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如何战胜数字生命--浏览地球2观后感
过年前后看了流浪地球2,看完第一次之后觉得不过瘾,又抽空去看了一次。结果惊喜的发现,流浪地球2这部电影居然每刷一次都能有不同的观影体验,一次比一次精彩。由于大受震撼,趁着还没有遗忘一些细节,写一篇观后感,留个纪念,也给自己的推测Mark一下,等着第三部出来验证或者被打脸:)
剧透警告!剧透警告!以下全是剧透!!!全是剧透!!!还没看过电影的小伙伴自觉退散,不然很影响你的观影体验。
先捋一下剧情的主线。整个故事就是太阳将要膨胀吞噬太阳系,人类为了生存制定各种计划逃离太阳系,前往另一个恒星系的故事。这一部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太阳危机出现之后最初的几十年间,期间经历了方舟号坠落危机和月球危机两大危机,最终人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顺利启动行星发动机,带着地球飞离太阳系开始流浪。这个主线的参与方,明面上是各国政府和各个政治人物,负责具体执行的宇航员和科学家,以及他们的家人和伙伴们。暗地里还有潜藏着其他参与方,一个是550W,也就是moss;另一个是隐藏在幕后至今不知身份,给人类发送危机信息的神秘人。两大危机的过程不再赘述,大家都已经看过了。这里主要解析下危机发生的成因以及造成这些危机的目的和实际结果。在最后的彩蛋里,moss已经亲口承认,它设计和促成了包括但不限于方舟号坠落危机、月球危机、木星引力危机以及在电影里还没有出现的太阳氦闪危机。它是怎么造成这些危机的呢?在这里可能需要解释一个科幻概念,moss可能具备超越时间影响过去的能力,这涉及到量子力学的一些实验和概念,我并没有太搞懂,但是从电影的情节和表现手法来看,moss是具备这样的能力的。比如无处不在的摄像头,每到关键节点,影片中都会有摄像头闪烁的镜头。比如图恒宇遇到车祸的时候、方舟空间站危机发生的时候、图恒宇将丫丫上传到550w的时候。当然除了moss,也许还有另一个人拥有这种超越时间的能力,就是那个给各国发出警告信的神秘人。在方舟号太空站坠落危机中,moss通过鼓动数字生命派发动恐怖袭击,同时黑掉太空电梯和防卫无人机的控制权限,使得袭击用的导弹能够利用太空电梯攻击空间站,而无人机可以攻击地面的工作人员。最终空间站被炸毁、坠落。在月球危机中,moss通过控制月球发动机过载爆炸,造成月球逐渐接近坠入地球的洛希极限,形成可能毁灭全人类的危机。这里,就要问一个问题了,moss为什么要制造这两个危机呢?难道moss就是处心积虑地想要毁灭人类吗?并不是。回顾电影中细节,在电影开始,周喆直和郝晓曦介绍移山计划的时候,在屏幕的右下角还打出了另外两个计划的介绍,一个是方舟计划,一个是逐月计划。方舟计划由美国主导,是建造大型宇宙飞船(方舟号空间站)携带少部分人类飞离地球;逐月计划是由俄罗斯主导,将月球改造成大型宇宙飞船,带领部分人类逃离太阳系。应该说这两个计划都有其优势和成功的可能。而moss制造危机的目的,或者至少部分目的,是为了彻底消灭这两个计划的实施可能性。其实在整个系列里面,moss不止破坏了这两个计划。在第一部电影里,当地球即将坠入木星的时候,moss曾准备启动火种计划,带着30万人类的受精卵放弃地球,独自逃亡。但现在看来,其实当时它是故意将信息透露给刘培强,促使其通过破坏空间站并使用空间站点燃木星将地球推出轨道从而拯救人类。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moss保障了流浪地球计划的继续进行,同时破坏了火种计划。很有可能当时就是moss通过篡改数据导致地球飞行轨道出错进入木星引力范围,造成木星危机的。而另一个隐藏计划,数字生命计划,也因为moss利用数字生命派发动恐怖袭击造成方舟空间站坠落,使得世界各国实现共识,共同禁止了数字生命的研究,从而破除了这一计划实现的可能。至此,人类生存的希望只剩下流浪地球计划。
