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亡
这是一个很吓人的题目。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每到金融危机的时候都有人排队跳楼,每次排队跳楼的时候都会开始思考好的死法。
为了想出一个好的死法,想自杀的人可谓是殚精竭虑。
药品公司可能被告上过法庭,理由是使用该产品的人没有自杀成功。(公司名称我不便透露,但我没开玩笑,这是真的,自杀的人很严肃,而且很愤怒。)
The Wall Street,墙街,抢劫,都不对,是华尔街,华尔街上的楼房那么高,也为自杀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它看上去比前一种方式要好一点,也属于排队跳楼的行列,但是考虑到砸死楼下人自己没死成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它可能也不是一个最好的方法。
要知道,自杀是一个一次性的,决绝的过程,万一要是死前的最后一瞬反悔了,也没救了。
就像安娜卡捷琳娜里写的那样,在撞上火车的一瞬间,想起了自己年少时最快乐的过往。
这几乎是一定会发生的,因为死前的人体为了缓解极大的痛苦会自觉地开始回想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刻。
所以自杀的最后一刻一定是后悔的。但是构建自杀的过程是理智的,在我们理智的判断下,也大概可以推断出后面可能也不会有什么让我们开心的事情了,所以死了其实也无所谓了。
说的都对。
所以有没有什么合适的方法,既可以让人有一瞬间的时间反悔,又可以让人就那么死去。
我想我可以现在就盘算这种方法。这样有一天面对选择的时候不要太丑陋。也希望自己可以一直不丑陋,直到死去的那一刻。
如果有那一天的话,我想我可能去跳伞,欠到信用卡全部透支也要去,也要上最专业的跳伞训练课。
我们的生活中只有面对过生,没有面对过死,必须要延长自己直面死的时间,才能真正的思考死。在逃避生之前,也要给死亡一个展示机会,不然对于死亡也太不公平了。
我会在高空上极目远眺这个世界最后一天,把所有的丑恶和美丽尽收眼底,看看这个心脏怦怦直跳的家伙是不是真的那么惹人讨厌。如果实在决定不了的话就按下按钮,再多点时间,再想想看。
抛弃世界之前,也得给世界一个展示的机会,不然对世界也太不公平了。
如果真的不准备按下去也无妨,至少知道摔在什么地方,不会把别人砸死了,就算没砸到人,砸到了花花草草也不太好。也许我们应该去沙漠之上?
真摔下去了,直接摔成碎末……痛的时间……?
就在去年,我们的编剧老师告诉我们了一个秘密。这是老年人特别会打探的秘密。因为他相信自己时日无多了。便会去探寻死亡的秘密。他教影视历史的,自然也是写过一些故事的。在他所口述的这个故事中,死亡在活着的人眼里是一瞬间的事,在死去的人眼里却是被延长的生与死的事。所谓的死亡,只是肉体无法苏醒罢了,身体的其它所有却依旧在活着。它依旧感觉得到疼痛。老人家特别觉得这是一个特别疼痛的过程。恨不得找来佛教徒,道教徒,为自己念上七七四十九天的经。他相信他的眼睛虽然无法睁开,却能感受到光的流动,他的耳朵还能听到人说话的声音,他会听到对他的夸耀和对他的谩骂,他会听到悲戚的哭声和幸灾乐祸的笑声。他的意识会被困在躯体之中,在昏昏沉沉之中苏醒,却发现自己无法驱动自己的身体。他的焦灼会被朗诵的佛经或道经所化解,在昏昏沉沉之中再次入睡,又在昏昏沉沉之中再次苏醒。他将每次都比上一次更昏沉一些,也比上一次活的更少一些,死的更多一些。
死亡与苏醒将一直重复,直到他彻底死亡的那一刻。
我倒也不觉得老师是位佛教徒或者道教徒,他说这一切的原因,也许是因为佛经对于听不懂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在活着的时候就让人昏沉,更不用说在死的时候,只是死的时候的痛苦,又是活的时候所不能想象的。不知道死了的老师能不能听得出录播的声音和人音,或许一直不重复的录播音和一直重复的人音有同样的效果?因为录播的声音只有一直不重复才能让人察觉不出是电子录播的,而人音一直重复也达不到整齐划一的效果。也许这是等同的?送葬的学生们可以省下一笔钱?或许哪位有钱的大导演学生给僧侣道士赚外快的机会才是正理,这年头大家都不容易。
基于这位老师所讲的故事,哪怕是从高楼摔下来,意识也还是被困在身体里的。那种让人死亡的疼痛会一直折磨着人的意识,意识想消散,却因为被困在身体中而无法消散,无法躲藏,只能一直承受着疼痛。
我是2019年写的编剧老师之前的段落,当时我被Rae Chandran看出状态不妙。尽管我无病无痛,却奇异的对这个世界没有那么依依不舍。Rae告诉我,自杀不会让人离开这个世界,我会在这个世间徘徊90年,看着所有的事情发生却无力改变,当一切重新开始时,我依旧要做同样的事情。
Rae很厉害,他得出来,我对自己的厌恶来自于无力感。在这句话之前,我以为自己的愿望是消失,却没想到,消失的根本在于存在。因为突兀的存在了,与周围格格不入, 而无法判断自己是对的,无法论证自己的价值,才渴望消失。我羡慕别人互动的快乐,自己却永远无法加入其中,我不知道这样的羡慕要持续到何时,已经不想再等待。
这样的我最无法接受的自然就是更长久的等待,更多的无力感。对于我来说,这比上刀山下油锅还要具有说服力。所以,Rae的话语自然是最有效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