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本说-如何进行创作》

大家好,好久不见。对于认识的和不认识的读者朋友们。本本先做一个自我介绍。
先说与创作有关的身份,本本是一个没有发布过任何作品的单机作者,同样暂时也未曾在任何网站或渠道通过写作有过任何收益。所以针对‘哪个网站更适合’,‘怎么投稿更合理’,等涉及到有关发布或者签约的指导内容,均不会在本篇文章中出现。下文仅会出现个人在写作生涯中所总结出的一些经验和技巧。希望可以通过本篇文章解决一些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直接开始。

开始的开始,首先要说如何开始。创作者们,文章中三千世界的创造神们,每逢下笔总有一些人会有所迷茫。我曾听到很多无论是刚刚起步还是已经有所篇幅的作者会苦恼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下笔呢?
创作法则的第一条:明确自己创作的初衷。
人只有明确了目的才能行为行动不迷茫,不犹豫,不被迷惑。这点对于创作这一行为来说也是相通的。所以最初的最初,作者应该询问自己,创作的初衷是什么?
首先,本本觉得,创作这种东西,其实是人一种希望表达的天性。
为什么‘想要创作’这一念头会被称作‘创作欲’呢?因为它本质上和尿急想要上厕所,见了美女丁丁会起反应,见到帅哥雌性激素会分泌一样,是一种冲动,而且是人作为智慧生物特有的冲动——因为人的智慧这样诉说着,记录并传承,往往是进步的捷径。故有“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的说法。
所以苦恼如何开始前,首先要问问自己,究竟有没有这种冲动?
记住这句话,之所以苦恼不知如何下笔,是因为你此时的创作已经变成了一种被动的行为。
我见到过很多年轻的作者,试图开始创作小说,但是始终停在第一笔。对于这部分作者的苦恼,我觉得他们首先应该扪心自问,“我是不是把创作当成了一种逃避无所事事的手段。”
创作欲也和其他欲望一样是富有生命的,如果不去认真对待,则负责创作的神明——灵感大仙,就不会认真的回应你。所以与其不能静下心来构思,不如早点放弃本次的创作,去度过该过的一日吧。
当你抓到这种冲动,创作就会像是演奏一样,是一种一旦开始就无法停下的艺术行为。而这艺术的主题便是作者本身,也就是‘你’。所以当你感到不知如何开始或是如何继续的时候,不妨先停一下。问清楚自己,究竟想不想继续写?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能力不足?还是对现在的写作抱有何种问题和难处?
只有找到问题所在,才能去对应解决。
重复:只有目的明确,行为才不会犹豫,不会迷茫。
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对于创作的目的和初衷,其实可以是任何理由。可以是做了一个有趣的梦,忍不住想把它记录下来;可以是突发奇想闪过一个神奇的设定,忍不住想把它表达出来;可以是夜里独自深情幻想的一幕桥段,由于太过佩服自己,忍不住想记录下来。可以是只准备给自己看的故事,可以是准备拿去像朋友炫耀的故事。
只要这个目的是发自自身的追求。都可以源源不断的为你的创作提供能量,促使你不断的创造下去……只不过这个初衷不同,可能它们所具备的能量大小会不太相同罢了。比如想拿给别人炫耀,若是出于这个目的,实际上很有可能会写着写着就发现自己的书写表达能力原来是如此糟粕弱鸡。羞愧当头,结果便是书还没出生,便被不自信所扼杀摇篮了。
这里也可以明确举出一个比较典型的,容易让人中途放弃写作的初衷:“我也想和那些大神一样靠写书赚大钱”,“我也想像太太一样产粮被人爱慕”,“我也想坐拥万千读者追捧,走上漫画化,实体书,动画化的辉煌圣殿”。
中招的可以反思一下。
创作允许作者有一个目标作为追求点,但是梦想和理想之间是有很长一条现实的努力之路要走的。只看到成功却忽视过程,这是很幼稚的一种动力来源。
如果一个人写书是“为了拯救天下苍生”的慈悲之心,又或者是“今天不写明天哪有饭吃”的无慈悲之心,你们觉得他会因为任何困难而停止写作吗?
