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与中国石英晶振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简版)

石英晶振市场概述
石英晶振是一种利用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而制成的高精度、高稳定度的组件,以取代LC选频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的振荡电路中,如通信系统中的频率发生器等。
石英晶振按属性可划分为石英晶体振荡器(有源晶振)和石英晶体谐振器(无源晶振)。无源晶振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按照一定形状切割后的石英晶片和两个电极板组成,其自身无法振荡,需要电容电阻等元器件起振。无源晶振通常只有两个脚是功能脚,其余引脚并无功能性。无源晶振具有信号电平可变、低成本、低功耗等优势,应用场景十分丰富。有源晶振 = 无源晶体+逻辑电路。有源晶振自身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有源晶振精密度和稳定性高于无源晶振,振荡器内部本身除了有加工过的压电石英晶片外,还要有源振荡器IC,以及电阻两颗,电容两颗,有些会有一颗三级稳压管等原件。

▌石英晶振行业目前现状分析
【竞争现状】
近年来日本厂商市场份额下滑,中国厂商份额上升,高基频、小型化压电石英晶体元器件的产能转移和进口替代加速进行。晶振产品将加速朝着高频化、小型化方向的技术转型,现国内实力晶振厂家已拥有生产高频化、小型化晶振的工艺技术,并获得了众多平台认证,已具备承接高端晶振国产替代的能力。
【地区现状】
日本处在技术储备和市场产业化的前沿,中国台湾和大陆后来居上,实现石英晶振本土规模化生产,行业未来会围绕着微型化+高频化+高精度+高可靠性+低功耗五大趋势进行发展。当前世界石英晶振产能主要来自日本,世界前五大厂商中有四家来自日本。而台湾晶振产业起步晚于日本,但早于中国大陆。
【应用现状】
下游应用领域为电子类产品,包括通信网络、移动终端、物联网、汽车电子、智能家居、家用电器等领域。5G 网络的高速率和低时延是实现各种应用场景的基础。随着 5G 网络的推广,将催生物联网、移动终端、自动驾驶等一系列新的应用场景,各类智能及连接网络终端数量会大幅增加,将为石英晶振行业带来一系列市场机遇。
▌全球石英晶振市场规模现状及预测(2018-2029)

2022年全球石英晶振市场销售额达到了39.88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67.0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2.07%(2023-2029)。地区层面来看,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2022年市场规模为10.73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6.90%,预计2029年将达到21.12亿美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31.48%。
消费层面来说,目前中国地区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2022年占有26.90%的市场份额,之后是日本和欧洲,分别占有26.20%和12.51%。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地区增长最快,2023-2029期间CAGR大约为16.14%。
生产端来看,日本、中国和台湾是三个重要的生产地区,2022年分别占有30.92%、24.66%和20.78%的市场份额,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地区将保持最快增速,预计2029年份额将达到26.80%。
从产品类型方面来看,石英晶体谐振器占有重要地位,预计2029年份额将达到55.68%。同时就应用来看,消费电子在2022年份额大约是49.22%,未来几年CAGR大约为11.57%。
从生产商来说,全球范围内,石英晶振核心厂商主要包括TXC(台湾晶技)、Seiko Epson、Nihon Dempa Kogyo (NDK)、Kyocera Crystal Device (KCD)和Daishinku Corp (KDS)等。2022年,全球第一梯队厂商主要有TXC(台湾晶技)、Seiko Epson、Nihon Dempa Kogyo (NDK)、Kyocera Crystal Device (KCD)、Daishinku Corp (KDS)和Vectron (Microchip),第一梯队占有大约50%的市场份额;第二梯队厂商有Rakon、泰晶科技、鸿星电子、Murata/TEW、希华晶体、Micro Crystal和Diodes Incorporated,共占有20%份额。
以上数据信息来源恒州博智调研机构出版的【2023-2029全球与中国石英晶振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完整版报告
本报告研究全球与中国市场石英晶振的产能、产量、销量、销售额、价格及未来趋势。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价格、销量、销售收入及全球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历史数据为2018至2022年,预测数据为2023至2029年。
详细内容请参考恒州博智完整版本报告,申请报告样本联系QYR,石英晶振行业报告研究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端、供给端、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渠道、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细分数据、进出口及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客观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