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战略与谋略(3)

2019-12-02 15:37 作者:拉失德史  | 我要投稿

五、日俄开战

开战前的一般形势   对于俄国南下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日本多次向中国政府提出警告,促其力阻俄国向中国东北的扩张。与此同时,也和俄国政府进行过直接交涉。无奈中国无力抗击俄国;韩国在日中战争之后,依然为内争所苦,同样处于自顾不暇的境地。而俄国又全无幡然悔改之意,终于把朝鲜半岛也纳入了它的势力范围,直至危及了日本国家的安全。   俄国在韩国和中国东北的恣意妄为,特别是一再背弃撤军的诺言和事实上占领中国东北的行径,强烈地刺激了日本国民。全国上下无不为其蛮横行为所愤慨,舆论沸腾。决心为雪十年前辽东半岛被强夺的耻辱,为挫败沙俄的野心和保卫日本的安全而不惜诉诸一战。
日俄交涉失败   当日本正面临或战或和的关键时刻,一九○三年四月,一些元老、大臣为陪同明治天皇出席大阪国内“劝业博览会”开幕式,聚集于京都大阪地区。四月二十一日,伊藤博文、山县有朋、桂太郎、小村寿太郎四位重臣,在山县的别墅、京都的无邻庵举行会谈,议决了对俄国的重大决策。即“在中国东北对俄国让步虽属不得已,然在朝鲜半岛决不能退让。并以此为最后界线,再次同俄国交涉。”   同年五月十二日,大山参谋总长上奏了如下的形势判断:  “……俄国在中国东北的行动,近来愈加活跃。反之,在巴尔干半岛方面却表现消极。俄国正倾全力于东亚,目的是要占领中国的东三省。为使这个企图得逞,或施其惯技恫吓日本,或以武力迫我决战。  从战略方面看,目前的情况对日本有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难免出现转化成对俄国有利的态势……。”   紧接着,六月二十二日,大山参谋总长又上奏了含有下述内容的致内阁意见书。内称:  “如果某大国占领朝鲜半岛,必将出现我国侧背受击之势,国家的独立将难以确保。明治维新以来,几度与朝鲜交涉,并不惜与中国一战,原因亦在于此。但是,在日中战争中,满清政府充分暴露了它的软弱无能,结果导致了俄国更加肆无忌惮,加速扩张步伐,占领辽东半岛,得到了中长铁路,并且掌握了统治中国东北的实权。倘若对此置之不顾,再过三、四年,朝鲜半岛势必归俄国所有。日中战争把中国势力赶出了朝鲜半岛,却引来了更加危险的俄国,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日本必须迅速与俄国交涉,谋求朝鲜问题的妥善解决。就目前看,存在着和平解决的前途;万一不幸发生战争,日本的军事力量亦不弱于对方。如果失去现在的良机,三、四年之后,军备情况和战略态势将转为对俄国有利,通过外交谈判解决问题的希望就会丧失……。”   根据六月二十三日第一次御前会议的决定,日本政府拟与俄国开始正式谈判。小村外相按照四月无邻庵决策精神,几次与俄国交涉,千方百计谋求解决问题。但是,由于俄国方面出现后面谈到的一些情况而拒绝了谈判。   一九○二年六月二十三日,俄国陆军大臣克鲁泡特金来日访问;七月,在旅顺召集驻远东高级官员会议。决定要占有中国东北,强迫中国同意俄国分担任免中国东北官吏和管理铁路、邮政、矿山等特权。   八月,俄国政府设置远东总督府,任命海军大将阿列克谢耶夫为总督,赋予处理政治、外交和军事的特权,并且租借了韩国龙岩浦八十二万五千平方米的土地用于构筑炮台。   八月间,日本驻俄公使栗野对俄提出三项谈判的基本条件:(1)保证中、韩两国独立,(2)日本在韩国拥有优惠权;(3)俄国对中国东北的铁路有优惠权。