很显然不会。
我就是写着玩的——随写随停,随停随写,兴趣使然,自由自在。若有人因我所创而有所感受,能以书会友,便不胜喜悦。
这不也是一种很好的初衷吗?
过于明确的初衷,会成为前进的动力,也会成为遥远的压力。而太过随意的初衷,有时又会显得失去约束力,让人轻言放弃。
所以和自己交流,拥有一个合适的创作初衷,将会为你在创作路途上扫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思想包袱。
反之,如果连这点都想不明白,创作这种还算需要点脑力的事情也就跟这种人没有缘分了。不如趁早找一些其他更容易有回报的事情去做。

好,本本先数落了一番只懂得脑中充满幻想的羸弱作者预备军。接下来准备欺负一下文渣们。
创作法则的第二条:学会思考、学会对比、学会接受、才能学会改变和进步。
颇为严肃的说明一个事实:只懂得埋头苦写的人,还有只懂得看别人并羡慕别人厉害自己却很少实际动手的人。
这两类作者是很难有所进步的。
闭门造车,白日做梦,是永远不可能让人有合理的进步的。不过就本本个人而言,闭门造车的人还比白日做梦的人要有救一些。因为他们至少懂得去坚持尝试,不断努力。至于能不能进步,改变自己文渣的现状,就看个人的机遇和悟性了。
但是在提及如何脱离文渣之前,我希望很多一部分作者应该先明白一点,那就是应该对自己的作品抱有责任心。
我们应该都记得上学的时候,有的人笔记写的非常拉稀,除了他本人几乎不会有第二个人能看明白上面写的什么。如果问起他来,他还会有理有据的说“我自己能看懂不就行了?”
其实写作也是同理的,如果写作的初衷是仅给自己看,也不想给他人阅览,那自然……也就无需能让他人看得懂。所以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而且世界上也有很多这样席卷八方唯我独尊的天书型选手,和密文型作品。比如我喜欢的《骂观众》。
但是这种书其实只是在以自己的快速思维来跳跃写作,读者比较难以跟随其节奏。而不是指语文能力差劲。
所以写出三句话两句都读不通,看到这还笑的傻呵呵的以为自己也能唯我独尊的作者们,此时可以站到黑板上去反省一下了。
好在本本今天的写作目的不是为了人身攻击,所以不仅没打算让这类人爬,还要针对这种情况详细说明一下:写作至少应该用读者能看得懂的方式语句通顺的去写。也就是很多人甚至现在也不当回事的,已经在从小学到高中作文题中始终会出现的那几个字——“要求表达清晰,语言通顺”。
好了,这里先要提到的是很多因为文化侵袭和网络用语而忘记如何用正常中文进行书写的“二次元”写手。
“唔!”
“欸~欸”
“呐”
呐 呐呐 呐呐呐,呐呐,多洗铁。难道这样子说话是不可以的吗?原来是这样子的呢,我懂了呢。本本本是可有可无的写作指导呢……我不会再打扰哦腻酱了,因为本本是所有欧尼酱大好き的,世界一番の男妹妹様。
其次是字里行间无论对话和旁白都会出现网络用语的冲浪型选手。
“emmmm”
“是男妹妹,awsl!”
也就像大家所知道的,最近‘声呐’已经算得上是二次元住民人尽皆知的梗,专门用来指代那些说话和文字使用都过分倾向于日语语言风格的人。之所以它能成为梗,是因为还拥有人类本性的半二次元体们所幸的保留了普通人类应有的语言识别能力,并且明白这种奇怪的语言风格是有些另类的——尽管它在原语言环境中是可以用来表示角色的可爱,是被人们所喜爱的,但是直接变成中文,可就变味了!就像我所说的那件事一样,没错,您知道的。因为您就在阅读这句话,我的先生们,我的小姐们,快看看呐,这是全新的国际型翻译风呢,真是有够令人陶醉的,不是吗?
