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的监测及目标值(小科普)
血压怎么测更准确?目前,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6%、45.8%和16.8%,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一、正确测量血压
1. 测量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饮咖啡或茶等,排空膀胱,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2.每次测量两次,间隔1~2分钟,取两次的平均值记录。
3.如果两次差异>10mmHg,则测量第3次,取后两次的平均值记录(首次测量血压数值往往偏高)。
二、左右手臂血压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正常人双上肢的血压不同,一般相差5~10mmHg。首次测量血压时,应测量双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读数较高的一侧。若双侧测量值差异超过20mmHg,应除外主动脉弓缩窄及上肢动脉闭塞。
三、正常血压是多少?
正常血压的标准是: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血压水平120~139/80~89的人群,心血管事件风险比血压水平110/75的人群增加1倍以上。

四、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的定义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家庭自测血压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135/85mmHg。

五、血压测量的频率与时间
绝大部分降压药,需要1~2周才能达到最大降压效应。虽经药物治疗但血压尚未达标者,应在就诊前连续自测7天,去除第一天血压值,计算后6天血压平均值作为评估治疗的参考。

对少数无法连续测量7天者,至少连续测量3天,后2天血压平均值作为治疗评估的参考。

如果血压稳定且达标,则每周自测1~2天。最好每天早(6:00~9:00)和晚(18:00~21:00)各1次,每次测量2~3次。长期观察,每3月重复第一周测量频率,即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7天。
(注:科普文章不作为用药推荐,仅供参考,个体用药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