俄国好容易才于十月四日作出答复,并提出如下主张:(1)不承认日本在中国的机会均等;(2)以北纬39度以北的韩国领上作为中立地区。表现出在日中战争中日本所得的权益也被无视的态度。与此同时,还不断调遣军队来远东,增派舰只,命令部分陆军前出鸭绿江。   一九○四年一月七日,按伦敦来电称,俄国政府已决心开战。据日本参谋本部获息,俄国军部已经拟好对日作战计划并得到俄皇批准。俄国皇帝对阿列克谢耶夫总督委以开战的全权,总督也已下决心开战。但要等候到经由红海东航的增援舰队到达和编组好西伯利亚第3军以及完成旅顺港的船坞工程以后。   小村外相根据一九○四年一月十二日第二次御前会议决定,进一步探询了俄国人的意图。但直至月底仍未得到答复。这些说明开战已迫在眉睫。
参谋次长儿玉源太郎   陆军的对俄作战准备,原主要由参谋次长田村怡与造中将负责,不料在一九○三年十月的关键时刻,田村中将突然逝世。继任人的遴选十分重要,最后确定由儿玉源太郎出任。   儿玉当时是内务兼文部大臣并兼任台湾总督。因为是从大臣改任次官级的破例人事安排,所以引起人们十分关注。据说,他到任伊始,便找来有关方面的负责人询问:“绘制朝鲜地图的工作搞好了没有?”答说:“还没有搞好”。负责人在受到严厉的申斥后,赶忙着手绘制。儿玉中将在参谋次长室架起床铺,日以继夜地埋头工作。   儿玉不计较待遇和工作的高低,与那种大喊对俄立即开战,却疏于绘制地图、忘记进行最起码的战争准备的人相比,真是让人无限敬佩。
俄国方面对形势的分析   俄皇尼古拉二世说:“不会发生战争,原因是我不愿意打仗”。外交部长拉姆斯多夫认为:“使日本和中国屈服的办法,只有武力解决,别无他途。不允许对他们作出任何的让步,这是皇帝的想法。”内务部长普雷贝说:“克鲁泡特金阁下,现在正处于俄国革命的高潮阶段,为了扑灭人民当中燃烧着的革命火焰,即使战争只能取得一点点胜利也好,这是维护执政者威望所必需的。”某高级官员别佐布拉佐夫则认为“日本人是猴子,不堪一击”。   一九○三年十月,阿列克谢耶夫在上奏电文中说:“日本国土狭小,兵力不足,财源匾乏,尽管这样,它们仍然虚张声势,就在于它们拉拢了英、美特别是英国。然而,英国还没有下决心帮助日本,就是帮助亦无实力,日本自身是了解这一点的。所以我想他们决不会采取最后手段,诉诸战争。如果我们以强硬态度坚决干下去,日本必将在我们的高压下屈服。”   惟有另一个高级官员维特有些担心,他说:“在我与德国首相皮洛夫的会谈中,我说了‘海战要失败,陆战会胜利’的话。但是,对于在克鲁泡特金指挥下的地面作战,内心并没有必胜的把握。”
最后一次御前会议   开战的时机,每时每刻都在逼近。过去被认为最坚决的反战亲俄派的伊藤博文枢密院议长,也终于下了开战的决心。他在一九○四年一月三十日上午,到大臣官邸会见桂首相,说明关于日俄问题下最后决断的时机已经来到。在座的还有山本海军大臣和小村外务大臣。下午山县元帅也到会。二月一日,大山参谋总长上奏说:“在这种形势下延缓开战,只能白白落入敌人圈套。”并说:“如果战争不可避免,其发动的时机主要取决于战略上的利害得失,因此必须尽早作出最后决断。”   二月三日,突然收到驻守烟台的森义太郎海军中佐的急电,内称:“旅顺的俄国舰队出港,去向不明”,随即召开了元老会议。   二月四日上午,召集临时内阁会议。下午,明治天皇召伊藤、山县、松方(正义)、井上(馨)各位元老和大山参谋总长、桂首相、山本海军大臣,小村外务大臣、寺内(正毅)陆军大臣、曾称(荒助)大藏大臣等进宫,举行第三次御前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一致决议对俄开战。