不同语言风格是无法直接以文字方式来直接转化的。音乐之所以能跨越国界,是因为他完全由听觉来评定,这与语言中需要经由视觉和脑内模拟并加之理解的文字是截然不同的。
我想说的是,若想作品被更多人阅读,被更多人接受。应该学会去用大家都能看的明白,读得懂的表达方式去表达。语言和文学的世界是很大的,一个角色的特征,一段话的风趣,完全可以不通过二次元和网络潮词的手段也能被很好的展示出来。攀附在一些梗或者一些热度高的内容上,可能在短期会让你显得非常有趣且成功,但是风头一过,这样的作品还剩下什么呢?
重复:通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切写作的根基。
在学习如何写作的同时,也是在锻炼自己表达能力。对一个作者自我能力的提升也是大有益处,有重大意义的。
当然,有些作者也大可嘴上说着,“可我就是表达能力差”,然后放弃努力,也大可“今生今世守护我最爱的二次元”,执着于二之国国籍。
有一句笑话,说“人长得丑就不要出来吓人”。
作为作者可以差劲,但是不应该把自己的差劲当做优点还洋洋得意,更不应该把自己的差劲当做武器和理由来伤害别人。发现自己的不足时,应该试图进步。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所以对作品,对读者,希望每个作者,和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的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应该对作品,对读者都有一定的责任心。
我不希望几十年后孩子拿着考古专用终端机回过头来突然一句,“呐,欧亚吉,这个就是你们年代的文学吗?真是有够好笑呢。”
重复:端正的态度,谦虚对比,学习。才能更快的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那么该去哪里学习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目前人们所误以为的“创作圈”——网络小说界。
时隔五年我又去看了看各大小说网站的首页和强推置顶的书。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们,想通过这些东西来进步是不太合适的。
言简意赅,这个成语不陌生吧。好,我们都知道,也都认可,这算是一种表达能力的优良境界。
但是“网文”的根本诉求是什么呢?是“量”。
网文的运作机制决定了作品需保证每日更新,不停的拓展篇幅,才可保证源源不断的回报。它是在种一大片白菜田,鼓励每个白菜都长得又大又圆,称斤了,就能卖个好价钱。可白菜是治不好文渣症的,想进步,得是那些山里土里不起眼的土人参,运气好了能碰到一根两根。这些人参看起来很不起眼,不花也不绿,跟草根一样,乍一看还有点寒酸。可它重要就重要在,跟白菜不一样,它有内含,有药性。
大部分情况下畅销的网络小说都会像清理网游的支线任务一样流水账,“大家看,我准备写下一个内容了,要去下一个目标了,要去了,准备去了(虚晃一枪),哎,还没去呢,好,我们真的要去了。嗷!”
它在核心诉求上与追求质量是完全相反的。
百万字的畅销小说琳琅满目,量顶的上七八本红楼梦,十几本西游记。可里面的东西呢?
疲软的娱乐只会对人造成审美疲劳,逐渐使人丧失专注集中的能力。角色之间可有可无的对话,段落之间毫无意义的拖延。久而久之看习惯了,一个人对文学的认知基础和造句构段能力也会变得拖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为了避免妖魔鬼怪来抬杠,本本还得辟一下谣,嘿,你说这人活得累不累?想不被伤害还得恳求坏蛋们,可世道不从来就是这样的嘛——并不是说极致的追求篇幅就不会有好的质量,但这仅是对于熟能生巧的人而言的。也没有说网文中就没有质量上乘的作品。这里仅在说当前网文模式中的大部分产物并不适合想要去提升写作能力的人去阅读。好人一生平安,谢谢合作。)
看什么作品才能进步呢?