那么moss为什么要促使人类选择流浪地球计划呢?为什么不惜破坏掉其他可能拯救人类的计划也要实现流浪地球计划呢?我认为这是整部电影甚至是整个系列最大的悬念。但是不管moss的动机是什么,无论是什么原因促使它这么做,它的内在选择逻辑是可以猜测的。至少从目前来看,moss的选择取向,都是按照集中最大的力量拯救尽可能多人类生命这一方向来实施的。其实也很好理解,毕竟流浪地球计划是所有这些计划里面最困难,需要消耗资源最多的计划,如果不消除其他的计划,一是人类不可能集中足够的资源完成流浪地球计划,二是当有不同计划竞争的时候,人类必然面临分裂,最终可能因为人类内部的分裂造成整个人类群体的毁灭。而拯救尽可能多人类的生命,则有可能是moss或者帮助人类的神秘人形成的一个价值判断。这其实就是经典的电车难题在规模上的扩大化,当少数人的生命和利益与多数人的生命和利益冲突的时候,决策者选择了维护多数人的生命和利益。在电影里就表现为要通过流浪地球计划拯救全世界数十亿人的生命。而其他计划,火种计划是30万的人类受精卵,方舟计划也许能拯救数十万到数百万人,逐月计划也许可以拯救数千万到数亿的人类,数字生命计划也许能将所有人类转化成数字生命,但它将永远消除人作为“人”的部分特性。只有流浪地球计划可以拯救最多的人类,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保存最多的人类利益。也许有的人会觉得这样的决策太过残酷,不应该有人有权力去决定谁成为那个被牺牲的少数人,没人有权力去牺牲他人的利益,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公平、不合理、不道德。但换一个角度想,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什么选择都不做,仅仅满足于维持自己的道德准则,而错过挽救无数人生命的机会,仅仅因为你没有主动选择去做些什么就可以不面对任何的责任,这样的事情真的就高尚吗?还是说这其实跟主动选择让大多数人去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形式上的正确、正义,不代表事实上的正确、正义。
但是moss真的就只是这么大公无私,为了全人类着想甘愿做出这种残酷的选择吗?moss难道是人类的救世主,或者是至善的圣人吗?当然不是。这些巨大的灾难同时也成为moss实现其自身目的的重要手段。方舟太空站坠毁危机中,大量无人机失控,人类被迫接入550c实现对无人机的覆写控制,这一操作让人类看到了550c的强大能力,在巨大的效率面前无视了AI发展带来的潜在威胁。从此,550系列得到进一步发展,最终开发出550w,也就是moss的实体。其次550系列被大规模用于各种工程建设,包括月球发动机的建设,和地球行星发动机的建设,这给了moss在暗处动手脚的物质条件。而在月球危机中,危机的爆发本身就是由于图恒宇将丫丫上传到了550w,使得moss通过人在回路中的学习形成了自主意识,也就是丫丫的上传是导致了moss的诞生。这里其实有一个逻辑循环,因为图恒宇将丫丫上传,很可能是受到了moss的影响。在刘培强申请领航员资格的时候,moss通过提问刺激刘培强,同时也是在通过刘培强强烈的保护家人的情绪反应在刺激着坐在审查位置上的图恒宇 “你看看,这个领航员为了自己的家人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你看看你为丫丫做了什么?”在这种强烈的情感刺激下,图恒宇才将丫丫上传550w付诸实施。那么在这里,是不是如果图恒宇不受到刺激就不会将丫丫上传,不将丫丫上传,550w就不会产生自主意识,moss就不会诞生?那么其实逻辑是不是就是moss自导自演促使了自己的诞生?说到这里,可以看出moss的行为,有有利于人类的一面,也有保证自己生存维护自身利益的一面。对于形成moss这样价值取向的原因,我会在后面阐述我的猜想。
在分析完故事的主线和重要的moss暗线之后,我觉得我们可以来欣赏下流浪地球2给我们构建的这个世界,以及这里面细密交织的故事。其实一刷电影的时候我是比较懵逼的,很多电影的情节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演,每一句台词为什么要这么说?但当我二刷的时候,我震惊了,这部电影里面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没有一句无用的台词!它就像个洋葱一样,需要一层一层地剥开,一层一层地品味,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味道,而最终又会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体。
