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丛林大枪修炼心得(杂谈二)
铁憨憨终于全面进化成铁汉子,重4.6公斤,全长2.55米,高了也壮了,钢壳木芯,强度出乎我意料,昨天不小心扎到砖墙,毫无波澜,红砖叮了个小眼,甚至还想再扎一下。如此武德充沛,那就叫你“敬德”好了。
从一斤多木杆,到加枪头三四斤,到铁憨憨八斤,再到如今的完全体“敬德”,我从一开始就设计好了,基本遵循着一套循序渐进的修习规则,自己也跟着随着敬德一步一步成长。
四关考核—快、稳、准、透。
我因为场地限制,没法练套路,每天都是拦拿扎,练步伐都只能空手,果然穷文富武。每次敬德成长,我就要重头开始过四关,四关过了就可以升级。
第一关: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前两次敬德升级,都是体重翻倍,适应起来有难度,所以,我把“快”放在了第一关。
重量上了八斤,就很难单靠手臂扎出速度了,就要靠蹬、扭带动身体,感觉很像上步崩拳。
用快当第一关其实不太科学,因为这阶段对于没有太多根基的人来说,负担最大的是腰,腰敛不住劲,力就不能从脚升到背,快也就成了空话。这阶段主要是配合桩功,养成丹田聚劲的习惯,相对扎戳少练,以熟悉和适应为主。
第二关:稳。
扎快考验腰力,扎稳就是考验足—腰—背—臂的联动,抽象上看,就是剔除一些多余动作。比如为了快,蹬地太用力,但桩子不稳,十成力到腰也就一半,而腰急着送,不仅传导不到位,而且容易扭伤。那么,稳就是让动作更单纯,幅度更小,力量更均衡。
因为没有师傅监督,其实这一步应该放在第一,很多运动伤都是因为盲目上速度、上重量导致的。
这个阶段,腰力有基础了,练习次数也会增加,对手臂、胸背的压力就显示出来了,特别是手,每天五十扎五十戳,手掌上磨出茧很正常,重要的是手腕,运动前一定要抻开。
这个阶段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小臂真的有缠丝。。但要注意运动伤,量力而行,特别是肩胯一定要合,不然久而久之就侧弯了。而且稳的前提是快、快的基础是稳,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第三关:准。
准是快和稳升级,对普通人来说,并不是要神到枪尖钉蚊子,准是强调控制,之前稳是足—腰—胸—手,这一次就是再一次提纯和融合,比如,快和稳,我基本蹬、转、扎、拦、收、蹬,在心里算是一步一停,而准阶段,就是要忘记这些环节,定准一个目标,把这些动作合一。
从稳过渡到准,最好找个目标物,比如我是立一根艾草,每扎一下回顾自己的动作。这一步,快就可以稍微放松,因为你的肌肉锻炼,基本可以适应这种高强度爆发式的动作,但千万要注意适可而止,身体不是可以无限透支的,这就是为什么练习任何拳法,套路阶段看起来都是软绵绵的。可以打十分,练习用三分,仍有七分力留存;可以打十分,练习用十分,日久却会不如人;可以打七分,练习用十分,伤病自会讨三分。
速度慢下来,其实身体有氧运动更加累,比如扎,八斤的枪,快出快收,是无氧。速度下来,对肌肉控制力要求反而大,只是没有透支上限而已。
第四关:透。
透,不是单纯说破甲侵彻,也是明透贯通的意思,是很玄学的东西,因为这是前面所有关卡的结合,但确实说不清楚具体区别。
传武我不太熟悉,但拳击散打之类的都要求大量的核心力量训练和身体开发,意思是动作标准我能打爆你,动作不标准,我照样打爆你。。。就是一力降十会,纵你经费燃烧,我只一拳带走。
这个阶段基本上是属于我难以按捺给敬德升级的心,为了稳当点,就会在扎戳的基础上,随机增加各种拦拿革,制造一些场景,配合走位,开始适应各种变化。比如撤步过程中拦一下,这时候要扎重心肯定跟站稳了不一样,又来不及调整,这时一扎也能快稳准,基本就是透了,而往往和套路不一样,这时的身体开发上去了,一些小幅度的动作也会很有力道,动作反而更精简了。
不得不说,敬德的四步进化是我规划好的,但确实有点急于求成了,原计划至少要半年,可现实不到两个月我都耐不住了,每次闯关基本就是前三,透基本没做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之前偷的懒一定会找回来的。
现在,敬德已经进化到头了,结构强度和整体性都上了个台阶,但只重了一斤,重心也更靠后,基本前三关上手难度应该不大,重要的透,可能要花比原计划多几倍的时间,希望我能坚持到结束,算是有始有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