这个问题真是难倒我了。就是从世界整体来看,各国的文学也处于一种新生代难以接受旧时代,正在试图创造新兴文化圈的状态。亚洲这边收到日韩文化潮流的影响,现代所喜好的与过往文学的风格甚至有些格格不入。新生代由于从小可以接触巨大的信息量,价值观,恋爱观,接受能力,都处于一种推陈转新、勃然生发的姿态。一切正处于一个开天辟地的创造阶段,还真没有什么适合的作品推荐。所以本篇的主题才是如何创作,而不是推荐什么。
要真的说推荐什么,我建议大家结合自己的需求,去选择一些能提高自身能力和思想水准的书去看。
比如写感情的,可以看看心理学相关,《自卑与超越》、《人性的弱点优点》等。这些书籍是永不会过时的,因为它的中心内容是“人”。而不管是作者还是读者还是创作品中的角色,他们的构成来源都来自于“人”。所以这是一个永痕的主题。
如果要写诸如恐怖类型的妖魔类型的,则可以接触一些佛家的经书,看看里面怎么讲述人的因果罪孽轮回。也可以看看道家的术法,有何讲究。比如道家在治理“附身邪病”时,也会讲究因由,不会单纯的把鬼怪驱赶,而是会解开这段阴怨邪念。有时人染上邪病,也并非单纯是因为鬼魅作祟,而是因为人心开了邪门,才招致祸害。有了基础底蕴和一定理解层次作为创作的支撑,文章内容的高度立刻就会拔高一节。
《聊斋》为何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秉持了“鬼本是人”这一贯穿全文的主题。
好的文章是给人看的,不是给狗看的。 所以既然脱离不了“人”,就要学会去讨论“人”。放在在书中,这些人是你要负责创作的角色。如果不懂人,自然也就创造不出令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的角色,和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上面我们提到文渣的一个缺点是狗屁不通。现在提到了第二个缺点,又臭又长。
有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推进剧情,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穿插情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表达煽情,无法做到收放自如。
有的人不断在头疼一件事,就是写大纲。拔断了头发也想不通,这大纲到底是哪来的。为什么我就不明白自己该怎么写呢?
这两者困难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作者没有理清写作的两个核心成分,那就是“主题”和“中心思想”。
作者在苦恼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从来没有搞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想通过一篇怎样内容的文章,向观众表达怎样的一种想法。”
重点:作者最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和习惯,就是学会的就是不断向自己提问。
“我想通过一篇含有恋爱、机械、未来世界要素的文章,写出一个让人明白爱情有时可能需要太长时间去沉淀,而且也未必就能如愿以偿的文章。”
“我想写一篇悬疑主题讲述男主角因为单相思替女主角的犯罪背锅,女主却在最后才知晓男主感情的故事。让读者既能品味真相一步步揭开的乐趣,也能感受到两者之间感情的纯粹性与遗憾感。”
“我想通过一篇恐怖灵异,有惊吓和搞笑要素的文章,让人们在阅读时有紧张有欢笑,放松日常的疲劳。”
“我想通过一篇有〇〇、〇〇、〇汁、还有各种奇怪体〇〇癖play的文章,让人看了鸡〇〇硬,从此血液不再往大脑流动,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
“我想通过一篇内容不必太过严肃的经验总结,写出又能伤害文渣让废物们一蹶不振,又能让他们痛定思痛有所收获的文章。”
云云,也许看到这里,有的作者已经恍然大悟了。
是的。没错,大部分人都过分追求前面的内容,只懂得追求丰富的要素,离奇的设定,夺人眼目的角色,却忘记了思考后半部分,所创文章、小说,他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没有思考这个问题,就像是在跑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就是超高校级的文笔小生,也会迷路。
很多作者是经历了三四年的写作生涯才隐约明白了这个道理。不过现在这个这个诀窍就摆在你们面前,希望你们从此不再对执笔迷茫。
重点:作者对自己创作时所遇到每一个问题的思考,都不是徒劳无功的。
重复:作者对自己创作时所遇到每一个问题的思考,都不是徒劳无功的。而且这种善于思考的习惯,将让每个作者在现实中也受益无穷。
在写作前想明白自己的作品中计划加入一些什么样的元素,想通过文章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只有具备了这两者的答案,才能诞生出成熟优秀的作品。反之,则会生出各种奇葩的畸形儿。
“我想通过一个有妹妹,有暧昧,有鸡儿充血要素的作品,达到百万订阅获取利润的目的。”
这样的文章,你也喜欢吗?我反正是敬而远之的。

好,既然我们已经提到了主题和中心思想。就有必要提醒大家一句了。
从重要性的先后顺序来说:
1、需明白写作中的要素是否驾驭的了。
2、需明白写作中提及的要素是否适合观众观看。(学会选择定义作品的受众群体)
一定要想明白构成要素能否够驾驭的了,如果不能,不要乱写。而这种种要素中,最为敏感的就是人际关系和两性关系了。如果不能去很好的驾驭,很有可能会因为一些桥段处理的不合适,误导读者,形成奇怪的观念。
拿人际关系的桥段和要素来说,就像我们都知道的,日本那边非常流行拿“压力”、“校园霸凌”、“自杀”,等要素作为卖点来创作。因为他们的社会中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想通过相关内容,进而表达作者们开始呼吁 “拒绝此种行为出现”的目的。这些东西放在日本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放在我国就出大问题了。为什么呢?
