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金庸笔下最“自私”的师父
文
/
张天扬
马上就是金庸先生四周年的纪念日,由于疫情缘故,二周年和三周年这么一个重大日子,金庸先生的书迷也没有举行过任何纪念活动。作为深受武侠文化影响的我,也是因为武侠而爱上电影,立志投身影坛做一名编剧。这篇文章是我今年六月所写,并非什么金学评论,只是想把金庸书中真实的历史告诉给各位金庸先生的书迷,请诸君耐心读完!
很多读者认为,金庸笔下最自私的师父有两个,一是岳不群,二是戚长发。因为他俩有个共性,第一,他们都把武艺变相的传给自己的徒弟;第二,他们都知道自己的女儿跟徒弟感情好,可偏偏就要做棒打鸳鸯之事。最终,都是以悲剧收场!
其实,跟这位大侠比起来,岳掌门和戚先生还算不上是最自私的。因为这位师父压根就没有传功夫给自己的徒弟,甚至没有让自己的女儿与徒弟见面。那这位师父究竟是谁呢?
——
他就是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
“
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
”
。陈近南,本名陈永华,福建漳州人。原郑成功手下之将领,
15
岁投笔从戎加入南明军队,多次与清军作战。在收复台湾的战争中,屡献良策,成功的将荷兰人赶出台湾岛。在郑氏主政台湾期间,为台湾的教育
农业有杰出贡献!
然而,家门不幸,郑成功有一不孝子,名曰郑经。这个郑经却很不正经,在厦门驻军期间,跟自己的乳母发生关系,诞下一子。郑成功闻言大怒,于是命手下将官去厦门斩杀郑经。可郑经颇得军心,无人从命。消息传回台湾,郑成功一病不起,第二年便郁郁而终!郑经和乳母生下的儿子名叫郑克臧,此人颇具他祖父郑成功当年的气魄与胆识,郑经为巩固政治基础,给郑克臧安排了一门亲事,克臧的老岳父就是军师陈永华(陈近南)!
在郑经的两个儿子成年之后,立储问题也搬上了台面,多数人支持立克臧为延平郡王世子,但由于其生母的身份问题,郑国太很是不乐意。另一边,以冯锡范(就是那个
“
一剑无血
”
,其实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腐儒)刘国轩为首的大臣却执意立郑克塽为世子,郑克塽的生母乃郑经之王妃,可他自幼娇生惯养,在处理军政大事的问题上自然不如哥哥克臧老练!后来郑克臧在立储斗争中失败,被迫自尽,他的妻子陈氏也尾随丈夫而去。陈近南知道消息后,自请解除兵权,忧悒成疾,次年便郁郁而终!陈近南去世后,台湾人民为了纪念陈近南所做出的贡献为他建庙立祠!
然而,在金庸小说中,陈近南却被打上了
“
愚忠
”
的标签,甚至在陈近南被冯锡范等人害死后,韦小宝痛哭流涕的抱着陈近南的尸体,为师父的行为深感不值!
很多读者观众都会与韦小宝产生共鸣,认为陈近南这样愚忠就是一种极蠢的行为。首先,我要说明两点,陈近南不是愚忠,而是出于亲情,才被卷入到这场政治博弈之中。因为他的女婿是大公子郑克臧,而且又是他老上级的孙子,于情于理也要帮这个忙!第二,陈近南不传韦小宝武功是出于一个士大夫的尊严,因为他知道韦小宝这个人就是个不学无术
投机取巧的混混儿,传他一身武艺也没用。第三,陈近南有女儿,但他就不给韦小宝,于是韦小宝也只能钟情于阿珂,虐恋于建宁,这才能体现出他们之间的门当户对!
所以,陈近南的自私并不能算是自私,而是汉人士大夫最后的尊严。俗话说
“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
,陈近南做到了;古代对忠臣的最高评价莫过于
“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
,这个陈近南也做到了。陈近南之所以不传韦小宝武功,因为他深知韦小宝这种在烟花柳巷长大的市井无赖根本就没心思学武,而且以韦小宝的智慧,武功多高的人都会被他的市井智慧所折服!归根结底,陈总舵主从内心里是耻于教韦小宝这个徒弟的!
最后,我想告诉那些所谓的
“
金庸迷
”
,不要丑化陈近南的形象,更不要在小品里喜剧化陈近南。他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不能因为一部小说就消遣一个英雄,这样的行为是可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