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东周列国志三十三—— 宋公伐齐纳子昭 楚人伏兵劫盟主

2021-10-31 14:31 作者:箫声雨断  | 我要投稿


     宋襄公带兵送公子昭回齐即位,易牙带兵出城迎敌。高虎见易牙出城,便在城楼上宴请竖刁,趁机斩杀了他。之后高虎大开城门,宣称公子昭已经到达城外,高虎装出一派出城迎接公子昭的模样。齐国人痛恨易牙竖刁二人,因此也痛恨公子无亏。现在听说公子昭要回国即位,又听见高虎出城迎接公子昭的消息,纷纷跟随高虎。

      国懿仲入宫见到公子无亏,向公子无亏告知民心不附的情况,公子无亏问易牙竖刁在哪里,国懿仲回答道易牙还在打仗,胜败未知;竖刁已经被杀。公子无亏大怒,带领着数十名太监,驾车招募人手,没成想一个人都找不来,反倒引来了一群冤家。这些冤家都是易牙竖刁扶持公子无亏上位时所杀大臣们的家属、族人。如今听说宋襄公送公子昭回国,易牙带兵在外,竖刁被杀,正是推翻公子无亏的时机,纷纷带上兵器,直奔宫门。正好撞见公子无亏的车马,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把公子无亏团团围住。公子无亏和一帮随行太监被杀的消息,引来了国懿仲。国懿仲安慰众人各回各家,又派人把这个消息告诉高虎。

       另一边易牙正在和宋军对峙,军队中流散着公子无亏和竖刁被杀、高虎迎接公子昭即位的消息,齐兵都不愿再帮助易牙打仗。易牙得知军心动摇又无力回天,只好带着几个心腹逃往鲁国。第二天天明,高虎赶到易牙带领的军队里面,安抚军士。高虎带人来到城郊迎接公子昭回国,同时告知国懿仲准备公子昭的登基事宜。

       皇宫内的公子元,公子潘听说了这件事,准备和公子商人一同迎接新君,可公子商人认为他们几个在国内忙过来忙过去的,如今他公子昭什么都不干借助宋国就回来即位。公子商人还建议应该趁现在宋国退兵,借为公子无亏报仇为名带兵诛杀公子昭,那么国君之位就落在了我们三人手中。公子元去和长卫姬商议后,三位公子带领着公子无亏的一帮旧部下,联合竖刁的手下封锁城门不让公子昭入城。高虎、公子昭见此情形,几番考虑,没有必胜的把握,只好又逃到宋国去了。

      宋襄公刚刚班师回国,就看到公子昭来到。便问其缘由,高虎一一禀明。宋襄公给公子昭打保票说一定帮人帮到底。立刻命大将公孙固召集兵车四百乘,公子荡为先锋,华御事为后军。宋襄公亲自带领中军来到齐国境界。一路上齐国守将看见高虎,纷纷打开城门放入,宋国大军很快就到了临淄城下。 

       宋襄公见城门紧闭,命三军准备攻城器械。城内公子商人、公子元、公子潘三人自知实力不济,决定先下手为强。当晚,三人悄悄带兵偷袭宋军,由于不知道虚实,闯入宋先锋公子荡所在的前营,公子荡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偷袭,被打的措手不及,弃寨而逃。中军大将公孙固、后军华御事和高虎听见前营出事,带领大军前去救援。双方混战到天明,公子元三人抵挡不住,被宋军杀的七零八落,无奈之下,公子元逃去卫国。公子潘、公子商人收拾残兵败将退进城中。宋军紧跟其后,杀入城去。崔夭驾车带着公子昭进城。上卿国懿仲听到公子元等三人兵败,公子昭进城的消息,召集百官同高虎拥立公子昭即位,史称齐孝公。齐孝公即位后,论功行赏,封崔夭为大夫,犒劳宋军。齐孝公留宋襄公在齐国游玩五天才送宋襄公回国。鲁国的国君鲁僖公是支持公子无亏,已经派出大军帮助公子无亏,半道上听到齐孝公已经即位的消息就灰头土脸的回去了,自此齐鲁两国的关系就出现了裂痕。齐孝公问罪公子潘、公子商人,二人把罪责推到了公子元身上。国懿仲、高虎只痛恨易牙竖刁二人,经过商榷后,只对易牙竖刁二人及其党羽进行处罚,对其他人则既往不咎。八月秋季,齐孝公安葬齐桓公于牛首堈之上,筑起三座大坟。另外两座安葬晏蛾儿和陪葬的长卫姬、少卫姬及宫中侍者。

      话分两头,宋襄公打败齐国,立公子昭为君,自认为立了不世之功,便产生了接替齐桓公为盟主的想法。又担心那些大国不给自己面子,就命令滕、曹、邾、鄫几个小国在曹国内会盟。曹、邾二君到后,滕君才到。宋襄公认为滕君不尊重自己,因此把滕君关了起来,鄫君原本不想去,可听到滕君被囚的消息,害怕宋国就忙慌赶去赴会,到了地点时已经逾期了两天。宋襄公想要惩罚鄫君,大夫公子荡认为可以用鄫君作为祭品献祭,就可以恐吓齐桓公都没平息的东夷部落。上卿公子目夷不这么认为。两人争来争去,争个没完。宋襄公称霸心切,就没有听取公子目夷的建议,命人把鄫君给杀了。曹共公、滕君见此情形大惊失色,不惜一切代价逃回国去。宋襄公知道二人逃走,感觉有失脸面,就带兵功打曹国。公子目夷再一次劝阻宋襄公,宋襄公还是不听,命公子荡带领兵车三百乘,围了曹国都城。曹国大夫僖负羁带兵防守,公子荡打了三个多月还没有打下来。