很多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懂得见到商品畅销就有样学样的进货,却丝毫不在乎这件商品适不适合当前所在的市场。这是很错误的。好比给女儿国进了三吨杜蕾斯。你要卖给谁?吹气球吗?
如果真的对日本这个民族有所了解,有读过《菊与刀》的朋友们,就会明白日本是一个内心极为尊傲的民族。从二战后的自强,不折不挠,这些性质都来源于这个民族成员骨子里始终对“我是骄傲的,审美是高贵的,品味是尊雅的,内心是刚强的,是不可被击败的”坚信不疑。在这种高压锅环境中,强者不可避免的将所感受到的压力释放给弱者,从而才能确认自身不可动摇的地位,塑造自信的人格,若不能击败敌人,便是弱者——这种概念已经成了他们骨头里的东西,而且开始在现代展现出负面影响的一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放弃在高压环境中竞争,社会体制已经逐步文明,逃兵不再需要切腹,仅仅是背负耻辱和舆论的声讨,选择逃避的宅与啃老,要比“做一个有用的人”所要遭遇的压力好过太多了。
但是中国呢?很多人还是没有体会到,也没有搞明白,五千年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
很多国家现在走的道路,遭遇的困境。我们在一年前就已经走过了,在两千年就已经突破了,在三千年已经防患于未然了。所有这些路,我们的前人都已经走过。并且已经总结出利弊,想到了解决的答案。将一个“和”字,一个“龙”字,印在每个华夏子懿的根骨之中。我们的文化性质决定了,这个民族骨头里是有着容纳万物森罗万象之天性的。所以根本上,比如在校园霸凌这件事上,基本没有家长会做错,哪怕有护短的,也会明白一个中心思想“毕竟打了人还是不对的”,所以也不会有孩子产生奇妙的误会,认为只有欺负弱小才能证明强大。
所以在我国,就算是还不谐世事的青年们看到现实中有类似欺凌的桥段,心中也会多少生出一丝怜悯,哪怕只能远远的躲开,也绝不会选择效仿。
民族与民族,骨头里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尽管随着时间和历史的推移,这些原本的特征也都在发生改变。比如人们常说的日本令和肥宅,中国人均抑郁症、强迫症、密集恐惧症青年。社会状况的改变,流行事物的更替,都会给民族成员造成很大的影响。
不知不觉跑题,就是想给各位作者一句比较严肃的忠告。那就是写作是一种内容和思想的输出,我们可以不去避讳的创作很多可能有些敏感的要素,你甚至可以写乱胶,写乱论,做最为露骨和激烈的讨论,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中心思想做支撑,也没有自信能驾驭这些敏感的主题,还请千万不要玩火自焚。具备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尝试。非要赶鸭子上架,这对他人对自己,都是一种伤害。首先没有辨别能力的读者第一个会被带歪。其次,怎么写的差会对自己是一种伤害?
