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30亿印章柜消失案,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启示

2023-06-21 15:18 作者:廑此一人  | 我要投稿

“30亿印章柜”消失案

2023年5月,一个平凡的一天,

正荣地产厦门公司正在热火朝天的搬家,计划要把办公室从9楼搬到17楼。

搬家现场有一个由正荣地产、中梁地产、厦门国际信托(下称“厦门信托”)三方共同保管的保险柜。这个保险柜里放着厦门中梁·正荣天著润宸项目的公章、财务章、土地使用权证等物品,总价30亿元。

正荣地产忙活完一天以后,盘点资产时傻眼了,这个30亿保险柜凭空失踪了!

印章柜丢了,这可不是寻常小事,赶忙找物业调现场监控,发现原来是“内鬼”!

厦门信托的印章管理员偷偷给两个陌生人打开了门禁,让他们进入了写字楼,趁着大伙都在搬家的功夫,把保险柜神不知鬼不觉给抱走了。

事后正荣地产赶忙报了警。

 

既然监控拍得一清二楚,厦门信托的人干脆也就承认了——保险箱就是他们搬走的,因为本身就是股东身份,严格意义上不算“偷”。而且人家还说了,目前保险箱就原封不动地放在了自家公司的档案室里,有专人保管,还另装了摄像头监控。

那既然是股东,为啥要偷摸着不跟对方商量就把印章柜抱走?这不明摆着跟当当网李国庆抢章如出一辙的骚操作嘛?

原因是,这招确实简单粗暴,且好用!

为啥偷印章?还是老调常谈的一句话——都是利益!

 故事起源

事情要从厦门一宗热门地块说起。

2021年5月13日,厦门迎来首次集中供地,集美J2020P03地块经过93轮激烈角逐,最终由正荣和中梁联合体以溢价率高达49.21%、总价18.8亿元、楼面价31470元/平方米拿下,项目推广名为正荣中梁·天著润宸。

在开发过程中,为筹集项目建设资金,项目公司于2021年8月引入厦门信托,共计融得8.7亿元人民币,三家由此成立项目公司——正荣、中梁、厦门信托持股比例分别为51%、5%、44%,这是房企惯用的“明股实债”模式。

 

2022年,随着恒大暴雷,本是一片大好的房地产形势急转直下,正荣地产和中梁地产也遭遇评级下调、股债双杀。4月,距离融资到期还有半年时间,厦门信托提前向项目开发商发来了函件,要求提早还贷,要求正荣和中梁转让项目股权抵充欠款。

中梁和正荣方面希望通过项目的正常销售获取回款的方式来偿还厦门信托的欠款,但厦门信托方面则担心因为民营房企信誉受损,项目两个股东正荣与中梁均已暴雷,开盘会影响天著润宸的销售去化,因此拒绝配合用印用于项目后期的经营建设。

涉事三方也进行过多轮沟通谈判,厦门信托方面提出引入第三方代建,但由于未能达成一致,天著润宸停工至今。就这样,双方一直僵持。从5月谈到8月,厦门信托以合同纠纷为由,直接将两家开发商起诉至厦门市思明区中级人民法院,要求后者到期还款。正荣地产和中梁地产则对厦门信托进行了反诉,缘由为厦门信托方干扰企业正常经营,并由此造成损失,导致两家企业无法偿还贷款。

风云突变

双方僵持在这个阶段,本不该有太精彩的剧情发生。

厦门信托应该是觉得走法律途径太慢,等法院判完,估计项目都要开盘售房了。

某些利益都没谈拢,不能就这么开卖了。

思来想去,打算剑走偏锋!

准备采取高端商战中最朴实无华却又简单粗暴的大招:抢夺印章。

可能是觉得印章数量太多不大好拿,万一拿错了没有造成杀伤力,索性连印章柜一块抱走吧。

既然想好了方案,就等一个最有利的时机!

恰好正荣地产这时要搬办公室,正所谓天时地利,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厦门信托偷抢完印章柜后,不忘说一句:为维护投资者利益和国有资产安全,我司依法行使合同权利。

 

有这句话在,本身又是股东身份,警察来了也没辙!

君不见,李国庆当年抢完当当网印章后,警方最终给出的结论是无违法行为嘛!

由此可见,还是李总当年没带个好头。

 

高潮迭起

印章被抢,对于正荣地产和中梁地产来说,可就惨了!