       此时,郑文公已经和楚国结盟,楚成王和鲁、齐、陈、蔡四国之君约好在齐国结盟。宋襄公听到这个消息大惊,一是由于宋国距离齐鲁两国不远,如此一来宋国形势就会更加危急,二是担心公子荡失利,贻笑大方。宋襄公立马召公子荡回国,曹共公怕宋国再次讨伐,向宋国服个软。自此宋、曹相睦如初。 

       宋襄公十一年,周襄王十二年。宋襄公一心想要称霸诸侯,可是小国们不服宋国。大国们不仅看不起宋国,而且要和楚国结盟,宋襄公一时心急如焚。公子荡建议宋襄公借助楚国威望将中原诸侯们聚在一起,然后再依靠诸侯们制衡楚国。公子目夷不认为楚国会帮助宋国,就劝宋襄公作罢。宋襄公又不听公子目夷的建议,派公子荡向楚国输送利益,楚成王许诺和宋襄公相约鹿上之地,宋襄公也通知了齐孝公。

       第二年正月,宋襄公就在鹿上之地,筑起高台,静待齐楚二君。二月初旬,齐孝公先到。宋襄公认为齐孝公能有今天,多亏了自己,面露傲骄之色。过了二十多天,楚成王才到。宋襄公想着,应该按照爵位排列座次,如此宋襄公应该坐首位,接着是齐孝公、楚成王。到了约定时间,一起登上高坛,宋襄公毫不客气坐在上座,摆出一副盟主的样子。楚成王看宋襄公很不顺眼。结盟结束,宋襄公决定和诸侯们在中秋八月之时相聚,并拿出参加国的名单,宋襄公先送给楚成王签署,齐孝公对此产生了芥蒂。楚成王签上名字,送给齐孝公,齐孝公讥讽着说,齐国是宋国罩着,宋国已经签了,我就不必写了。楚成王微微一笑。齐孝公的这一举动在宋襄公眼里变成了他长脸的资本。盟会结束,三君各自回国。

       楚成王回到楚国,和大臣们说起此次会盟的情况。斗谷於菟认为宋襄公实在是无礼至极。楚成王心里想怎么借下次盟会的机会趁机称霸中原的诸侯。大夫成得臣建议会盟时把宋襄公绑起来,威慑诸位诸侯。楚成王觉得此计可行,命成得臣、斗勃二人选出五百勇士方便会盟时动手。

      宋襄公回国以后,面露喜色,对公子目夷说楚国已经答应参加诸侯大会了。公子目夷担心楚国人居心叵测,口是心非。可宋襄公认为自己忠厚待人,楚成王怎么可能欺骗自己,就没听公子目夷的话,向诸侯各国传去会盟消息。宋襄公命人在盂地筑起高坛,建设招待馆。粮草什么的都准备的非常丰厚。

      七月初秋,宋襄公去赴会。公子目夷劝宋襄公多带点兵马,防止楚国兵变。宋襄公认为如果带多了兵马不仅是对楚国的不尊重,而且还显得自己没有诚意。公子目夷还想带领兵马埋伏在会坛附近,以防万一。宋襄公觉得实在是没有必要,临走之时,宋襄公担心公子目夷擅自行动,就拉着他一起去,公子目夷也担心宋襄公的安危,于是君臣二人一起到达会盟地点。

       到了约定时间,楚、陈、蔡、许、曹、郑六国之君如期而至,只有齐孝公、鲁僖公二位没去。宋襄公把六位国君安置好。会盟进行到推选盟主的时刻,宋襄公指望着楚成王开口说推选自己为盟主,给楚成王使眼色,楚成王低着头不说话,众诸侯也是面面相觑,不敢吭气儿。宋襄公表述出自己是想要重振齐桓公的霸业,尊王攘夷,保佑天下太平的。众诸侯还没说什么,楚成王就问盟主应该是谁。宋襄公说应该论功爵而定,此时楚成王说自己是王爵,应该为盟主,就坐在了首位。宋襄公看见应该属于自己的盟主之被楚成王抢了去,脸色突变,和楚成王理论了起来。

     “寡人身为公爵,天子还要以宾客之礼对待我。你那王爵,不过是自己封的罢了,怎么能用一个假的王压住一个真的公。”

       “寡人是自封的王不假,那是谁邀请寡人来的?”

       “你能参加这个会议,那是之前有所约定,可不是寡人说的。”

       成得臣说:“那得问问各位,是看在楚国的面子上来的,还是看在宋国的面子上来的。”

      陈,蔡等国君平日里都害怕楚国,齐声说是因为受了楚国的召令来的。

         楚成王用犀利的眼光看着宋襄公,讥讽道“你还有什么话说?”

       宋襄公见讲理讲不过,想动手身边又没有甲士,正在踌躇之时。成得臣、斗勃脱下外面的衣服,原来里面都穿着铠甲。成得臣发出一声呼,跟随楚成王来的一千多人都身穿甲衣,手持短兵器,飞奔上来。各国诸侯被吓得魂不附体。成得臣把宋襄公扑倒在地,斗勃指挥甲士把宋襄公绑了,最后时刻宋襄公推走公子目夷,公子目夷见救不了宋襄公,逃回宋国去了……















































东周列国志三十三—— 宋公伐齐纳子昭 楚人伏兵劫盟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