并决定采取如下措施:   (1)断绝日俄外交关系;   (2)日本为了自卫,决定采取自由行动;   (3)从意大利订购的、二日已急航至新加坡的“日进”、“春日”两战舰,命其立即出港迅速驶向横须贺,一进入日本势力圈即行开战。   天皇的最高顾问、枢密院议长伊藤博文在会上讲了话,他的心情很沉重,一再询问陆海军首脑“确实有取胜的信心吗?”提醒曾称大藏大臣:“经费有没有问题?”大家听了都沉默不语,无法作答。   会议的气氛显得极度紧张,他鼓励大家说:“我国的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尽管这样,仍被迫不得不决心一战。”请天皇决断。   一九○四年二月五日,下达动员令。六日,大山参谋总长,山本海军大臣、曾称大藏大臣等相继进宫。小村外务大臣,途中会见了罗申俄国公使,同他举行了第十六次会谈,面递断交通牒后进宫。   这样,长达半年之久的日俄谈判终于宣告结束,转入战争。六日,东乡(平八郎)中将指挥的联合舰队由佐世保起航出港。   七日,海军占领朝鲜的镇海湾。八日,在仁川外海进行海战;赴韩临时派遣队在仁川登陆;海军使用水雷袭击旅顺港。九日,陆军占领汉城;海军炮轰旅顺港;俄国发布宣战告示。二月十日,日本公布宣战书。
适时下定开战的决心   人们说,为战争所做的一半努力是用于思考并下定开战与否的决心。对于执政者来说,下定开战的决心是个大事。开战要立足于预见如何结束战争的基点之上,需要适时作出决断。但这是极端困难的,很多时候是达不到这一要求的。对日俄战争的形势,日本的当权者所做的分析判断,既深刻而又符合实际,完全摆脱了感情用事。这一点足以成为后世各方面效法的典范。为下定日俄开战的决心,日本的领导者透彻地明察内外形势,战争的结果证明他们的判断完全正确。即:   (1)俄国国内为罗曼诺夫王朝的专制和暴虐所苦,国际上则不满其目中无人和残酷无道。   (2)英美两国,由于在远东的利害关系和感情上的原因,同情日本,愿与日本合作。   (3)德法虽与俄国关系密切,但也是有条件的,并不是绝对的。   (4)日本的国内条件,尽管尚未摆脱德川的锁国政策所造成的软弱无力状态。但明治维新近四十年,明治体制日臻完善,政治、军事已悉作整饬,万众要求团结和要有自信心已基本形成。日俄开战是大势所趋,是全体国民一致的要求和决心。惟在战争时刻日益逼近的时候,作为一国之君的明治天皇,其内心的苦衷决非寻常。   二月四日拂晓,伊藤枢密院议长接到“急速进宫”的圣命。他立即起床,迅即进宫。被引进的地方是皇上日常生活的后宫,这里作为陛下的起居室,就是曾任宫内大臣兼总理大臣的伊藤议长,也还是初次到此。他脱下鞋走进卧室,看到天皇依然身着白色室内便服,好象还没有洗漱,看样于是通宵未眠在焦急地等待着天明,以便召他进宫。要谈的事,仍然是开战的决心问题。   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下定了开战的决心,结束时几近下午六时,暮色已降。天皇返回内宫后,脸色异常,一直陷入默默地沉思之中。经过好大一会儿,才断断续续地对侍者说:“终于决定和俄国断交了,完全是不得已的,并非朕的本意。”沉默了两三分钟后又自言自语地说:“如果这次战争失败,实在对不起……。”好象言犹未尽。   不但前天夜里天皇辗转反侧,通宵未眠。而且,三月六日通告俄国断交以后,依然表现郁郁寡欢。傍晚叫来侍从,用万般无奈的口吻说:“我想直接拍电报给尼古拉皇帝……。”当侍从得知其用意是想采用最后手段,与俄国皇帝直接对话时,劝阻说:“已经断绝了国交,现在……。”

六、金子坚太郎受命着手适时结束战争

