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泰坦蟒不会绞杀?那是基本不可能的

2020-10-06 11:14 作者:龙爪洪荒  | 我要投稿

泰坦蟒其实应该叫泰坦蚺,但我叫习惯了,就不改了。

来自哥伦比亚Cerrejón组(Titanoboa cerrejonensis)(哥伦比亚古新世的中至晚期; 58-60 My)是已知最大的蛇。根据椎骨的形态和尺寸估计总体长约为12.8米(范围前后±2.18米),但当时还没有颅骨残留很难出更精确的尺寸估测和确切的系统发育假设。
然而,该类型地区最近的实地工作已经复原了几个新的泰坦蟒标本,包括与部分轴骨骼相关的颅骨和下颌骨的部分。我们估计颅骨长度为40厘米,相当于总体长度14.3米(前后浮动±1.28米),根据现存蚺属头长与体长的比例关系推测的。在蚺亚科里,泰坦蟒与太平洋岛屿-马达加斯加分类群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结果是连接新热带区和旧世界的第一个历史证据,并且将分支的发散时间限制在不低于58My。泰坦蟒颅骨具有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与泰坦较弱僵硬的牙齿相结合,类似现存caenophidian蛇的食鱼生态学特征。保存在Cerrejón组的大型河流沉积环境中,还有组合很多大型肺鱼的相关化石,也提示了在生物和化石中独特的泰坦蟒的主要食鱼性生态。


泰坦蟒新论文摘要
泰坦蟒新论文摘要

至此,泰坦蟒从原先威风八面的水泽霸主,一下子改换形象变成了特大号渔游蛇。不得不说矫枉过正一直有出现,现在泰坦蟒经常被传播“不会缠绕”,这个绝对是一大谣言。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指向泰坦蟒的缠绕能力是否优秀,不会缠更是没有任何专家学者提出过(学术界连这个猜想都没有,更别说有没有证实了)。泰坦蟒不会绞杀基本就是贴吧歪歪出来的,而且以前连我都被误导了。

灵活的脊椎配合绞杀是蛇类从演化出来开始的基础操作原始的蛇都会。只有一些进化到比较高级的蛇类才不会绞杀,大都来自新蛇下目,比如森王蛇一类的游蛇,都是非常高级的产物。而已知的原蛇下目基本都会绞杀唯一一个不会的沃玛蟒,是原蛇下目里特别先进的,它因为特化适应穴居,把猎物在岩壁上挤死,所以不绞杀,个例。几乎所有带蚺字的,无论是林蚺科,岛蚺科还是蚺科,都能绞杀,更别说泰坦这样的早期蚺。至于绞杀能力强不强就无从得知了,绞杀也分高效的弹簧缠和胡乱缠。也许泰坦蟒不会弹簧缠,毕竟蛇越大相对越不灵活。泰坦蟒很依赖水生环境。

这样的脑袋才是不会绞杀的无毒蛇,很高,能咬死猎物
强大的头部,特化咬杀
大型蟒蚺的头型根本不支持直接咬杀猎物,必须依靠绞杀
大型蟒蚺的头型根本不支持直接咬杀猎物,必须依靠绞杀
大型蟒蚺的头型根本不支持直接咬杀猎物,必须依靠绞杀

很多大型无毒蛇都不会绞杀,弄死猎物方式也千奇百怪,但大部分都是咬死对方。例如森王,黑网乌梢蛇,脑袋都是又高又厚。森王蛇不仅脑袋特别高,嘴尖,颅后隆起,而且下颌牙齿和下颌骨是联结在一起的,就像下颌长了一排骨刺,像钳子。这是不会绞杀的大型无毒蛇特征。东部森王吃响尾,就是咬着在地上拖死的。而且能撕肉。泰坦蟒如果按目前的圈内人设:吃鱼、不会绞杀,那就跟森王特别像。森王蛇吃鱼是把肉撕下来吃,已经不需要活吞了,跟个没腿的神龙一样。这样的话泰坦蟒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版游蛇,目前蟒蚺里长了一个游蛇脑袋的,也只有盾蟒属的黑头盾蟒和沃玛蟒。电影狂蟒2里的那怪物就特别像游蛇,泰坦蟒如果长那个模样可太草了。