不要不以为然。一个人,如果丝毫不在乎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何种影响,这种没有责任感,承担心的思维方式,只会让你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处处碰壁。恋爱时,对方一旦意识到这点,这种人会马上失恋,因为这种人只会给另一伴带来灾难。事业上,上司一旦意识到这点,这种人会失职,因为这种人只会给公司招来损失。人际上,不会有任何人傻到就喜欢和恶心的人有所交集,这种人也不会有知心的朋友。失去失去再失去,最后这种人会一无所有。而且物以类聚的说,会聚集在这种人身边的朋友,也将都是一群丝毫不在乎他们感受的吸血鬼。
重点:注意作品的影响。

说到恋爱题材,自古以来都算得上是一个永痕的趣味点。
为什么被人笑称做许仙草蛇的《白娘子传》能脍炙人口,到现在都在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走上大荧幕呢?因为作者只是将这种人与异物当成单纯的一种要素,其中心思想还是在讲述真情的悲欢离合,前者只不过是为后者更显出了“真情可以跨越一切俗称观念”这一令人憧憬的风情。你甚至可以这样理解,它完全是《沙耶之歌》的前辈。
反观为什么很多人在写到恋爱时就非常狗血呢。
一小部分原因是自身经历不足。而更大的原因是这些作者只是在满足自己单方面的幻想,没有去站在正常人能够理解的角度考虑故事发生的合理性。这就是狗血。
不会写可以尝试去写,本本可以告诉你一个好方法。
只要愿意有所改变和进步。每个作者都可以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有所进步。
重点:想象力是构建作品的骨髓所在。而自我进行提问是帮助作品完善血肉的最好方法。你所要想象的不仅仅是两个人正处于何种关系,更要去站在每个角色的角度,结合各自角色目前的身份背景,生活状态,角色的意愿倾向,当下最重视的目标,
提问自己
他/她现在最可能在想什么?
掌握了这个技巧,至少就不会出现BOSS刀下乱抒情,前一章世界大战,后一章就卿卿我我之类令人难以下咽的桥段了。
其实最近看了不少作者写的作品,非常想拿他们的内容和错误来举例说明。不过时间有限,没来得及去征求允许了。
作者就是所创之物的灵魂父母,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和创造者是息息相关的。你对他进行了多少思考,有了多少付出。作品的质量是不会永远背叛作者的。
一个作者文笔是否优秀,创意是否新颖,只决定了他们作品的下限,是否能被人接受。而一个作者思考够不够全面,顾虑够不够严谨,则决定了他们作品的上限,是否能拥有一定高度。

好。确定了初衷,端正了态度,知晓了方法。接下来说些创作之外的事情。
其实前文也有提到其中两点内容。
一是要学会明确自己作品的受众群体是什么。
比如就想写给二次元看,那写些二之国御用作品也没什么。就想写给跟自己一样满脑子只装着色欲的激素怪看,那也完全可以纯肉出装,肉到流水。对应目标,对应产出。物质充足的年代总会有各式各样的精神需求,这点是无法改变的规律,所以允许有各种文化圈出现。但是如果又想着要走出圈子拓展自己,又不想着做出改变积极进取,还拒绝被拒绝。自悲自悯,自导自演,这就有些一出好戏的意思了。我就直白些说吧,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不太适合搞创作,比较适合整活、表演。接受适合自己的方式,可能会离成功更近。
二,之前说过精彩来源于想象力。
只有想象模拟到位了,对细节的刻画才能栩栩如生。比如角色表情的变化,动作的变化,声音是否形象,比喻是否奇妙传神。现在再明白的一点告诉各位,想象力的素材都来源于观察力。能否进行丰富的想象,取决于见过多少有趣的事物,并是否有将他们合理拼接起来的习惯。后者这个就叫创造力,就是这么简单。只要见过的素材够多,创造就会成为一种本能。就像吃多了就会拉一样,是忍不住的的一种自然行为。
三,再说一个人们时常能争吵不休的话题。要不要从作品中找现实感。
这个要不要找现实感,其实和作者是没关系的。他这是读者的一种行为。袜子生产商们不会知道自己生产出来的丝袜由什么样的消费者买到手,更不知道他们会拿丝袜干什么。但是作为生产者,则应该要做到丝袜这一商品合格,质量上乘。本本这样解释,相信已经很容易理解了吧。
所以不管读者怎么去评论,作为作者来说,作品是必须要有一定合理性的。
很多作者都期望自己的作品成为高于生活的艺术,直接放飞自我脱离正常人的理解标准,这些失误就是因为忘记了艺术也来源于生活。作品中的桥段应不应该写实一些,应不应该追求现实感,这其实是一句废话。当然需要啊!