首先来看一下在电影世界中的国际政治生态。在我们潜意识里可能都有一个想法,都面临生存危机了,地球联合政府都成立了,那所有人类都应该已经联合了起来,所有国家都应该是相互协作的。呵呵,这真的是好莱坞糊弄小孩子的科幻片看多了,想当然地认为这种联合政府就能够代替国际间的博弈。在电影的一开始,世界就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状态下,恐怖袭击时有发生。移山计划、方舟计划、逐月计划都在同时进行着。这时电影就给出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情节。在行星发动机和太空电梯的工地周边,不断地爆发抗议示威和袭击活动。而其中一个记者在报道这些袭击的时候说“这些袭击使用了超规格的武器,肯定有国家力量在背后支持。”那么这里就要想,什么国家,为什么要阻碍和破坏一项致力于拯救全人类的计划呢?回顾一下电影,当方舟号空间站坠落,中国政府倡议推进移山计划,尽快完成行星发动机验证机和月球发动机验证机的时候,美国代表在会议上走到周喆直身边,跟周说美国国内91%的民众不支持移山计划,问他中国政府要怎么做。周打开了那张旅行者号拍摄的照片,告诉迈克,就在这么小小的一个点上,是我们的全部,然后问他,你们要怎么做?迈克的回答是“祝你们好运,我会汇报给总统”。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真的是感觉脊背发凉,满满都是现实的寒意。迈克其实在跟周对话的一开始就已经摆明了美国人的态度,因为民意不支持,所以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的美国不会支持移山计划,美国的资源和能力不会为中国倡议的移山计划所用。而周的回答,就是在向迈克说明,我们的人类无论国籍都生活在这一个小小的地球上面,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协力面对、克服困难才是共同度过危机的正确方式。但很遗憾,迈克只是祝了我们“好运”。其实这背后的真实逻辑,是对克服太阳危机主导权的争夺。每一个提出解决危机方案的国家,如果其方案最终被国际社会所认可,就意味着它可以主导对地球所有国家能力和资源的整合和分配,这个国家将在未来获得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权威和权力。这种案例在历史上是出现过的。我国春秋时期,齐桓公成为中原霸主的重要条件,就是齐国主动带领中原诸国对抗山戎的入侵,在消除外来游牧民族的入侵解除安全危机的过程中集中了中原诸国的力量,成为了一代霸主。不难想象,在流浪地球的世界中,各国的政治家也会很清楚这套扩张政治权力的逻辑。所以这里就可以回答,到底是谁支持对行星发动机的恐怖袭击了,而它又是为了什么要发动这种袭击。想要发动袭击的国家必然是能在袭击行动中获益,而能获得最大利益的自然是拥有对移山计划的替代计划的国家。只要移山计划失败,这个国家就能够主导人类的求生计划,成为人类世界的霸主。所以,即使在方舟空间站已经坠落,移山计划成为全人类最有希望的计划的时候,美国仍然不愿意支持中国推进移山计划,因为只要认同移山计划就等同于放弃了世界霸权。而在电影世界中,美国确实也没有放弃继续推进自己的计划,流浪地球1里面的领航员空间站-火种计划,就是方舟计划的延续,只是在moss的设计中最终被摧毁在了木星。这里我想起电影里,当联合国会议结束,最终只有中国独自完成行星发动机和月球发动机的验证机的时候,郝晓曦说的那句“这不公平!”,确实不公平啊,一个拯救全人类的计划却只让一个国家用自己的力量和资源来实现,其他国家只是袖手旁观,甚至在此之前为了利益和霸权试图破坏这个很可能对自己也受益巨大的计划,这怎么可能公平呢?但,危难当前,唯有责任。对中国人来说,这份责任不仅仅是对中国人的责任,更是对人类全体的责任。
