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题型:怎样(如何)表达情感

2023-04-06 12:56 作者:解语析文  | 我要投稿

题型: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怎样(如何)表达情感

答题要素:

1.怎样(如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想象、对比、烘托……

2.结合诗句:看分值分层;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或用首先……然后……)”描述(翻译)层意。

3.情感:“喜怒哀乐等”具体化(借助诗句中的关键词;平时“词穷”的同学注意适当积累一些词语)。

例1: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4-16题(8分)

孟冬寒气至

东汉无名氏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13.孟冬,旧历冬季的第      月,即农历十月。(1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一个“至”字,把“寒气”拟人化,它来“至”主人公思妇的身边,渲染了气氛。

B.“三五”“四五”都是写月圆之夜,从而展现主人公的内心活动。

C.“一心抱区区”中“区区”即拳拳,描写游子对思妇的忠诚的爱情。

D.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是五律中的佳品。

15.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本诗是如何表现思妇对游子的相思之情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4-16题(8分)

孟冬寒气至

东汉无名氏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冷得发抖,这一词兼指心理和生理上的感受)/环境烘托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农历十五日)明月满,四五蟾兔(即“蟾兔”,月亮的代称)缺。/借月抒怀

客从远方来,遗((wèi):给予,馈赠)我一书札(札(zhá):引申为书信。札,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

上(书札的开头)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多年)字不灭(磨灭)/叙事

一心抱区区(情意深挚),惧君不识察。/直抒胸臆

 

13.孟冬,旧历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1分)

解题说明:农历一年分十二个月,依次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1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首句一个“至”字,把“寒气”拟人化,它来“至”主人公思妇的身边,渲染了气氛。

B.“三五”“四五”都是写月圆之夜,从而展现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四五是农历二十)

C.“一心抱区区”中“区区”即拳拳,描写游子对思妇的忠诚的爱情。(客从远方来,可知是思妇对游子的忠诚。也可根据第15小题来推断)

D.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是五律中的佳品。(作品共有14句,不属于律诗)

15.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本诗是如何表现思妇对游子的相思之情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本诗开头写“寒气”“北风”,通过写季节变化,写游子久别,思妇凄然独处,对于季节的迁移和气候的变化异常敏感。写众星,明月,通过夜观星辰,月圆月缺,表现思妇夜不成寐。然后写主人公在追忆往事,游子曾经捎来的一封信,思妇珍藏怀中,至今保存完好,可见相思之深。结尾直抒胸臆,思妇全心全意地思念着游子,所担心的是对方不能体会自己的心意。

解题说明:1.根据题目的分值,把诗歌分为四层,分层概括。2.如何表现情感:环境烘托(凄凉孤寂)、借月写怀(夜不能寐)、叙事(珍视)、直抒胸臆(忧虑)。

 

例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2-13题(6分)

倾杯      【北宋柳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①。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楚峡云归②,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注】①鳞翼:即鲤鱼、大雁。②楚峡云归:用楚王遇巫山神女故事,借指欢乐不再。

 

12.按长短规模分类,这首词属于(     )。(1分)

A.单调      B.中调     C.长调       D.小令

13.本次下阕怎样抒写离愁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2-13题(6分)

倾杯      【北宋柳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闻岸草、切切(拟声词)蛩(qióng)(蝗虫、蟋蟀的别名)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lín)翼(古人以为鱼雁能为人传递书信)①。想绣阁深沉,争知(怎知)憔悴损(极)、天涯行客。楚峡云归②,高阳(酒徒)人散,寂寞狂踪迹。望京国(京城)。空目断(望到看不见为止)、远峰凝碧。

【注】①鳞翼:即鲤鱼、大雁。②楚峡云归:用楚王遇巫山神女故事,借指欢乐不再。

 

12.按长短规模分类,这首词属于(  C   )。(1分)(104个字)

A.单调      B.中调     C.长调       D.小令

13.本次下阕怎样抒写离愁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先直写(直抒胸臆)别后水山远、书信难达的相思之苦;接着就对面设想(想象),写佳人深居闺房,虽知游子思念自己却难以体会行客漂流天涯的憔悴苦楚,委婉曲折,倍增愁绪;再(借用典故)转写自己日前境遇,抒发远离往昔欢娱生活的孤独落寞:最后以景结情,写遥望京华,杳不可见,但见远峰的一片暗绿色而已,言有尽而意无穷,委婉传达无尽的惆怅低回之意。

参考译文:

野鸭飞落在霜露覆盖的小洲,大雁横越于雾霭笼罩的小渚。清楚地勾画出一幅秋色图。傍晚的雨刚刚停歇。天黑了,一叶小舟靠岸停泊,寄宿在荒村驿店。何人迎风站在月光下?一阵阵的羌笛声与河岸草丛里切切的蟋蟀声交织一起,引起离愁万绪!

