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消失的她》看赌博成瘾的心理学机制 - nahmevibe思维模型俱乐部006期

2023-06-25 12:17 作者:nahmevibe音乐与知识  | 我要投稿

申明:本人到目前还未去电影院看过这部电影,从宣传物料来看,和赌博成瘾有关,所以想延续这部电影的主题(也算帮忙宣传电影,甲方粑粑考虑考虑我),说说赌博这件事,以及为什么不要去赌博背后的心理学思维模型 - 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

大家一定听过“黄赌毒不要碰”这句话,意思是这三件事,应该连试都不要试,仿佛就像万能胶,粘上就很难清除干净一样。每个人都有好奇心,与其好奇而亲自尝试这三件事,不如今天借由这篇文章好奇一下背后的原因,在我们了解原因之后,自然可以更好理解进而规避这些风险。

赌场的老虎机,拉动把手随机产生三个一样图案就能赢大奖,硬币会从机器底部不断蹦出一直到形成一个小小的山丘。

Resource: from Unsplash

赌博的开始 - 奖励/惩罚超级反应倾向

赌博的一开始是使用了心理学的思维模型:奖励机制的超级作用。因为预期可能的回报刺激了人去尝试赌博,当一两次小小的胜利后,人就开始预期后面也会发生一样的事情,凡是有收益的行为自然会被重复,所以一开始的时候人会给予足够的尝试次数去看这件事的反馈。也许最后的结果是十赌九输,但是那唯一一次的胜利让你相信,只要一次足够赌注的胜利,仿佛就可以把所有投入的成本挽回。

在以上三种情况下,都提供了继续赌博这种行为的动机,而赌博成瘾或者赌博导致倾家荡产的原因则是以下三种心理模型交织在一起的作用

人的大脑对同等价值的损失和盈利的情绪感知是不对等的。一个人从100元中得到的快乐的力量,并不正好等于失去100元给TA带来的痛苦的分量。换句话说,失去造成的伤害比得到带来的快乐多得多。除此之外,损失即将得到的好处和损失已有的好处几乎相同,如果人很渴望一样东西,却在最后一刻失去,那么TA的反应就像这件东西TA已经拥有了很久而又突然被夺走一样。这导致了一些不受控制的被剥夺超级反应,也就是说,被剥夺超级反应通常是不能受到自己主观控制的,而往往这些行为明显是不利于自己的。

别说是人,狗也如此,在狗吃饭的时候,把食物从嘴里夺走,狗会下意识地去争夺食物,即便意味着要伤害自己的主人,当然没有什么比咬自己的主人更愚蠢的事情,但是狗在被剥夺超级反应的作用下,会无法控制地去夺回食物,因为失去马上要到嘴里的食物让它太痛苦了。

Near Miss,也叫Near Win或者Near Hit,是"几乎击中”的意思,也就是差点赢了的意思,上面我们说过这种损失的感受和损失已经拥有了很长时间的东西被夺走的痛苦相当,当你拉动老虎机,得到两个樱桃和一个柠檬(三个樱桃就可以获得大奖),仿佛你口袋里的10万元被拿走了一样,这种痛苦太大了,为了追平损失的10万元(实际上,你损失的是投币的钱),你会继续投入硬币,拉动老虎机。

这种“差点赢了”而“损失”的成本随着尝试次数累积地越多,这种不服输的心理就越严重,在人特有的对损失和收益不对称的感知、被剥夺超级反应和奖励/惩罚超级反应倾向的加持下,人会丧失理智或者说理智失去了调节人行为的功能,就像被夺走食物的狗狗一样行为失控,在明知伤害主人可能要流浪街头的情况下照样去伤害,在明知十赌九输的情况下,不停投入硬币拉动把手,最后当成本累积到足够多(比如,倾家荡产)的时候,除了赌博的“高回报”预期之后,TA会发现没有其它可行的途径去追平损失了,于是很多人就会铤而走险去从事犯罪行为,希望获得赌资再次进入赌场,去拉动那个把手。

有些老虎机的设计者则“参悟”了这三种心理机制交织作用的原理,恶毒地利用了这些人性的弱点,电子技术允许这些设计者制造出大量“两个樱桃+一个柠檬”的结果,这些“差点赢了”会促使那些以为自己差点赢得大奖的人拼命地继续加注。

赌场的设计让人陷入了心理机制作用的弱势方,而遭受巨大的伤害,连带TA周围的人都陷入了脆弱的境地。仿佛是一个恶性循环的黑洞,这也是为什么老人常说的“黄赌毒不要碰”的内涵,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些心理学模型,但是TA们看到周围的人,听到周围的人因为碰到这三样,导致了毁灭性的后果,于是变成了生活中普遍的警示,去引导后人注意这方面的风险。

赌场一般宣传自己是作为娱乐项目,而不是心理学模型综合运用的场所,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程度偏轻但是运用了相同心理学模型的项目,比如游戏厅里的“推币机”,我自己曾经做过试验,这些机器都是一开始会给你投1个币推出3-4个币的奖励,后面随着你投入的越多,最后一个币都不会剩,重复几次都得到了类似的模式和结果,显然和“随机”、“看运气”背道而驰。

类似的心理模型的运用还有“盲盒”、“福袋”。赌博的心理背后可以拆解为奖励机制的超级作用以及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以小博大”以及“抽到自己想要的盲盒”都是上面心理模型的写照。

我自己了解到的某个比较知名的网红,一开始就是通过开娃娃机赚了本金,后面开始做自己的品牌服饰,在销售服装的过程中,TA也经常利用“福袋”这种销售手段,这些其实也无可厚非,商家可以消库存,消费者也以比较优惠的价格(相较于“吊牌价”而言)得到商品,还有一些娱乐的成分,只是在解说过程中,那种引导和诱发“赌博式思维”的话术太多,多到你明显可以感觉到TA在利用人的心理弱点而且还非常得意,整个人的形象也从一个对服装有品位的人沦落到一个“街溜子”,导致我取关并且决定不再购买TA家的产品。

你们看,人还有一个心理模型叫作,“讨厌/憎恨倾向”,在你明显让我感觉到你要利用人性的弱点占我便宜的时候,我会讨厌你,进而讨厌所有和你有关系的一切,包括你的产品。所以,那些毫无顾忌利用人性弱点去剥夺TA人的人,真的应该考虑考虑后果,你是不是太过了。程度轻,只是消费者不再购买你的产品,程度重,可能就会引发“以德报德,以牙还牙”的极端倾向了。

好了,感谢大家阅读这一期的思维模型,这一期和你我的现实生活很近,有些事物的存在并不代表合理,我们了解地越多就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远离那些让你陷入不同心理倾向叠加作用下形成心理黑洞的人和事。

下一期见 : )


从《消失的她》看赌博成瘾的心理学机制 - nahmevibe思维模型俱乐部006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