 通常在战争开始时,便应对如何结束战争有所预想。但是,决心开战的日本,国力贫乏,无望战胜俄国。非但如此,甚至战争能否支持一年也令人置疑。   日本方而的意图是,竭尽全力千方百计设法坚持一年。期望在此期间,由有力的第三者出面调停。从而在决心开战的同时,迅速开展了准备结束战争的活动。肩负这项重任的是金子坚太郎(一八五三~一九四二年)。他曾担任过伊藤博文内阁的法务大臣,深通国政。而且,海外生活经历较长,深谙欧美人的习性,特别是在美国滞留的八年中有两年是在哈佛大学留学,并和后来担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是同班同学。因此,金子坚太郎最适合担任这项工作。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能够在日俄两国间进行调停的,除美国总统罗斯福外别无他人。
伊藤博文枢密院议长的恳请   日俄战争使明治天皇极为担心。在一九○四年二月四日决定开战的御前会议前夕,他几乎彻夜未眠。就在同一天,枢密院议长伊藤博文召见金子坚太郎对他说:“十分遗憾,日俄即将开战。但是战争可能要拖延下去,所以必须向国外筹措军费。同时也预计到能够调解这场战争的,除美国总统外别无他人。为了这件事,请你务必费神前往美国。”金子回答说:“您的心情我完全理解,但我确实无力胜任。伊藤公,除您之外,再没人能负起这项重任。”伊藤又说:“我因有其他事,不能前往。”那天的谈话就这样结束了。四日晚,金子再次被召见。步入伊藤议长官邸的书斋,看到他独自一人在低头深思,对金子只是让了让坐,足足有三十来分钟未曾开口说话。此间,吃了一碗家人送来的粥饭,好容易面向金子无可奈何地说:“在今天的御前会议上,天皇业已批准日俄开战,我刚刚回来。关于这次战争,御前会议上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陆海军当局认为‘日本不占优势’。但如果任事态发展下去,俄国定要进犯中国东北,继之则侵略朝鲜,甚至危及我国的安全。四十年来,我一直希望日俄之间避免战争,力求通过外交谈判解决争端。无奈事态已经到了这一步,日本除了开战之外别无生路。”   接着,又进一步殷切地说:“战争既已爆发,即使没有胜利的希望,只要日军能坚持一、两年,必会有外国出面调停。从现在看这是唯一可以依赖的。世界虽大,肯于调停者仅有美国。法国是俄国的同盟国,德国已有迹象表明在挑唆俄国,英国与我是同盟国不便插嘴,真正中立而有实力的惟有美国。最好的办法,就是向罗斯福总统说明实情,请他出面调停。你与罗斯福总统原在哈佛大学同学,曾与其有过交往,望你立即赴美开展活动。”继之又说:“伊藤承蒙皇恩踢予高职厚禄直至今日,就是为赴如此国难。倘若这次战争日军战败,从中国东北撤退回国,我便到下关和退下来的士兵一起抗敌,妻子则去下关做饭团以慰将士。万一军人全部牺牲,博文将与国民一道,决心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望你去美,按我所言,施展一下你的才干……。”   前一天晚上,金子想了一夜,结论还是认为“力不胜任”。本打算再次婉拒,由于听了伊藤议长这样一番壮烈的誓言,只得回答:“我去,宁可献出生命也在所不辞。”当时他已五十一岁。   伊藤立即拿起电话告知桂首相说:“请放心吧!金子已表示要去。”   随后金子拜访了寺内陆军大臣,说明去美之事,同时也探询了关于战争的前途。陆军大臣说:“胜负各半,详情请问儿玉参谋次长。”儿玉的回答是:“各百分之五十,但要争取百分之六十的胜利。我已在这个屋子呆了三十来天,在那床上(用手指着次长室角落里的行军床)冥思苦想。”而海军大臣山本也认为:“一半一半,但希望你有精神准备,当你在美国演讲的时候,也许会听到日本的半数军舰已经沉没的不幸战报。”   为了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工作,金子于当晚仓促返回逗子镇的家中。第二天清晨,屋外传来有人走动的响声,据说是宫内省派人来打扫卫生的。再仔细打听想弄清发生了什么事?人们都说是皇后陛下要起驾来此。金子急忙整理好服装正在恭候时,皇后陛下已经顺着海滨来了。无需再打听皇后此行的目的,金子的内心十分激动,决心一定要奋不顾身完成任务。
