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海:电影的主旨是帮助抑郁症重拾光明?可参宿最后还是死了呀!

2023-04-02 08:49 作者:不会剪辑的木子君  | 我要投稿

在院线上映了两个多月之后,《深海》电影终于在网络视频平台上映啦,看完时候,感觉除了3D效果不如影院之外,其他地方并没有什么槽点。有人说看不懂剧情,觉得这就是一个善良的人救一个小孩,剧情太牵强。确实一开始南河是作为一个善良的人去救她,因为毕竟南河也只是对她有过一面之缘,然后后来是怎么样扯到拯救的呢?你可以把参宿在幻想中跟南河的所有对话都可以看成是,在现实中,参宿跟南河两人在海上飘着时的对话。


南河在一步步了解她这个人,了解到她是怎么样的性格,激发了同情,但是光有同情是不够的,要给南河定位成一个救赎者,除非他能感同身受,他也是这么的一个人,不然他的定位就只能是一个善良的人去奋力救一个小女孩了,就不是救赎者了。所以他就说了,你跟我一样,都不怎么爱笑。但是单单凭这一句话不足以证明,南河也是那样的一个人。


但是,有一个点。结合现实中南河的打扮,是个小丑。小丑是啥?假笑专业户,专门为了迎合他人而假笑,逗别人开心。如果说这都太牵强。那就融合到参宿的梦里,南河对钱的渴望,为了讨好客人,强颜欢笑,甚至把自己的臭鞋都吃下去。在梦里他动不动就傻笑,但这笑却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笑,而是迎合的笑。这一个片段,交待了南河内心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所以就跟参宿有了共鸣。


这个时候,把南河作为一个救赎者,给他赋予这样的一个身份就很合理了,因为自己经历过,从参宿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一个影子,迎合他人,强颜欢笑,没有想笑就笑,想哭就哭的权利,所以不想让这么个小孩再经历这样的事情,奋力救她(要结合梦里的场景+现实),让她认识到自己也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你自己选择的,要自己走出来。而参宿为什么能走出来呢,如果你不结合南河的经历(梦里的经历),光凭几句劝就太牵强了。


一个跟你同样假笑,迎合他人的人,此时奋不顾身地去救你。一个陌生人,能这么奋不顾身地来救我,我一个缺爱的人,在这个时候感受到了爱,原本封闭的内心透进了一丝光明,我又怎么能继续这样颓废下去呢?所以在心理上已经开始将执念慢慢转化了,心理上已经得到了拯救。剩下就是生理上了,以心理为铺垫,以及南河对她的拯救激发她顽强的求生意识,意识苏醒,又让她活了过来。而南河确确实实也成了参宿的救赎者,但同样他也是在救赎自己,因为参宿很像自己,救赎了参宿就等同于救赎了自己。


画面上来说,感觉3D可能不如2D更舒服。本身画面内容和色彩就非常饱和,3D的话,再加上景深和技术上的本身会变暗,那种导演想呈现的画面我感觉是没呈现出来的。我自己可能曾经也抑郁过,也有非常绚丽的梦,而且直到现在都是如此。梦的华丽和绚烂,个人还是深有体会,粒子水墨技术用在表现梦境上,确实是挺好的。但在影院3D观看体验确实不佳,我能体会到导演想要塑造梦境的那种意念,但画面又像是隔着一层薄膜一般,让人抓耳挠腮。


内容上来说,个人比较认同抑郁的根源还是执念,执念在漫长岁月里的积攒,甚至会逐渐改变人的生理结构,最后让人难以脱出。当然,个人体验来说,物极必反,执念如果足够深刻足够强烈,其实也会让人从深渊中爬出来,并且获得一辈子永不衰竭的动力,去按照自我本心确立的方向,远行。


最后,唯一令人遗憾的地方就是这部电影其实还是陈述抑郁症,但并没有能帮助到抑郁症患者的地方,甚至有可能让抑郁症患者症状复回,尤其是原题材是母亲拯救孩子,却在电影里面变成陌生人的拯救。一个抑郁症患者,最难过的时候,希望的并不是他人的拯救(甚至是血亲),也无法帮助他。


每个咨询师都会说:“我只是你的陪伴者,真正自我觉察的,只有自己”。既然如此,还是要明白,唯有自己能拯救自己,他人拯救自己的剧情,应当说是导演的个人主义英雄情结想象了。


深海:电影的主旨是帮助抑郁症重拾光明?可参宿最后还是死了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