我举个例子吧。比如写男主角的女友是植物人,整篇费劲篇幅不断在描写如何亲密,曾经有着如何的美妙回忆,如何爱的深沉。从这样的文章中,你能感受到男主角用心良苦和感情深沉吗?
其实写作中追求的“合理”,指的是参照现实角度进行写作,从而突显角色形象的写作手法。
好,那现在加点内容,男主角的父母觉得女方这种情况,不愿意让孩子因为耿直痴情栓死在一棵树上,费尽心思劝解儿子放弃吧。因此男主角和家人产生了一次又一次的争吵。也经常因为医院的紧急呼叫而耽误工作。久而久之,男主角自己面对着植物人女友也露出了软弱的一面。他不愿意放弃她,但是也不知道该不该继续放弃一切去等待她,等待她那渺茫恢复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听到女方父母也开始劝解说,“我和叔叔都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但是我们也不想因为雪雪耽误了你。我们理解你……不会对你放弃雪雪说什么的。”男主角此时矛盾的心情,是不是就很容易让人理解了呢?
现实是什么,写实是什么,一句话概括,就是没能事事都逞心如意,但却有了戏剧性的变化。这才是创作之物能扣人心弦的妙处所在。
不建立在现实感和合理性的标准上,怎么能塑造出挣脱这个标准的鲜明角色呢?
再比如,有些小说中牵扯到角色战斗力的。如果一开始上来就天马行空毁天灭地,后面怎么写?只能越来越崩坏,越来越脱离。只有设立一个合理的标准线,并且或多或少的遵守,或多或少的脱离。只有这样,强者出现时,读者才可以紧随其后的明白这一事实——怕是打不过了。也只有通过合理的叙述让读者有了这一念头,击败强敌后才能将胜利的喜悦之光照进每个紧绷神经读者的心扉。也只有通过合理的桥段击败强敌,读者才会对作者的想法和能力有所认可。
设立不完美,创造对立面,才是真正能让文中角色鲜活起来的生命之水。

最后,文末之际。本本还希望大家能正视将创作作为事业发展的这一条道路。随着网络的发达,展示自我的门槛越来越低。我们正处于一个娱乐内容蓬发的年代,一个灵魂滋养越来越枯竭的年代。很多年轻人满腔热血的希望自己能变成光,通过写作有所成就。但其实上,若不能顺应时代,适应市场需求,再好的作品也很难生存下去,且不提作品能否问世,作者还能不能看到明天的早餐在哪里都成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现在并不是一个适合全心全意投身创作事业的年代。
想要从零起步靠创作成就一番事业,是一道艰辛无比,和等待植物人女友复苏一样的渺茫道路。想要盈利,就要遵守商计利益的摆弄。想要遵从本心,却要面对无从收入的现实。穷书生,酸秀才。才华在快乐面前,可不就是一直都又酸又穷嘛。
但其实仔细想想,古往今来,又有哪个时代是绝对的无比盛世,人人可以脱离低级趣味赴身于创作之中的呢?从来没有这样的时代,反倒是越在文学干涸的时代,越会有发自灵魂的质问与作品呼呐现世。
人们大多习惯让自己沉迷在罅隙快感之中,忘却了真正能令自己感到满足的既不是视觉的盛宴,也不是声乐的澎湃,而是心灵的安宁和释然。
今天也是这样一个艰辛的年代。也不知还有多少人愿意去远离世间的绝伦,静静的投身于创作的汪洋大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