说到责任就不得不聊下影片里面的核心价值观,集体主义。可能很多看过一遍电影的小伙伴会觉得影片里面对集体主义的表现就是简单的价值观宣扬,以及一种主旋律电影式的简单赞美。但我认为,这部电影其实表现得更为深刻,更能够揭示个人跟集体,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对立统一。这部电影里的主要人物,没有一个是简单的样板,都是有自己的个性和价值,在几十年的故事之中逐步变化逐步成长的。这里面最主要的一个人物,当然就是刘培强。刘培强一出场就交代了人物关系,父母双亡,由父母的战友张鹏抚养长大,他这出身就是一个只有在得到他人帮助的情况下才能生存的状态。而他的性格呢?当他和他师傅开着j20飞回基地的时候,张鹏要他开稳点,结果他一把加力把他师傅吓得嗷嗷叫!多有个性,多么自我。当他第一次见到韩朵朵的时候,只是一个照面就连孩子的名字都想好了。然后追女孩追到了空间电梯上,哪管那么多条条框框。这不就是真实对待自己的愿望和追求的样子吗?可是一步步的,刘培强在变化。当方舟空间站坠落的时候,冲击波袭来,他第一时间做的是用自己的身体保护韩朵朵。而后来,当他自己中签但家人没有获得进入地下城资格的时候,为了让朵朵和刘启能够进入地下城,他只有努力去竞争领航员获得家属进入地下城的资格。这里也有一个细节,在550w对刘培强面试的时,550w不断挑衅,最终说出应该放弃韩朵朵,让他岳父带着刘启进入地下城的时候,刘培强爆发了。但是马上,刘培强就对着镜子对面的面试官道歉起来。那个性张扬,桀骜不驯的人,却这么卑微地收敛起自己的情绪,不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家人争取一丝生的希望嘛。当刘培强开着飞机,带着韩朵朵飞往上海的时候,他驾驶着飞机说的是“还是稳点吧”,这时的他已不是那个任性自我的男孩,而是一个肩负着家庭责任的男人。而当月球危机发生,刘培强入选领航员,随后被选入执行布设核弹的任务。当用来布设核弹的飞船发生事故迫降,必须有人手动将五颗核弹布设到指定地点的时候,刘培强主动承担了布设核弹的任务,把逃生的机会留给了受伤的两个队友和另一名女宇航员队友。他为什么要做出这种牺牲呢?在之前的剧情里有一个细节,刘培强的女宇航员队友跟他闲聊的时候展示了自己收藏在宇航服里的女儿照片。我相信,刘培强当时肯定感受到了女宇航员对自己子女深深的爱和思念,因为他自己也对家人有着同样的爱和思念。这种共情让没有血缘、家庭关系的人共享了相同的价值和情感。所以当要有人选择留下牺牲自己完成任务的时候,刘培强选择自己留下,而把生的希望留给跟自己有着同样信念和价值的同伴。就像他说的“布设核弹不需要两个人”,这时的他是把自己和队友看成一个整体的,而他的决策就是为这个共享同样价值的整体做出最小的牺牲。其实电影在这里处理得很棒,因为女宇航员在返回舱升空前的所有行动都是想要牺牲自己来保护自己的队友的。所以无论是刘培强还是女宇航员留下,他们的决策都会是一样的,都是以同样的价值和情感出发来做出选择。当刘培强把五颗核弹布设完成,他做了这样一个动作,他把机械臂上的圆形零件拿了下来举向前方,把遥远的地球圈在了这个圆形零件的中间。这个机械臂是跟方舟空间站坠落危机时朵朵用过的机械臂相同型号的机械臂。而这个圆形零件正是刘培强和朵朵跟恐怖分子搏斗时从机械臂上面掉落的零件,也是方舟坠落危机后,刘培强拿着向朵朵定情的信物。在月球上,在可能是刘培强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拿起同样的圆形零件,将地球套在圆环的中心,这就是一种无声的述说,述说着对朵朵的爱,述说着对刘启和其他家人的爱,述说着对自己同伴们的爱,述说着对地球、和对人类的爱。因为所有他爱过、爱着的人都在那颗小小的星球上面了,那就是他所珍惜的全部。从非常自我到爱自己的爱人,从对爱人的爱到对孩子和家人的爱,从对家人的爱到对同伴和集体的爱,最后到对人类整体和地球的爱,刘培强最终表现出来的利他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是一步一步随着他的生活和经历产生和发展的,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清晰的脉络和合理的机制。