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二届文物墨影 纸上春秋——经典馆藏书法文物临摹作品征集活动的通知(文物介绍三)

2022-09-08 10:05 作者:文化大观_B站  | 我要投稿

关于开展第二届“文物墨影 纸上春秋”

——行走的思政课山东博物馆经典馆藏书法文物志愿服务校园行活动作品征集的通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为让文物“活”起来,以经典书法文物引领美育,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归生活,回归教育,将在全省组织开展第二届“文物墨影 纸上春秋”——行走的思政课山东博物馆经典馆藏书法文物志愿服务校园行作品征集活动。本次活动旨在为中小学生架起与博物馆沟通的桥梁,使神秘的经典书法文物更好发挥时代价值,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两创”在文化和教育中落地。



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济南市教育局


承办单位:

山东博物馆  

山东省博物馆学会 

山东省博物馆联盟  

文化大观杂志  

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志愿服务总队  


协办单位:

莱商银行  


活动内容

对山东省各博物馆馆藏的经典书法文物作品进行书法临摹。


征集要求

(一)对象

全省中小学生

 

(二)数量

每位参赛者可选择1件作品作为参考,进行临摹和书写,最多不超过3件。

 

(三)作品要求:

1、用笔合法度,流畅;

2、结构准确;

3、整体章法统一;

4、能表达原贴韵味。

 

(四)规格

尺寸:不大于四尺整张宣纸

姓名、作品名称写至右下角

另附作者信息与书法作品封装在一起,备注好所选文物、姓名、地市、学校、组别、性别、年龄(周岁)、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

 

(五)提交方式

作品以邮寄形式,

将作品寄送到:

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1899号 山东博物馆

联系电话:13853181956 

杜老师

邮寄作品的同时将书法作品拍照,照片要求信息完整,照片大小不低于3M,将照片及作者信息发送至邮箱:sdsbwg@163.com文件名称为中学/小学++XX市+XX学校+小学/中学组+联系方式”。

以学校为单位统一邮寄时,填写作品汇总表(见附件2)


(六)投稿日期

即日起到2022年10月30日



奖项设置

(一)活动分为小学组与中学组

根据参赛作品质量,评选出每个小组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

(二)获奖者均可获得荣誉证书

(三)获奖的部分优秀作品有机会参与在山东博物馆举办的活动成果展。




图片


 

图片

文物介绍



图片





魏东堪石室铭拓片

馆藏地点:平度博物馆

《东堪石室铭》系云峰山刻石之一,拓本流传较少,虽书法超绝,但影响远远不及同属于云峰山刻石群的《郑文公碑》《论经书诗》。云峰山刻石,指位于今山东省莱州市云峰山、大基山,平度市天柱山和青州市玲珑山的刻石,大部分为北魏时代郑道昭父子所书。《东堪石室铭》的位置,在天柱山东北侧的悬崖峭壁间。《东堪石室铭》碑文尺寸170厘米x118厘米,书法清瘦峻朗、飘逸潇洒。章法纵有行、横无列,与《郑文公碑》《论经书诗》《观海童》纵横有所不同,齐整中复具自然错落之态。欧阳辅《集古求真》曰:“雄浑浓厚,真有腾天潜渊、横扫一世之妙,北方圣手也。”



图片


唐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拓本

馆藏地点:山东博物馆

《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原碑立于唐贞观七年(633年)。碑高280厘米,宽110厘米,楷书35行,每行64字。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所书。此碑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仅拓数十纸赐近臣”(清杨宾《大瓢偶笔》)。据传此碑刻成之后,车马集碑下,捶拓无虚日。未几火烬毁,武周长安三年,武则天命相王李旦重刻又毁。唐刻拓本今罕见。


图片
图片



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拓片

馆藏地点:山东博物馆

唐褚遂良书法作品《雁塔圣教序》立于唐永徽四年。此碑最有褚家之法,结字较欧、虞舒展,笔法变化亦多,是书法史上著名碑刻作品。拓片阳76.04x154.75厘米;阴75.66x154.82厘米,碑文21行,行42字。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立石,凡二石,两块碑石分别镶嵌在大雁塔底层南门门洞两侧的两个砖龛之中,两碑碑额、碑文书写方向互相左右对称,两碑共1463字。上碑为序碑,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位于塔底层南面券门西侧砖龛内,唐太宗李世民撰文,碑文21行,行42字,由右而左写刻。下碑为序记碑,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位于塔底层南面券门东侧砖龛内,唐高宗李治撰文,碑文20行,行40字,由左而右写刻。



图片
图片
图片


唐集王书圣教序拓本

馆藏地点:山东博物馆

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为褒扬玄奘西行取经及译经的功劳,赐予“圣教序”,内容提到佛教东传及玄奘西行的事迹。由京师弘福寺僧怀仁,集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于高宗咸亨三年(672年),由诸葛神力勒石,朱敬藏镌刻成碑。该碑共计30行字,行83字至88字不等,碑高3米多,宽1.4米多,碑首刻有七佛像,因而此碑又名“七佛圣教序”。现此碑存于西安碑林。其中还包括太宗的答敕、皇太子(李治,后为高宗)的“述三藏圣教序”及答书,最后附玄奘所译的“心经”。由于直接从唐代所存王羲之真迹中摹出,保留原貌,是历代临书的楷模。 《圣教序》全文共1904字,其中包括唐太宗的序文、高宗李治的一篇记和玄奘本人所译的一首经三个部分,怀仁经过了长达24年的收集和拼凑、苦心经营,终成此碑。足见《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之集大成也。此碑广采王书之众长,非常注重变化和衔接,摹刻亦颇为精到,清人蒋衡在《拙存堂题跋》中说:“沙门怀仁乃右军裔孙,得其家法,故《集字圣教序》一气挥洒,神采奕奕,与《兰亭序》并驱,为千古字学之祖”。《集字圣教序》问世后,历代书家评价甚高,称之为“百代模楷。模仿羲之书,必自怀仁始。”


图片


唐颜真卿东方画赞碑拓片

馆藏地点:德州博物馆

《东方朔画赞碑》全称《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俗称颜子碑。自署天宝十三载(754年)十二月立。晋夏侯湛文,颜真卿楷书,碑阳额为其篆书。碑阴记为颜真卿撰文并楷书,额为其隶书。碑在山东陵县,340x151.6厘米,四面刻。碑阳、碑阴各15行,碑侧各3行,行30字。碑额篆书“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天宝十三年(754年)十二月立于德州。《东方画赞》为颜氏四十五岁盛年时之作。苏东坡曾学此碑,并题云:“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其后见逸少本,乃知鲁公字字临此本,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东坡题跋》卷四)



第二届文物墨影 纸上春秋——经典馆藏书法文物临摹作品征集活动的通知(文物介绍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