在“四面楚歌声”中抵达美国   金子于二月二十四日出发,三月十日到达旧金山。他在船上苦思着这样那样的活动方案。不料一上陆,报纸上刊登的竟是意料之外的消息,作为金子唯一可倚重的总统,于昨天公开宣布对日俄战争保持中立。   罗斯福的声明说:“此次日俄战争,两国同为美国的友好国家,美国决不袒护和援助其中的任何一方,望我国民亦勿发生偏颇的行动。”这个意思表明,迄今美国人民对日本所寄予的同情,一下子完全中断,这使金子大为失望。他认为即使想再如何努力争取美国人民的同情,由于总统的一纸声明,也会全部落空,真是无情之至。   尽管这样,金子还是去到了芝加哥。由于芝加哥的富豪多与俄国有姻亲关系,所以很难与之接触。清水日本领事也催他尽快离开那里,到纽约去。住在纽约的日本人反而说:“战争终于爆发了,日本危险”,表现出畏惧之情。他们集聚在金子下榻的旅馆,焦急地想知道战争将如何发展,相互窃窃私语,忧心忡忡。   当时,在金子住宿的霍兰德旅馆近旁有家帕尔道夫大饭店。纽约社交界有名的希契科克夫人在那里主办了一场大型晚会,邀请了不少纽约的名流,据说其收入所得将捐给俄国红十字会。而且俄国大使卡希尼还派了代表到会宣读公开信。内称:“日本的开战是违犯国际公法之举,希望各位给予合作,共同惩办日本。”这件事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大登特登,无疑这对金子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没过几天,正好赶上庆祝爱尔兰节。这一天,有很多爱尔兰血统的美国人照例坐着马车结队游行。这一年是由纽约市市长领头,数千名群众举着爱尔兰和俄国的旗子,对着金子的房间挥舞着,得意洋洋地从旅馆门前通过。俄国大使卡希尼收买了美国报纸,连篇累赎地发表攻击日本的文章。说什么“俄国根本不想打仗;日本突然在仁川外海击沉了俄国军舰,不发布宣战告示,仅仅通过断绝外交关系便开始战争的做法,是违犯国际公法的。而且这次战争,乃是基督教国和反基督教国之间的战争,如果不打败向神圣的基督教挑战的日本,就不能在亚洲开展传教活动。欧美的基督教国家,要团结一致惩办日本。日本的低级文明,正在毁灭欧美的高级文明,不消灭日本,高级文明就不能普及全世界。”不仅从宗教和文明两方面进行攻击,甚至还搬出了人种论,高叫要消灭反抗白色人种的黄色人种。金子在记述这段情节时说:“我不想多说那时的心情,当我想到同胞们正在朝鲜、中国东北奋不顾身作战的时候,深感对我真是莫大的鞭策。我在这里的努力,正是日本人应有的本分。遗憾的是,我正为不知道怎么办才能改变大多数美国人对俄国人的偏袒而苦恼,在夜深人静中我抑制不住盈眶的热泪。”