只为思恋。与佳人别后,山水相隔,相距遥远,靠什么来传递书信呢?想来绣阁深枕中的佳人,怎么也不会知道浪迹天涯的游子如今已是身心俱损、憔悴不堪!巫峡幽会已逝,高阳酒徒已散,只有身心的寂寞孤独、行为的放荡不羁。眺望京都,徒然望断远方浓绿的山峰。

例3: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4-16题(8分)

予求守江阴未得酬昌叔忆阴见及之作①

(北宋)王安石

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

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

 高亭笑语如昨日,末路尘沙②非少年。

强乞一官终未得,只君同病肯相怜。

 

【注释】①本诗写于王安石出使辽国前。昌叔,即朱明之,仁宗天圣年间曾任江阴知军,是王安石好友。②末路尘沙:王安石曾以判官(相当于郎官)担任国使出任辽国。

 12. 某同学想收录此作,可以编录此作的一书是(     )。(1分)

A.《介甫古体诗》    B.《半山格律诗选》  C.《临川长短句》    D.《王荆公辞赋选》

13.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联运用夸张手法,景象阔大悠远。     B.第一联写景点面结合,立体而有层次。

C.第二联写港口热闹非凡,富有生活气息。  D.第二联写海外物产入市,叹民生之艰辛。

14.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4-16题(8分)

予/求守江阴未得/酬/昌叔/忆阴(江阴。由此推断朱明之曾作诗《忆阴》)/见及之作(回赠(给某人)的诗作)①

(北宋)王安石

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帆船)看贾船。

海外珠犀(珍珠与犀角,比喻珍贵之物)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

 高亭笑语如昨日,末路尘沙②非少年。

强乞一官终未得(呼应标题:求守江阴未得),只君同病肯相怜。

 

【注释】①本诗写于王安石出使辽国前。昌叔,即朱明之,仁宗天圣年间曾任江阴知军,是王安石好友。②末路尘沙:王安石曾以判官(相当于郎官)担任国使出任辽国。

12. 某同学想收录此作,可以编录此作的一书是(  B   )。(1分)(本诗为七律)

A.《介甫古体诗》    B.《半山格律诗选》  C.《临川长短句》    D.《王荆公辞赋选》

13.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A.第一联运用夸张手法,景象阔大悠远。     B.第一联写景点面结合,立体而有层次。

C.第二联写港口热闹非凡,富有生活气息。  D.第二联写海外物产入市,叹民生之艰辛(指商业繁华,百姓富足)

14.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前两联借景抒情,描写江阴的自然风景以及富饶繁华(1分),表达作者不能留守江阴的惆怅(1分);颈联虚实结合(对比),“高亭笑语”回忆了与昌叔一家相聚的欢乐(1分),“末路尘沙非少年”写出对年老了还要风尘万里出使辽国的忧伤(1分);尾联“强乞一官终未得”,抒发诗人想要留守江阴却不能实现的遗憾(1分);结句“只君同病肯相怜”,直抒胸臆,流露出只有昌叔能懂自己,知音稀少的哀伤(或:流露作者与昌叔的深厚情谊)(1分)。(一点1分,给满5分为止)

写作背景:

《予求守江阴未得酬昌叔忆江阴见及之作》是王安石请求调任江阴没有如愿后写给昌叔的一首诗。诗中盛赞了江阴的繁华风貌和富庶,也表达了他的落寞之意。昌叔名朱明之,字昌叔,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他是王安石的妹婿,仁宗皇祐元年(1049)进士,官著作佐郎,进崇文院校书。曾知秀州,迁两浙监司,官至大理少卿。王安石与朱明之一见如故,作主将二妹嫁给了他。

参考译文:

黄田港以北是水波浩淼的长江,江面上万里风帆送来了货船客商。

海外的珠犀珍宝集市上习以为常,人间的鱼蟹买卖价格随意无需商量。

高亭上的欢声笑语犹在耳边如昨日遗响,最后一程免不了尘沙之苦却已不再是少年郎。

一再请调去江阴任职的要求已经无望,只有你与我同病相怜才会知道我的忧伤。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________·河山亭留别钦叔、裕之

(金)辛 愿①

谁识虎头峰下客,少年有意功名。清朝无路到公卿。萧萧茅屋下,白发老书生。

邂逅对床逢二妙,挥毫落纸堪惊②。他年联袂上蓬瀛③。春风莲烛影,莫问此时情。

【注】①辛愿:金代诗人,一生寥落。词中钦叔、裕之,皆词人忘年挚友。②“挥毫落纸”出自杜甫《饮中八仙歌》中的“挥豪落纸如云烟”句。③“蓬瀛”,借指翰林院。

12.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1分)

A.临江仙           B.踏莎行           C.苏幕遮           D.沁园春

13.对词的上阕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谁识”句劈头发问,奇峰突起,直泄胸中隐痛。

B.“少年”句抒写少年心事,高气盖世,豪宕不羁。

C. “清朝”句运用反语点缀,含讽刺揶揄愤懑之意。

D.“萧萧”“白发”句状景绘人,叹好友暮年凄凉。

14.下阕是怎样抒写“留别”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怎样(如何)表达情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