印章对于企业来说,犹如我们每个人的身份证,身份证丢了,该补办补办,但至少我们付款时还可以扫个脸。但印章丢了,一家企业基本上就停摆了。啥业务都接不了。

正荣和中梁多方奔走,相关部门不予受理,让他们自己公司内部的事自己协商解决。

项目停摆,几百号工人的工资还得照发,每天都是支出。

实在没办法,只好启动了公章遗失补办的程序。

 

可是,厦门信托又不乐意了。直接对外发出公告,说正荣地产和中梁地产违法私刻公章。

要知道,在我国,违法私刻公章属于刑事犯罪,后果非常严重。

 

厦门信托本是一家金融机构,首先,不打招呼就搬走了本该放在民企办公室的印章柜,民企被迫补办公章,却又被扣上了刑事犯罪的帽子。可能还要面临牢狱之灾?真的让人脊背发凉。

针对厦门信托就公章、法人变更等事项发出的严正声明,正荣地产和中梁地产委托上海君伦律师事务所于6月20日,向厦门信托发出了律师函。截至目前,该事件已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后续如何推进尚无结论。

只能用一首歌词来形容,我们故事还长......

如何防范类似抢章事件发生

最近几个月,全国诸如此类抢章事件呈现多点开花,愈演愈烈之势。

2022年10月,中融信托与融创地产共同保管的保险柜锁芯被偷偷更换,监管账户15.6亿元资金被融创划走;

2022年11月,安信信托贵州新农村项目的保险箱也被不明身份人员私自搬走,监管账户60亿元项目陷入停摆;

抢章事件主角来头都不小,都是百亿千亿级企业,涉及案件都至少以亿元为单位。

像正荣地产和中梁地产都曾是千亿房企,正荣还是福建当地起家的,遇到这种印章保险柜被强抢,也是无可奈何。

之前融创撬章柜事件发生时,行业里笑称要给集团内部重大项目换把好锁,如今人家干脆直接连柜子一并抱走,大伙又都傻眼了。

这种抢章行为算违法吗?严格来说如果是股东身份,有印章共管权限,不算违法。但这种做法有点不地道。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做法比较粗暴,但确实好用。

印章一旦被抢,整个公司对外业务基本就停摆了。

登报重新申办?可能还得经过股东会决议,抢夺方有股份在,未必就能顺利通过;

走法律途径?那没半年一年也得不出结论。这么长时间的企业经营人员开支没有哪家企业耗得起。

那究竟有没有一种切实有效的办法可以防范这类抢章事件发生呢?

有。

以御鑫箱协助中国平安集团、字节跳动等大集团型企业部署集团型印章中心长达9年项目跟进服务经验。建议分两步:

第一步,强烈建议大集团型企业采用全集团印章集中管控的方式,部署集团内部智能印章集中作业中心,将所有子分公司以及共管企业的印章全部回收至集团总部管理。

 

有人会问,这样对于项目公司日常用章造成极大的不便利吗?

其实不然,以我们实际操盘及跟进服务过的企业发现,非但不会不便利,反而会更提高效率,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以往申请用印是不是会遇到找多个领导盖印的情况,某个领导会不会外出,是不是要等领导在才能顺利盖章?

有时候某些重大合同,不但要分管领导盖印后,再寄回总部领导盖印。这里外里都是时间成本。

每家分支机构都要有领导管章,领导管章往往不盖章,盖章又有个专人来盖。

盖章是个技术活,且极耗体力,懂的人都懂,这活哪能领导干?

标书封面怎样盖才标准,骑缝章怎样盖才能覆盖全页,妥妥都是技术活。

百亿千亿级企业在全国要设立多少个子分公司,要多少人协同才能管好各个子分公司的印章?这里面每天要消耗多少的人力成本、管理成本、时间成本?

如果集团内部有个集中作业的印章中心,那一切都不一样了。

只要OA申请单走完审批流,用印人只需将文件寄到印章中心去,最多一天,就能收到一份已经完全盖完所有印章的文件。现在的快递时效性,有时候快到让人窒息。

而且每份文件都是盖章极为标准的文件,印章中心的盖章人员都是专业水准。

是不是对于用印时效性,盖印准确性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

是不是对于企业而言节约了人力成本,时间成本,

最主要是印章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

再也不用担心,哪一天某股东带领一群彪形大汉,跑到集团总部印章中心去抢章了。

也不用担心,会有“鼓上蚤”时迁在人不知鬼不觉情况下盗章或章柜了。

 

对了,你问我第二步是什么?

当然是在涉及双方或三方印章共管时,就争取让这个项目的印章保管地点设置在己方了。

30亿印章柜消失案,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启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