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化之区域及明朝如何分区治理雪域高原
从汉武帝开始,大汉王朝开始控制青海东部,至元代,青藏高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元朝中央政府根据各地区方言的不同,开始将青藏地区粗略划分为“卫藏、康巴和安多”三个区域。到了明朝,明朝中央政府继承并发展了元代对青藏区域的划分,在广袤的青藏高原分别设置了乌斯藏都指挥使司、朵甘都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进行统治。
其中,“乌斯藏都指挥使司”(简称“乌斯藏都司”)是明朝设置在“乌斯藏”地区(除“上阿里三围”之外)的最高军政管辖机构,“乌斯藏”指的就是藏族文化中的“卫藏”。其中,“乌斯”指“前藏”,以拉萨为中心;“藏”指“后藏”,以日喀则为中心。“乌斯藏”主体部分包括拉萨、日喀则、那曲、山南等地,还包括今天的印度锡金邦和不丹王国。“乌斯藏”(卫藏)是吐蕃民族的根基,是藏文化的摇篮,当时除“上阿里三围”以外,“乌斯藏”(卫藏)地区都归属于明朝的“乌斯藏都司”管辖。
在吐蕃时代,吐蕃王朝将后来征服的青藏高原北部和东部,称为“多康”(“多”意为路口、河谷口,“康”意为边地、区域)。随着吐蕃向东北方向的武力扩张,“多康”的范围逐步扩大,后来又纳入了今青海黄河上游到河湟谷地,因这一地区包含阿尼玛卿山和小积石山,故又称“安多地区”(又叫“阿垛地区”),而“多康”的其余部分则被称为“康巴”。
明朝建立以后,在“多康地区”先后设立了“朵甘卫”和“朵甘都指挥使司”(简称“朵甘都司”),其“朵甘”之名就是藏语“多康”一词的汉语音译。“朵甘都司”管辖范围包括今青海大部、四川西部阿坝和甘孜、西藏东部昌都和林芝、云南西北迪庆州等“安多”和“康巴”两个藏文化地区,是明朝中央设在当地的最高军政管辖机构。
“朵甘都司”的辖区大部分属于藏文化的“康巴”地区,该地多座山脉纵列,多条大河奔流,有“四水六岗”之称。在青藏高原,康巴人不处于藏文化中心,而是地处边陲,曾一度被轻视,但是架不住他们长得好看啊,生长在“四水六岗”、受雪山清泉滋润的康巴人是藏族人中长得最漂亮的一支。
很多人都知道康巴汉子剽悍刚猛,威武雄壮,美男子丁真就是出生于四川甘孜藏区的康巴人。在西方,有一部人(包括希特勒)甚至认为康巴人是希腊亚历山大大帝一路东征,留下的雅利安人后裔,所以有一些欧美女人,纷纷来到康巴地区,与康巴男人相恋,生下混血小孩,以此来“借种”。世人多知康巴男人英武,但人们常常忽略了康巴女人长得也是很美的,尤其是四川康巴的嘉绒地区,以盛产美女著称,“康巴第一美女”阿兰就是嘉绒地区丹巴县藏族






人。
对于康巴人的先祖来源,说法各异。除了西方的“雅利安人后裔”之说外,有中国文化学者称,《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就在康巴的嘉绒地区,“女儿国”国王就是美丽的康巴女王。另有中国学者考证称,在宋元之际,纵横西北的西夏帝国被蒙古成吉思汗灭亡后,一部分西夏皇族万里迢迢一路逃回他们祖先“党项羌”的发祥地——今四川西部的甘孜、阿坝地区,他们就是今日嘉绒地区“木雅人”的先祖,难怪康巴美女漂亮,原来她们的身上有西夏皇族的血统啊。






最后谈谈“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它属于藏族文化中“卫藏”地区最西端的“上阿里三围”,是明朝设置在今西藏西部的最高军政管辖机构,以西藏阿里为中心,治理今青藏高原最西部的阿里地区和印占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地区。需要指出的是,拉达克的主要民族一直是藏族,他们信仰藏传佛教,拉达克从元朝时起就是中国西藏的一部分,到了明朝时则归属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由其实施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