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地猿的生存优势是什么?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问这样一个问题。人类祖先的体形是如此的小,脑容量也不高,没有攻击能力,防御力也几乎为零,跑也跑不过恐猫等非洲大量的大型猫科动物,那么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生存的?下面就是我个人的推导。
先来看一下黑猩猩是如何逃避豹之类的野兽。首先是在树上生活,然后是群体生活,而且雄性首领的进攻能力还是不错的。所以群体生活,可以肯定是人类祖先也同样具备的特点,甚至群体比黑猩猩群体规模更大。
再问一个问题,黑猩猩为什么没有选择长期在地面生活?因为长期地面生活更危险,所以黑猩猩如果在地面生活,可能已经灭绝了。
人类祖先比如始祖地猿,已经可以适应地面生活,当然也可以在树上生活,那么在始祖地猿之前,人类祖先是为什么越来越更适应地面生活的呢?当然是地面生活有优势,比如行走的优势,节能而且速度更快。但是,为了能取得这些优势,人类祖先首先要解决防范捕食者的问题。也就是地面生活是好的,但是解决不了被捕杀,那只能还是生活在树上,演变成另一种黑猩猩。或者,灭绝。
再再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选择压力,让人类在大脑上越来越进化?答案当然是工具的使用。大脑和直立行走带来的手的解放,让工具的应用成为了可能。而且有别于人类近亲黑猩猩,在地面上直立行走,对手的解放比在树上要彻底的多,因为黑猩猩还要用手抓树枝来辅助运动,所以对双手的解放不彻底,特别是长时间拿工具,只能是在地面上。
所以,人类始祖一定是在树上时,就已经掌握了比黑猩猩更先进的使用工具的能力,比如用木棒这种最基本的工具。只有在更依赖工具的情况下,直立行走和大脑进化才有进化优势。也才能让人类祖先在刚刚下树,在地面生活的时刻,可以用工具来防范大型猫科动物,甚至在树上时,人类祖先就已经学会了用工具来击退大型猫科动物,从而不会因为恐惧被捕食而长期躲在树上。
同时,工具的使用也可以说明人类祖先为何犬齿变小,有学者提出,是一夫一妻制让人类祖先犬齿变小,但是为什么一夫一妻制?没有答案。我个人推测,是工具特别是木棒和石头用于争斗和抵御捕食者,才上人类进化过程中不再需要犬齿,犬齿主要用于雄性之间的争斗,这在众多猿猴类群体中都是如此,可见人类祖先也不会例外。而工具的应用,让犬齿失去了优势,从而加速了犬齿的变小,因为显然,工具应用更好的个体,犬齿大小已经没什么进行压力。而工具的使用,更加速了雄性之间的平等,这在之后弓箭发明后,表现的更明显。
所以是工具的进一步应用能力,让人类祖先的雄性个体之间越来越平等,从而为一夫一妻制和群体规模扩大抵御野兽成为可能。也是人类祖先能更多的生活在地面上的前提。
所以我个人推测,始祖地猿掌握工具的能力远超现代的黑猩猩,从而可以让其能向下占据更多地面而非树上的生态位,从而进一步加强直立行走的优势,再反过来进一步加强工具使用的能力。所以,始祖地猿的祖先,在树上长期生活的时代,应该就有一支在工具使用上的能力,超过了其它种群,甚至可能在地面用木棍和石块来争夺配偶,进化成人类的路,也就此开启。
脑容量不需要扩大太多,使用工具的能力就可能提高不少,始祖地猿的脑容量完全可以支持工具的使用,主要就是木棒和石头。
除了更多使用木棒,还有一种可能性,让我们的祖先更多的下地行走,除了树木变的稀疏之外,我们的祖先体形可能开始变的更大一些,有明显的变大的趋势,同时,两种因素的叠加,也让我们的祖先没办法再利用树木进行远距离移动,从而不得不下地。
1、木棒和石块的使用。
2、群体增大。
2、树木变的稀疏。
3、体形变大。
这四个因素,让始祖地猿成功的越来越多的在地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