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史铁生《我与地坛》书摘

2023-01-02 13:57 作者:怎奈相思  | 我要投稿

◆ 第一章 我与地坛 >> “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 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 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 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 >> 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潭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 >> 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 第八章 我二十一岁那年 >> 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将来你工作了,忙得一点儿时间都没有,你会后悔这段时光就让它这么白白地过去了。 >> 童话的缺憾不在于它太美,而在于它必要走进一个更为纷繁而且严酷的世界,那时只怕它太娇嫩。 >> 他不知道,他还不懂,命运中有一种错误是只能犯一次的,并没有改正的机会,命运中有一种并非是错误的错误(比如淘气,是什么错误呢),但这却是不被原谅的。 ◆ 第十一章 墙下短记 >> 少年之间的情谊,想来莫过于我们那时的无猜无防了。 >> 有人的地方一定有墙。我们都在墙里。没有多少事可以放心到光天化日下去做。规规整整的高楼叫人想起图书馆的目录柜,只有上帝可以去拉开每一个小抽屉,查阅亿万种心灵秘史,看见破墙而出的梦想都在墙的封护中徘徊。还有死神按期来到,伸手进去,抓阄儿似的摸走几个。 >> 我随即得了启发:也千万别把人和意义分割开来理解。不是人有欲望,而是人即欲望。 >> 因而得有一种重量,你愿意为之生也愿意为之死,愿意为之累,愿意在它的引力下耗尽性命。不是强言不悔,是清醒地从命。 ◆ 第十五章 黄土地情歌 >> 既然立志独身,何苦又那么在意异性的评价呢? >> 艰苦的生活需要希望,鲜活的生命需要爱情,数不完的日子和数不完的心事,都要诉说。 >> 因其不是发源于心因而也就不能留驻于心 >> 我想,经几十甚至几百年而流传至今的所有歌曲,或许当初都算得上流行歌曲(不能流行起来也就不会流传下去),它们所以没有随风刮走,那是因为一辈辈人都从中听见自己的心,乃至自己的命。 >> 世上的一些事多是出于瞎操心,由瞎操心再演变为穷干涉。 ◆ 第二十章 好运设计 >> 既然是梦想不妨就让它完美些罢。何必连梦想也那么拘谨那么谦虚呢? >> 或许他们比我少着梦想所以也比我少着痛苦? >> 一个人长大了若不能怀恋自己童年的痴拙,若不能默然长思或仍耿耿于怀孩提时光的往事,当是莫大的缺憾, >> 你能在一场如此称心、如此顺利、如此圆满的爱情和婚姻中饱尝幸福吗?也就是说,没有挫折,没有坎坷,没有望眼欲穿的企盼,没有撕心裂肺的煎熬,没有痛不欲生的痴癫与疯狂,没有万死不悔的追求与等待,当成功到来之时你会有感慨万端的喜悦吗?在成功到来之后还会不会有刻骨铭心的幸福?或者,这喜悦能到什么程度?这幸福能被珍惜多久?会不会因为顺利而冲淡其魅力?会不会因为圆满而阻塞了渴望,而限制了想像,而丧失了激情,从而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是遵从了一套经济规律、一种生理程序、一个物理时间,心路却已荒芜,然后是腻烦,然后靠流言蜚语排遣这腻烦,继而是麻木,继而用插科打诨加剧这麻木——会不会?会不会是这样? >> 地球如此方便如此称心地把月亮搂进了自己的怀中,没有了阴晴圆缺,没有了潮汐涨落,没有了距离便没有了路程,没有了斥力也就没有了引力,那是什么呢?很明白,那是死亡。 >> 所谓好运,所谓幸福,显然不是一种客观的程序,而完全是心灵的感受,是强烈的幸福感罢了。幸福感,对了。没有痛苦和磨难你就不能强烈地感受到幸福,对了。那只是舒适只是平庸,不是好运不是幸福,这下对了。 >> 绝对的(或相当严重的)无知与白痴没有什么区别;而相对的无知又不是一项缺欠,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 >> 只要能苦尽甜来其实都不是坏事。怕只怕苦也不尽,甜也不来。其实都用不着甜得很厉害,只要苦尽也就够了。其实都用不着什么甜,苦尽了也就很甜了。 >> 你一时失去了距离便一时没有了路途,一时没有了企盼和追求便一时失去了兴致和活力,那样我们势必要前功尽弃 >>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 >> 我真是想来世别再有那么多遗憾,至少今生能做做好梦! ◆ 第三十一章 记忆与印象1 >>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说过,徐志摩这句诗未必牵涉生死,但在我看,却是对生死最恰当的态度,作为墓志铭真是再好也没有。 >> 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 于是,人性,在那时就已暴露:为了免遭惩罚,大家纷纷去效忠那一两个头领,阿谀,谄媚,惟比成年人来得直率。 >> 做叛徒要比做俘虏可怕多了。俘虏尚可表现忠勇,希望未来;叛徒则是彻底无望,忽然间大家都把你抛弃了。 >> 一些人真实的困苦变成了另一些人编织的愉快,一个时代的绝望与祈告,变成了另一个时代的潇洒的文字调遣 >> 万勿沾惹政治才是平安之策 >> 这个孩子生而怯懦,禀性愚顽,想必正是他要来这人间的缘由。 ◆ 第三十八章 记忆与印象2 >> 怎样,你才能看见我?我才能走进你? 那无奈,让人不忍袖手一旁。但只有袖手一旁。 >> 曾经的禁区,现在已经没有。但,现在真的没有了吗?亲吻,依偎,抚慰,阳光下由衷的袒露,月光中油然地嘶喊,一次又一次,呻吟和颤抖,鲁莽与温存,心荡神驰,但终至束手无策…… 肉体已无禁区。但禁果也已不在那里。 倘禁果已因自由而失——“我拿什么献给你,我的爱人?” 春风强劲,春风无所不至,但肉体是一条边界——你还能走进哪里,还能走进哪里?肉体是一条边界,因而一次次心荡神驰,一次次束手无策。一次又一次,那一条边界更其昭彰。 无奈的春天,肉体是一条边界,你我是两座囚笼。 倘禁果已被肉体保释——“我拿什么献给你,我的爱人?” 所有的词汇都已苍白。所有的动作都已枯槁。所有的进入,无不进入荒茫。 >> 我,就是你遗忘的秘语。 你,便是我丢失的凭据。 ◆ 第四十一章 扶轮问路(代跋) >> 此一处陌生的地方,不过是心魂之旅中的一处景观、一次际遇,未来的路途一样还是无限之问。

史铁生《我与地坛》书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