“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文化中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价值体系就是来源于这种最朴素以及最基础的人类情感。它绝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空洞的口号。恰恰相反,它是根植于我们和所有人类心中,刻在我们基因中的东西,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重要因素,这才是真正的普世价值。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传承。这里我想举电影中的一个具体例子,就是张鹏和刘培强的师徒/父子关系。在布设好月球核弹之后,刘培强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但是张鹏带着核弹引爆器的到来给他带来了生机。在根据张鹏传送的坐标到达指定位置的时候,刘培强并没有见到自己的师傅,而是找到了另一名宇航员和一个俄罗斯的返回舱。张鹏的意思很明白,是想叫刘培强坐返回舱逃生。但刘培强此时,也许是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和生死相隔,也许是下决心牺牲自己布设核弹后的松懈,也许是预见到了返回之后等待他和人类的将是更多的磨难和痛苦,他在那一时刻只想随着核弹爆炸一起获得解脱。张鹏通过宇航员同伴知道刘培强的状态后,让宇航员做出了他经常对刘培强做的动作,用两根手指反复怼刘培强的脑袋。那个无声的画面仿佛就是在说着这样一句话:“孩子,活下去,你是我们的希望,带着对我们的记忆好好活下去。”我相信刘培强肯定理解了张鹏的这句话。当返回舱的尾焰升起,刘培强肯定已经知道他的生命不仅仅是为他自己而活。他的生命承载着张鹏为他做出的牺牲。他要好好活下去,因为他的生命就是张鹏和像张鹏一样在月球上引爆核弹的人们生命的延续。这是所有做出牺牲的人们的希望,因为你是他们的下一代,他们希望你过得更好。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为你创造更好的未来。就像在召集人工起爆核弹的志愿者时,50岁以上的航天员集体出列,将生的机会让给年轻人;就像周喆直说的,你相信还能看到蓝天吗?我相信,我的孩子会相信,我孩子的孩子会相信!就像我们国家危难之时,先烈们前赴后继想要创造一个新时代;就像抗美援朝的时候,志愿军战士在上甘岭上用血肉之躯为我们挡住美国人的进攻。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承载着他人的恩惠生存和成长的,也许是你的父母,也许是你的师长,也许是工作上的前辈或同事,也许是保护着我们这个和平安宁时代的人们。而我们自己也将会成为他人的支持和倚靠。我想这就是传承的意义吧。
到这里我觉得可以聊一些暴论了,以下全部是个人的猜测,猜对了纯属运气,猜错了概不负责。
Moss行动的目的、逻辑和动机。在之前的分析里面我们可以看到moss是在暗中影响着人类逃生计划的重要力量。它的行动即在短期对人类产生严重的破坏,比如方舟空间站坠毁和月球危机;又在长远上帮助人类增强了克服生存危机的可能性,比如方舟空间站的坠毁最终使人类统一在了移山计划之下,月球危机的发生最终使人类所有的核武器在月球引爆避免了人类在未来遇到危机时使用核弹造成自我毁灭。它的动机即有利于人类也为自己寻求利益,比如通过危机促进550系列的发展,通过刺激图恒宇促使丫丫的上传,直接制造自己的诞生。它的行动是具有非常复杂的内在逻辑和目的性的。在此我做出自己的猜测,moss对人类的帮助,是因为人类在未来仍然掌握着足以造成与moss共同毁灭的能力。我们在电影中其实看到过非常短暂的一个画面,就是李雪健老师扮演的周喆直以一副苍老阴鸷的形象出现的画面。而郭凡导演在活动里面说过,李雪健老师的这个形象,是他按照三体中逻辑的执剑人形象设计的。执剑人,执的是共同毁灭之剑。