罗斯福的意外好意   当金子想到无论如何必须去拜见美国总统时,他便鼓起勇气奔向华盛顿。在三月二十七日,他怀着沉重的心情,抵达白宫并递上名片。刹那间,从室内走出来的正是要会见的罗斯福总统,他热情地拉住了金子的手说:“让我好等,为什么不早来?”他们手挽手进了室内。“看到了我发表的严正中立声明吗?”金子回答:“拜读过了,感到很失望。”总统断然地说:“美国总统表示中立,罗斯福本人却站在日本一边,而且确信这场战争日本必胜。”   罗斯福的观点如此意外的微妙,金子不禁大吃一惊。日本的元勋和陆海军当局表示没有取胜的希望,而美国的总统却说“日本必胜”,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过了一会儿,金子请他说说根据。他充满信心地说:“我对日本作了细致的研究,军事当局和驻外公使馆也一致报告说日本必胜。”金子当即将这些情况用密码报告给了小村外务大臣,不久接到回电称:“你和总统的会见,取得了未曾预料的好结果,你们的谈话内容将通报全部驻外公使。”这个回电大大鼓舞了金子的信心。   实际上,日本对罗斯福总统并没有抱过高的期望,只想请他适时出面调停。不料他竟断言“这场战争日本必胜,日本必须获胜”。他的话,使人感到犹如得到百万援军一般的受到鼓舞。
洞察俄国弱点的所在   一天,金子的旧友亨利·亚当斯举行晚餐会,会上为金子介绍了他的许多好友。亚当斯是位外交问题的权威,出身于名门之家,他的先世已有两位曾出任过美国总统。他在会上说:   “这场日俄战争,乃是俄国宫廷的官僚和军人相互勾结妄图夺取朝鲜半岛所造成。他们明明只派出万名士兵,却伪称为五万人,想以这种手法恫吓日本,使其屈服。只要日本不俯首说‘请多关照’,并让出朝鲜,就不肯罢休。在旅顺固守的远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海军大将也认为,只要采取恫吓手段,日本定会畏惧,听从俄国的摆布。因此日本想用外交手段回避战争,实在是悖谬之举。但是,战争一开始,却出现了意外的事态。断绝国交后马上接到在仁川港外‘瓦里雅克’、‘科莱图’两舰被日本海军击沉的急电,使俄国皇帝和官僚们大吃一惊。本想恫吓压服不诉诸武力,但当真的进入战争,在初战中便受到重创,这使宫廷和政府一反常态,变得惊恐万状。   如果战争继续一年,俄国内部必然出现混乱;出征中国东北的士兵,本来不打算认真作战;芬兰方面也有内乱的征兆;在这种情况下俄国势必主动提出媾和。与此相反,日本方面上自天皇下至每个臣民,正在决心进行殊死的举国一致的战斗,所以日本必将取得战争的胜利。   不过,有一点我要提醒日本,俄国一定会有一天要从握有欧洲各国金融大权的犹太人手中筹措军费。但是,他们在过去三年间,在基什尼奥夫杀害了大量的犹太人,日本应该利用这一点,做犹太人的工作,使他们拒绝借钱给俄国。同时,还要尽快向芬兰、瑞典派出密使,煽动内乱,狠戳俄国的背后,牵制它向西伯利亚增兵。”   金子很快将亨利·亚当斯的忠告报告给桂首相和小村外务大臣。当时高桥是清正在欧洲通过犹太人谢弗进行募集公债。明石元二郎大佐在瑞典与俄国反政府党取得了联系,所有这些活动也许是受了亚当斯的启示。   总之,亚当斯的这次讲话确实使金子有了信心和力量。
进行公开演讲   前面提到金子曾在美国呆了八年,最后的两年是在哈佛大学读书。这次他接受哈佛大学的邀请讲演日俄战争的问题。尽管天降暴雨,数千名男女听众,仍然踊跃前来听讲,使金子倍受感动。他说:   “十年前由俄国导演的三国干涉,抢走了日中战争中日本所得到的辽东半岛。尔后历经十年之久,日本人以坚强的意志,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以期有朝一日收回辽东半岛。如今,俄国调动大批军队到中国东北,企图占领朝鲜半岛,威胁日本的安全。日本的陆、海军,就其兵员和舰艇数量来说,都居于劣势,无法与俄国相比拟,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有胜利的希望。就是日本国民,也没有人认为这场战争能够打胜。但是,我们如果退让一步、俄国就要紧逼一步,他们是贪得无厌的。