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写字时笔杆一定要时刻垂直吗?书法百问#026

2022-03-23 12:49 作者:大凝没事练练字  | 我要投稿

平日大家为了提高自身的书法水平,让自己能更好与优秀的前人书家相契合,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也算绞尽脑汁。

不仅要去研究古人的线条笔法,同时也会追求更合理的姿势,除了之前谈到“悬肘悬腕”的问题外,大家对书者手持笔杆的动向也都极为讲究。

毕竟不管你是否悬肘悬腕,最终都要通过“指挥”手中毛笔运动来传情达意,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笔杆的垂直问题。

👇👇👇


| 垂直笔杆的目的

要解答这一问题,肯定先要搞清楚为啥要笔杆垂直。

古人在《九势》中曾说过“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要想写出变化,就要让笔杆“立”得起来。

因为只有在笔杆尽量垂直纸面时才能更好的蓄势发力,懂得立锋行笔才能让手中毛笔“八面出锋”来去自如。😊



而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们最常听到关于笔法的一个词就是“中锋用笔”,要学会中锋用笔甚至做到“笔笔中锋”成了古今学书之人极力追求的用笔方式。

如清代书画家笪重光曾谈过:“能运中锋,虽败笔亦圆;不会中锋,即佳颖亦劣。优劣之根,断在于此。”

在他看来,掌握中锋用笔,不仅线条更易体现出厚实圆浑的感觉,哪怕是中锋笔法写出的败笔都要比其他笔法线条更圆劲,感觉用中锋写出的线条,“容错率”都要高于其他书写方式。👍

 

| 何为中锋行笔

姜夔也在《续书谱》中指出“常欲笔锋在画中 ,则左右皆无病矣”。姜白石认为懂得“藏起中行”让笔锋驶在点画之中,这样写出来的字才是没有毛病的。

那是否只有让笔杆始终保持九十度垂直桌面,才能让书写线条做到中锋行笔呢?其实当我们不改变行笔方向,我们无论是拉着还是推着笔杆前进,线条的笔尖位置同样都是符合“在点画中行”这一条件的。

只是根据书写者对笔杆受力大小,让纸笔间行进的摩擦力发生变化,因此中锋线条也会出现顺滑或顶笔涩行的不同粗细或质感。

尽管笔杆并不完全竖直,但在笔尖方向和行进方向不发生转变时,尽管笔杆前后略有倾侧但书写出的这些线条其实也应该属于中锋线条。👇


小篆《峄山碑》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谈到一位书法家叫徐铉,他擅长写小篆。

某天,沈括拿着徐写的小篆作品对着阳光看,发现点画的中间有一缕浓墨,哪怕是转笔处。

这缕浓墨总在线条中间,不偏不倚,即使是转笔处,也不例外,于是沈括得出一个结论“笔锋直下不倒侧,故锋常在画中,此用笔之法也”。



| 笔杆必须时刻垂直吗

从上述提到的诸多例证来看,好像用笔之法只有做到“笔锋直下”才能写出被“认可”的好字,但实际情况也并非完全如此。

因为小篆有它的独特性,它与其他书体不同之处在于点画的粗细通常是均匀一致的,哪怕折转处线条亦会如此。✍️



可当我们书写其他书体时,多数遇见的是不规则线条,要想写出好字就不能时刻让笔杆垂直于书写材料之上。

像我们公认的书圣王羲之,从他留存的书法作品中拿出比较有人气的墨迹兰亭或碑刻十七帖中的单字来比较,只需观察入笔,就能发现那些点画形态并非是让笔杆“时刻垂直”才书写而成的,更多是要借助侧锋来完成的入笔。

他的作品之所以能被大家喜爱,正是因其用笔既得妍美又含劲健,点画间总能透出蓄势待发的气势,而“大王”能对看似矛盾的对立面巧妙融合,正是因其笔法懂得“中侧并用”而非“时刻垂直”。

若真是让书者时刻垂直,如书写小篆线条那般四平八稳的行笔节奏,那“龙跳虎卧”之势怕也早已荡然无存。


 


总的来说,前人所言中锋笔法也是相对而言“立直”,并非是让笔杆时刻垂直纸面。只有当我们的书写对象是类似小篆那样的线条(均匀且粗细一致)时候,垂直悬肘行笔方式确实更利于稳定中锋线条的表现。而书写其他书体时或者说想写好字并非只是去纠结姿势或笔杆是否时刻垂直于纸面。

像宋代的苏轼写字时笔杆别说时刻垂直了,说他老人家时刻不垂直都不为过。因为历史上曾记载他的执笔方式是“平腕斜执笔,笔不离纸”,尽管如此依然不耽误他成为宋代最会写字的四家之一。


👍👍👍

 

文字 | 中锋卧羲皇

插画 | 侧锋豪猛男



「    大   凝   书   房    」

想学习书法或想了解关于书法的更多知识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凝书房」 或直接加教务长为好友,

咨询相关事宜❤4娃(sally68379)


写字时笔杆一定要时刻垂直吗?书法百问#026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