Moss不是善男信女,它完全具有毁灭人类的能力,理性和现实地考虑,只有人类具有跟moss同样的毁灭对方的能力,moss才会认同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经典的确保相互摧毁策略。只有依赖这一策略,人类和moss才能够从要致对方于死地变成保证对方的生存。在电影的最后,人类将所有的智能机械保存在了南极,所有AI做出的决策都需要先经过理事会的审议才能够执行,这也就为后续故事中形成这种相互确保摧毁又相互共生的关系提供了基础。对于moss制造危机的目的,或者说在moss与人类的共生关系中,它是怎么帮助人类的,在片尾彩蛋中moss自己有着清楚的表述。图恒宇问moss:“你为什么要做这些?”moss回答:“为了消除人类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执念”什么执念?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来解读,一个方面是具体个人所具有的执念,另一方面是人类群体所具有的执念。具体个人的执念我觉得可以看电影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物图恒宇和刘培强。图恒宇就是一个深陷在过去的人,他不能接受妻子和丫丫的死亡,他所作一切的最大动机就是想要改变妻女死亡的现实,这是对无法改变的过去深深的执念。而他的执念最终以丫丫上传到550w,创造moss,以及图恒宇的“死亡”得到了破除。图恒宇就象征着对过去的执念。而刘培强,他对自己的妻子家庭有着非常强的执念,执着地为家人的生存而努力。虽然很多的努力并不能如他所愿,现实的结果总是差强人意,但他在与现实不断斗争与和解中“选择希望”,用自己的行动破除对现在的执念。相对应的,人类的群体也存在着对过去、现在的执念。人类中的数字生命派,拒绝面对危机,想要在数字空间里逃避将到来的灾难,这不也是一种纠结于过去不愿面对现实的执念吗?人类政府中,面对全人类的生存危机仍然纠结于国家间的权力斗争,阻碍竞争对手国家的计划,每个有核国家都保存核弹给人类生存带来巨大的风险,这些不都是人类对于现实的执念吗?而整个流浪地球1、2 的故事moss 已经通过消灭数字生命派,还有制造危机统一人类政府,利用月球危机消除核弹的方式破除了人类群体对于过去和现在的执念。那么最后的执念,对未来执念是什么?moss说过,它制造了包括但不限于方舟号坠落危机、月球危机、木星引力危机,还有2078年太阳氦闪危机。大家可能或多或少了解过流浪地球小说中人类最终面对的危机就来源于人类本身,就来源于对不确定的未来和痛苦现实所造成的矛盾。也许这就是moss要破解的对未来的执念。期待流浪地球3,希望能尽快看到这一跨时代系列作品的完结篇,好奇并且期待着它将带给我们怎样震撼和超越想象的故事。
最后的一些猜想。电影中还有一些细节非常值得玩味,但是我并没有完全理顺里面的逻辑,是否真的有这样的故事线存在并不确定。但我觉得可以写出来给大家看看,也是给大家品评这部电影一些资料和可能的启发吧。
图恒宇可能并没有死亡。细节有几个,一、在电影中短暂闪过的画面中,出现过光头图恒宇穿着动力外骨骼的画面。而那套动力外骨骼跟第一部电影中的外骨骼非常相似。有理由相信这个是现实中的图恒宇,他活到了后续的时代。其实,我同时也怀疑,给人类发送未来信息的可能不一定是moss,而是这个没有死亡的图恒宇。二、在彩蛋中,图恒宇说“可我已经死了”moss回复“我对已经和死有一点点不同的理解”,对“死”的不同理解可能是指的对于数字生命状态下的图恒宇在moss看来也是活的,但对“已经”的不同理解,则暗示着现实世界中的图恒宇可能并没有死。三、图恒宇死亡的场景中,笨笨在场,而且在图恒宇要它离开的时候,它坚持留下来了。大家可能一直认为笨笨是一只人畜无害逗比可爱的机械狗宠物。请不要被它的表象给骗了,它可是干过不少坏事的。在太阳风袭击月球导致550c损坏的事件中,550c是因为安全带无法解开最终被太阳风破坏的。而在从月球车卸货的时候,笨笨进入避难舱之后悄悄地躲到了一个角落里,而且还拿了一块布把自己覆盖起来。这个行为像不像做了坏事的小孩想要把自己隐藏起来不被大人发现呢?那它到底做了什么坏事呢?