因此,日本决心拿起武器,即使被灭亡也在所不惜。如果能在世界历史上留下这么一页,我们就满足了。即‘日本是为正义而拿起武器的,尽管这样,还是被残暴的俄国灭亡了。’日本和俄国孰是孰非,任由各位朋友公断,……。”   金子的讲演,大约进行了两个半小时,听众无不为之激动,自始至终聚精会神,并不断报以热烈的掌声。哈佛大学俱乐部,很快将他的演讲印刷约三千份,分发给各地的支部、公共团体和政治家们。就在这时,正在圣路易斯开幕的世界博览会的主持人史密斯又自费加印了二千份,散发给与会的有关人士。由于这样的连锁反应在各地发生,致使日本关于日俄战争的立场和主张,迅速地在美国人民当中传播开来,日本得到了美国的信任和同情。
美国的政治气氛完全转向亲日   这个期间,日本陆、海军连战皆捷的战报纷至沓来。开始人们都说“日本危险”,象日本这样的小国要抵抗世界上最大的陆军国家俄国,岂能占优势?!然而,事实正相反,日本连战皆捷,所以美国人完全改变了对日本的看法。美国的孩子们讨厌穿俄国的皮鞋;学校的学生玩打仗游戏时,扮演俄军的一方必定是失败者。   华盛顿最大的富豪沃尔德遗孀,通过金子的朋友、最高检察院检察官霍姆斯先生邀他出席晚餐会。该女士是华盛顿社交界的知名人物。   晚餐会结束后,她的长女直率地说:“有一点请求。听了日军的训练情况的介绍,心情很激动,日军处在那种状态之下,我愿意化装成工人,潜入西伯利亚破坏铁路,以阻止从欧洲调运俄军。我能讲英、德、俄三种语言,没有任何不便。万一被俄军俘虏遭到杀害也在所不惜。望您将此事转告贵国皇后,恳请允诺。”   当时,金子感到十分突然,不知所措,支吾其词,想让其打消那种念头。但是,对方却在照片上签了字递给金子,并说:“既然这样,只能麻烦您转告我的心愿”。第二天,他立即写信将当晚的情况连同照片一起寄给香川皇后,不久便接到复示说:“皇后陛下十分高兴。”   一天晚上,他在华盛顿观赏歌舞,在换幕的间隙,有人用幻灯向幕布上放出了俄国皇帝的半身像,观众一下子骚动起来,高喊“取下去!”还不断投以嘲笑的语言。结果会场上一片混乱,半身像只好很快取下。接着出现的特写镜头是日本明治天皇的肖像,全场为之雀跃狂热地欢呼“万岁”,声音震耳欲聋。此时此景,金子会是个什么样的心情,可想而知。   以前,在美国人中,十有八九站在俄国方面,如今却转而站在日本一边。金子曾建议趁着这个机会募集公债,结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只用了一半的期限,便出现了几倍的应募者,其中大部分是大学和各种公共团体利用基金购买的。据说最高检察院的怀特检察官把闺女嫁妆钱都用来购买日本公债了。波士顿市政府也买了四千日元。   连日来,金子不断应邀参加晚餐会、午餐会、庆祝会等各种招待会,有时则被拉去作讲演。相反,俄国大使却没有受到任何邀请。在金子的记录中曾说:“我深感战争必须打胜。没有军队的胜利,战时外交不可能获得成功。任何一个能言善辩者,即使讲的满口人道、正义,如果战争失败了,也是丝毫不起作用的。”
罗斯福建议媾和   一九○四年十月九日,日俄两军在沙河展开会战。日本方面对此没有发表任何战报,而俄国却大肆宣传取得了重大胜利,吹嘘“全歼一个营,缴获十一门大炮”。欧洲各国的报纸对这个消息也是大登特登。   正当金子思考着“这次日本是否失败了”的时候,总统召他“马上来见”。罗斯福说:“根据随同俄军的美国武官的报告,在沙河会战中,好象日军吃了大败仗,这就使连战皆败的俄军也感到挽回了一点面子。我想劝告俄国和日本媾和,希望听听日本政府的见解。日军第3军对旅顺的进攻作战,看来也是异常艰苦的。我考虑到这些情况,认为现在可能是最适宜调停媾和的时机。”但是,金子没有同意他的媾和的提议,因为还没有得到政府的指示。结果商定等待旅顺陷落后再议。总统原计划对俄国发出媾和的劝告就这样打消了。尽管这样,罗斯福还是十分担心日本的国力。