狂蟒之灾2里的游蛇版森蚺,还给搬去婆罗洲了
狂蟒2游蛇版森蚺

国家地理泰坦蟒雕像的脑袋跟红尾蚺特别像,这种样子的头型肯定不是一个不会绞杀的样子。

国家地理泰坦蟒雕像

如果泰坦蟒跟马岛的蛇关系近,那可以按照马岛地蚺复原,头特别扁。太平洋岛屿的蛇关系近如果按照南洋蚺属,俗称蝰蚺,那就会长的很像大蛇2里那条。

确认过眼神,各种烂片可能还真有歪打正着撞对的。不过这个其实可能性也不高,因为蝰蚺是食物链底端的小东西,这和巨大泰坦蟒食物链顶端的人设明显差距太大。总之这些巨型生物模仿小型动物的可能性都不大,虽然不完全排除,但肯定小概率。如果泰坦蟒真的接近南洋蚺亚科,也许会像亲水的索罗门地蚺。

大家看这个像什么
大蛇2,烂片又一次“歪打正着”

泰坦蟒是否会捕食除了鱼以外的其他生物?极大概率是会的,其中就包括和它生活在一起的鳄鱼们。当时的鳄鱼,绝大部分还不如现代的湾鳄。唯独嚼龟鳄这个挂壁一骑绝尘而去,其他那些鳄鱼都6米不到,大多还是细嘴或者超短吻,都是泰坦蟒潜在猎物。泰坦蟒是当时的顶级掠食者,除了嚼龟鳄外,它可能无所畏惧。
例如下面这个,娇小猴赛雷鳄(塞雷洪),只有2米长,凯门鳄大小而已。对泰坦蟒来说是不错的点心。

娇小塞雷洪鳄,只有现代凯门鳄这么大,嘴还细

娇小塞雷洪鳄属于森林鳄科,当然是里面的小家伙了。而当时的大型森林鳄,可远不止它的大小。

哥伦比亚东北部的中古新世(5800-6000万年前)Cerrejo'n组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吻部特别短的森林鳄科(dyrosaurid)成员,它基于四个部分头骨和相关的后颅。这个分类群是独特的,不仅是头骨的形状,而且眼眶隆起,和骨真皮是背腔厚和未书写,一个特征,否则未知的鳄鱼。根据对Dyrosauridae的分支分析结果,新分类群与来自非洲的白垩纪-古新世的彻纳恩鳄和同样来自Cerrejo'n组的娇小塞雷洪鳄是该科最基本的成员。生物地理学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晚白垩世-早古新世至少有三支森林鳄科从非洲到新大陆扩散过去。大部分森林鳄科捕食方式类似现今的恒河鳄,都是细嘴筷子夹。但是炎魔煤矿鳄却不是。在同一地点发现的龟壳上的牙齿印痕与新分类群的牙齿吻合良好,表明可能有捕食行为。所以,这就是嚼龟鳄名字的由来(当然嚼龟鳄其实不是它,这个后面再说)。

炎魔煤矿鳄,嘴巴超短,全长5米

森林鳄一族起源于晚白垩世,并在灭绝其他大型海洋爬行动物的K-P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Benson,2010年),最后在新生代早期变得更加多样化(Jouve,Bardet,2008年)。森林鳄科能同时栖息于海洋和淡水中的能力可能有助于它们生存能力变得更强(Jouve,Bardet,et al。2008年)。碳和氧的同位素值可能为淡水栖息地提供经验证据,支持这一假设(Wheatley 2010)。这里描述的是一种新的森林鳄,它与其他森林鳄有着明显不同的头骨形状,可能反映了与南美洲热带淡水生态系统入侵有关的独特生态。

娇小塞雷洪鳄(左),炎魔煤矿鳄(右)