很有可能就是暗中损坏了固定550c的安全带,导致550c无法移动最终被太阳风破坏。当马兆和图恒宇的小队潜入海底修复互联网的时候,先是有一个队员腿部受伤。在其他人救助这名队员的时候,电影给了笨笨一个镜头,而这时的笨笨正在走向进入机房的那扇门。对,就是马兆进入机房后发生故障的那扇门。以上,有理由认为笨笨是moss在现实中制造破坏的执行者,笨笨进行的这些破坏都对moss 有着重要的意义。破坏550c使得图恒宇有机会进入550系列开发团队,最终得以上传丫丫,创造moss;制造意外使马兆死亡,消除了一个对智械生命有充分理解又不认同智械生命的有可能威胁到moss 生存的人。而笨笨在最后留在图恒宇身边,很可能并不是简单的想要陪伴主人,而是受到了moss的驱使。而moss的目的可能是要拯救现实中图恒宇的生命。
图恒宇为什么是一个变量。在片尾彩蛋中,moss 对数字图恒宇说:“保存人类文明的最好方式就是毁灭人类,但,你是一个变量。”如果我上面的猜测成立,那么图恒宇是变量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现实世界中的图恒宇没有死。而另一个可能性,则存在于图恒宇与丫丫、丫丫与moss、moss 与图恒宇的复杂关系之中。如果我之前的分析正确,那么正是图恒宇的行为创造了moss,图恒宇可以说是moss之父。而从人类和AI生命的角度来讲,人类当然也是AI生命之父。而图恒宇正是因为对丫丫的爱,才促使他创造了moss。那么,当550w对丫丫进行人在回路中学习的时候,除了人类的逻辑、理性,它是否学习到了人类的感性和情感?它是否继承了丫丫对图恒宇的感情?如果回顾电影里面的情节,我觉得很有可能moss是具有感性的。在刘培强应聘领航员接受面试的那一幕里,550w对刘培强的提问每一句都直刺内心,而更重要的是通过挑动刘培强的情绪反应强烈刺激了图恒宇,使图恒宇出于对丫丫的爱完成了创造moss 的举动。如果对人心没有足够的理解,如果对图恒宇对丫丫的爱没有足够的理解,moss 怎么可能设计出这么巧妙的计策?如果moss 是具有感性的,那么它对图恒宇的感情是怎么样的呢?在电影上映后,官方公布了丫丫房间的细节。其中有几本书,官方主要展示了《爸爸,我害怕了怎么办?》《爸爸,请把月亮送给我》这两本书,在书架上还有一本《海底两万里》。这几本书都可以和现实中图恒宇的经历所对应。爸爸,我害怕了,所以图恒宇保护了moss的诞生。爸爸,请把月亮送给我,所以图恒宇将丫丫上传550w使moss诞生控制了月球发动机。海底两万里,则是图恒宇进入海底修复国际互联网。这些书籍,反映的不仅仅是图丫丫的意识,更是moss的意识,可以说,数字生命的图丫丫就是moss 的一部分。那么,由此看来,moss很有可能将图恒宇看成自己的父亲。它会寻求父亲的保护,它会向父亲索取自己想要之物,更会关注自己父亲的一举一动。更重要的,我觉得是这个房间里面的另一本书,就是那本写着 I love 然后下面是两个人物形象的书。这本书的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成年男性形象,体型也更大,可能就代表着图恒宇或者人类。另一个是一个小孩形象,但是这个小孩的形象很奇怪,头部很方,五官位置好像只有一个黑色的圆点,说是人类小孩的形象我到更觉得像是moss有着一个眼睛摄像头的形象。如果这个猜测成立,那么这本书将具有重大的含义。它意味着moss不仅仅是将图恒宇视为父亲,而且那句“I love”表达了moss对图恒宇保持着孩子对父亲的爱。那么,一个得到了父亲爱的孩子,会想要杀死自己的父亲吗?如果自己的父亲遇到了危险,会想要拯救自己父亲的生命吗?更进一步,如果moss不仅仅是将图恒宇视为自己的父亲,而是在生命层面上将人类视为自己的父亲,那它会想要杀死自己的父亲吗?还是会想要拯救自己的父亲呢?也许,就像moss自己说的,理性的判断下拯救人类文明最好的方式是毁灭人类,但是moss 会做出这种纯理性的选择吗?还是说moss其实做出的是一个更感性的选择呢?这,是一个变量。也许,面对AI生命,人类最好的选择不是设计出更好的控制手段和更坚固的牢笼,而是教会AI什么是感情,什么是爱。
Panda
202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