旅顺陷落   一九○五年一月,盼望已久的攻克旅顺的电报终于来到了。美国人高兴得象疯了一般,大街上到处都是人群,“万岁!”的呼声此伏彼起,宛如他们本国胜利一样,欢呼雀跃。   罗斯福很快发报让金子立即前去会见。一见面,总统便紧紧握住他的手并不不停地说:“伟大的胜利!伟大的胜利!”接着又说:“旅顺要塞建有各种现代化的设施,是座易守难攻的城堡。虽说欧洲的部队强大,但要攻克这样的要塞也是困难的,这只有日本才能办到。”他的这些话,金子当然是很高兴的,因为他也有同感。   一月二十七日,美国军队的首脑、法官、教育家、企业家和新闻记者聚集一堂,举行晚餐会招待金子。大家热烈地谈论了旅顺要塞被攻克的情况,并得出如下一致意见。   (1)要让日本永远占领旅顺;   (2)日本在中国东北应拥有长期的特权;   (3)为了本国的利益,日本要制订对中国东北的政策。对此,日本无须顾忌外国政府的干预。   美国一般人认为,“旅顺失陷了,这回俄国该提议和谈了”。然而,俄国的报纸却说:“我们从未想过媾和”,“俄国失去了旅顺,还有哈尔滨,何况日本的财力已经达到极跟。”   有一天,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接受日本公债的纽约银行家谢弗对金子说:“旅顺已经打下来了,休息休息,去看看歌剧。”谢弗是一位富翁,他包下了剧场的全部专座。   演出中,一位漂亮的女演员手持花束,载歌载舞。当她接近谢弗全家和金子等客人们的专座时,仰望着他们并且把手里的花束用力丢上去。金子对这意外的举动感到不知所措,几百名观众的目光一齐向他们扫去,聚光灯也对准他们,女演员停住了舞步在等待着金子的反应。可是金子却一时没有想出对策,只是呆呆地坐在那里。幸好身旁的谢弗捅了捅他的肩,让他拾起花束,挥手致意,表示感谢。这时,剧场里沸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家都为日本在旅顺的胜利而欢呼。   这段时间不论走进哪个餐厅,都会向你报之以“万岁”的致意。不认识的人争相要求握手;一入座便响起“君之代(日本国歌)”的乐曲声;邻桌的人们则站起来表示祝贺,有些人还特意走过来热情地说:“让我们交个朋友。”金子在记录中说:“我多次到过外国,可是象那时的情景,不论过去还是后来都未曾有过。美国人真是从心坎儿里为攻下旅顺而高兴。”   三月十日日军占领奉天,罗斯福总统再次发电要金子去白宫。一见面还是连珠炮式地赞扬日军取得的“伟大胜利”,并说:“这是世界无与伦比的。”接着他又说:“德国、法国大使都来见我。他们认为俄国失掉了旅顺、奉天,如果再继续下去可能要发生内乱,变得无法收拾,直至引起整个欧洲的混乱。无论如何,必须就此停止战争。他们希望我说服日本媾和,但是我反驳了他们,我说:‘战胜国向战败国提出媾和,迄今还没有先例’”。   不过俄国的态度也是异常强硬的,他们曾扬言:“俄国尽管失去了旅顺、奉天,日本兵却没有攻入俄国的一寸土地,而且利涅维奇将军在哈尔滨集结了六十万大军,正在准备反攻。波罗的海舰队即将开到日本海,决心全歼东乡舰队,切断日本和大陆的联系,最后转入反攻,一举粉碎大山的部队。所以说,根本没有考虑媾和谈判的问题。”结果由于波罗的海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决战失败,不得已才决定接受谈判。


战略与谋略(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