2005年发现了这种新的森林鳄的第一个头骨(参考标本UF/IGM 69),但头骨的前端缺失,后面的保留鼻孔表明该个体可能有一个短吻。2007年初发现了第二个有前鼻孔的头骨,事实上,这个头骨的鼻孔非常短,同时保留了森林鳄的其他特征。2007年晚些时候又发现了两个头骨,这使得迄今为止发现的个体数量最少达到4个。

炎魔煤矿鳄的口鼻部特别短,短到在森林鳄科里算是极为反常。头骨的整体形状是正方形而不是三角形,这点在正模和副模里尤为明显。即使UF/IGM 68的鼻部也比娇小塞雷洪鳄的比例短2.5%。

它也是泰坦蟒的潜在猎物,相当于一个放大版扬子鳄。

炎魔煤矿鳄

瓜希拉冥河鳄的下颌骨,很明显咯,是常规的长吻型森林鳄。也是淡水里的,目前两个个体5-6米长,大概是大型马来鳄的水平。在泰坦蟒新纪录片里有出镜。

瓜希拉冥河鳄

在新纪录片里泰坦蚺和冥河鳄凑的cp打得有来有往,其实它俩甚至可以参考今天的橄榄蟒与澳洲淡水鳄。当然泰坦蚺肯定没有橄榄蟒的结构这么英武善战,同样冥河鳄也不如澳洲淡水鳄这样能陆地飞奔。

泰坦蚺和冥河鳄

当时最大的鳄鱼,嚼龟鳄。其实就一块脊椎,不知道是谁的。但是体积特别大,就这一个脊椎已经赶上了大个体帝鳄的脊椎尺寸。在两个泰坦蟒纪录片里都有出镜,篇幅不小。

嚼龟鳄脊椎扫描

新的泰坦蟒纪录片里,拿嚼龟鳄的脊椎和帝王鳄的脊椎做对比。下面的是帝王鳄MNN 606,这个个体基本=MNN 607....都是Posterior dorsal。骨片+骨盆+脊椎, 606+607,不是最大个体,但也相当大了。

帝鳄脊椎

嚼龟鳄的脊椎10~11cm高, 保守估测长约8.5米,它这块脊椎位置还是靠近前部的,可能接近9米。

左帝王鳄,右嚼龟鳄
左帝王鳄,右嚼龟鳄

片子里似乎认为嚼龟鳄属于大个体瓜希拉冥河鳄,让它俩打。。(强行帝鳄vs泰坦既视)

冥河鳄版嚼龟,杀死了泰坦蟒

很多复原都把泰坦画成一条肥蛇,粗得跟加蓬咝蝰似的。

但注意这些特别粗的蛇,脑袋比例也很大。因为头大才需要一个很粗的身躯去衔接头部。而泰坦蚺的头部化石尺寸是恒定的,如果有加蓬咝蝰那么粗,那最大就只有7米多长了。大头爸爸身小,小头儿子身大。而且这种超大头的蛇基本都是小型的,此等结构不可能支持巨型蛇类。然而纪录片的泰坦蚺即便粗成这个样子,脑袋贼大,移动能力依旧非常变态,宛如狂蟒之灾。这完全就不是现实中该有的动物,这是个妖孽!

这什么玩意。。

泰坦蟒第一个纪录片里的尺寸和粗细,虽然是盘起来的,但这比例也忒夸张了

这粗细得接近1米了,全长才14-15米,脑袋接近80cm长,现实的上限2倍长以上

这速度这粗细,真是一条捆仙绳

霸王龙泪牛满面

当然泰坦蚺也不会特别瘦,只要是蚺科的成员就没有特瘦的,哪怕是树蚺也有一定的粗壮度。

正常的森蚺大概是下面的身材。

哪有这么粗。。这身材还这么大,上岸必定搁浅

最后推荐小说,起点读书-龙鳄纪女主墨心在刚刚出场的时候,就是现实最大泰坦的水平


泰坦蟒不会绞杀?那是基本不可能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