理规范,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权威机构设计、制定和推广的;二是指对于政府倡导的这些公共服务活动中的伦理规范,除了用社会舆论、自我评价等软约束手段支持外,还要为其设定政策优化的硬约束手段,使这些伦理规范真正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公共服务中的普遍化行为方式。
五、论述题。
1、如何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建设?
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建设是一项重要但也是困难的任务。就公共事业管理者个体而言,这一职业伦理的建设的目标就是自律,而其途径则是道德建设驱动自律和制度建设推动自律。
所谓道德建设推动自律,即通过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道德修养,使其能够超越一切外在监督和制约,以事业心、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为基础,自觉地遵守公共事业管理伦理规范和要求。
所谓制度建设推动自律,就是通过相关的制度设计,来推动公共事业管理者遵守公共事业管理伦理规范和要求,逐步达到自律。这一机制实际上是将伦理建设与公共事业管理结合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法律体系的完善对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形成和实施取着控制的作用。
第二、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履行机制。理想的责任履行机制对公共事业管理人员遵守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取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行为守则。即根据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精神、价值取向和基本的规范和要求,对公共事业管理人员日常管理行为所做出的具体的、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规定。
第四、公民参与。制度化的公民参与,对公共事业管理人员违反其职业伦理,违法的、腐败的和不道德的行为具有十分明显的监督作用。
2、公共事业管理政治环境的基本构成因素是什么?它们如何影响公共事业管理?
第一,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的影响。对于公共事业管理来说,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主要提供一种外部的政治组织环境,即它通过组织体系的合理化和有效的权力分配状态与机制而对公共事业管理产生影响。
第二,政治关系的影响。在现代社会,政治关系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通常是通过在特定政治制度下的政治实体以一定的法定程序来形成的。
第三,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所拥有的权力的影响。这种权力对公共事业管理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公共事业管理者所拥有决定着公共事业管理决策的权力,影响着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同时也体现在执行者调动、处置相关事务和社会资源的能力上,而公共事业管理者的权力一旦形成,其权力的管理范围和强度也就相应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