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亚动荡史:哈萨克汗国的建立和发展

2019-08-03 11:06 作者:甲胄24K滴纯金  | 我要投稿

   历史的发展,从来离不开地理条件的影响,中亚地区曾经的哈萨克汗国的崛起、统一、分裂以及灭亡,都归根于地缘政治的影响。


影视作品《哈萨克汗国》中哈萨克汗国的开创者克烈与札尼别

金帐汗国衰落时,1470年左右,术赤长支后裔在中亚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哈萨克汗国。15世纪上半叶,术赤第五子昔班的后裔阿布海尔建立了一个囊括白帐汗国领地在内的乌兹别克汗国。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阿布海尔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引起原白帐汗国最后一位汗巴拉克之子克烈和札尼别的强烈不满。1456年,克烈和札尼别率属部乃蛮、克烈、篾儿乞等部民众迁徙到蒙儿斯坦境内蒙儿斯坦的东察合台统治者也先不花(Isan Buqa Khan Esan Buqa Khan,死于1462年)与兄羽奴斯(Yunus,死于1487年兄弟正处于争权斗争中,无力阻止涌入其境内的这些游牧民。

影视作品《哈萨克汗国》中也先不花汗
影视作品《哈萨克汗国》中羽努斯汗

为了确保蒙兀儿斯坦西部边界的安全,也先不花把这些游牧民安置在楚河附近的库齐巴什(Kuzi Bashi)地方。迁徙到楚河流域的乌兹别克人自称“哈萨克人”,意为“冒险者”或“叛逆者”,他们建立的政权被称为“哈萨克汗国”。阿布海尔汗不仅未能阻止札尼别和克烈的分裂,而且未能阻止汗国内游牧民源源不断地迁往哈萨克汗国。这一过程大约历时10年(从15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期),人数大约在20万左右。除了原白帐汗国属下的乌兹别克人以外,原东察合台汗国七河和伊犁河流域的乌孙、杜拉特(朵豁剌惕)、札剌亦儿等部落也逐渐融入哈萨克人中越来越多的氏族和部落接受了克烈和札尼别及其后继者的统治。

乌兹别克汗国的军队
哈萨克与乌兹别克的战争
乌兹别克汗国军队

1468年,阿布海尔被成吉思汗次子支系的东察合台汗羽奴斯打败,他所建立的游牧汗国随之瓦解。于是,争夺哈萨克草原的斗争开始了。在克烈之子和札尼别之子统治时期,哈萨克部落迅速扩张,占领了原阿布海尔汗国的全部领土从16世纪初到17世纪中叶,哈萨克汗国历经十几个汗的统治。克烈和札尼别两位首领去世之后,哈萨克人组成了一个纯游牧的汗国(由60s1-88woyx bnpunng)。布鲁杜克汗于1509年去世,札尼别之子哈斯木继位(1509-1523年在位),建牙帐于楚河流域。在布鲁杜克汗和哈斯木汗统治时期,成海和里海北岸的乌兹别克人在昔班尼的率领之下,南下河中地区,哈萨克人趁机占领咸海和里海以北草原真空地带,哈斯木在哈萨克草原的广阔地区(钦察草原)建立了统治。

从此,“哈萨克”与“乌兹别克”这两个称谓具有了新的含义,前者指那些仍留在咸海以北草原上的部落,后者则指随昔班尼南迁的部落。哈斯木是哈萨克汗国初期的一位出色的大汗。在他统治时期,哈萨克汗国的领土范围扩大,南方延伸到锡尔河右岸,囊括了西突厥斯坦的大多数城镇;东南方囊括了谢米列契耶(七河地区)的大部分丘陵和谷地;在北方和东北方,伸入鲁套山区和巴尔喀什湖地区,抵达卡尔卡拉林斯克山(Karkaralinsk)的支脉;在西北方,直抵乌拉尔河流域此时,汗国不仅统一了哈萨克各部,还吸引了西北方的诺盖人前来。势力最强大时,已经深入到了河中地区。在哈斯木统治时期,哈萨克汗国召开了一次有名的比(指部落的头目)会议。

会上制定并通过了哈萨克汗国的第一部法典,即《哈斯木汗国名鉴》,世称《哈斯木汗法典》或《明显法律》。法典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解决牧畜、牧场、土地诉讼规定的财产法;关于杀人、抢掠人和牲畜,以及盗窃等刑事犯罪的刑事法;关于组建军队的兵役法;关于挑选使臣的使臣法;关于婚丧嫁娶等礼俗和节日、庆典的民事法。1523年,哈斯木汗去世,哈萨克新汗与速檀之间的矛盾激化,哈萨克草原经历了近20年的战争。哈斯木汗之子谟麻什(MamashMuham mad HusaynTahit,1523~1533年)即汗位,因暴虐无道和对外的穷兵黩武,在他统治时期,有40万哈萨克人远走他乡,他本人也于1533年被迫下台并逃到了吉尔吉斯人中。

塔赫尔的弟弟不答什(Birilash Buydash,1533~1534年)继汗位,他的短暂统治也处于内乱和战争中。汗国四分五裂,诸部落各据一方,自立为汗。哈萨克草原西部由阿赫默德汗统治,七河流域被托格木汗占据。当时处于不答什汗统治下的哈萨克人只有2万。继不答什即汗位的是塔赫尔的另一个弟弟吐格呼木 Tughum,1534~1538年)。吐格呼木统治时期,蒙兀儿汗阿不都·拉失德(abdu'I' Rashid,1533~1560年)对哈萨克发动进攻,吐格呼木汗连同37位哈萨克速檀均被杀害。直到哈斯木汗之子哈克·纳咱尔汗(Haqq Nazar Khan,1538~1580年)统治时期,哈萨克汗国才得到复兴纳咱尔汗在统一哈萨克汗国的过程中,在西方,将权力扩张到诺盖汗国的部分地区;在东方,不断对蒙兀儿斯坦发起攻击;在南方,成功地领导了几次反布哈拉昔班尼王朝的远征。

1579年占领了昔班尼王朝统治下的塔什干。哈克·纳咱尔死后,汗位由札尼别的孙子、年迈的昔格海汗(Shighay Khan,1580~1582年)继承。昔格海汗统治时期,与河中地区的统治者建立了友好关系。1582年昔格海汗去世,其子特夫克勒(Tevekkel Tavakkul)试图继承汗位,但是,由于他在哈萨克没有稳定的基础,直到1586年才被推举为汗。特夫克勒汗(1586~1598年)巩固统治权以后,开始向外发展。由于哈萨克北方有不断东扩的俄国,东方西蒙古准噶尔部强大起来,特夫克勒汗决定向南进攻。1586年,特夫克勒汗与其兄弟额什木一起率领哈萨克人南下攻打昔班尼王朝。

正当此时,俄国督军丘尔科夫俘获了特夫克勒的侄子乌拉兹·穆罕默德,为了解救侄子,特夫克勒表示愿意臣服于俄国,并要求俄国为自己提供武器,此为哈萨克汗国与俄国使节往来的开始。16世纪末,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哈萨克形成了3大玉兹集团(部落联盟),即大玉兹、中玉兹和小玉兹。玉兹是有血缘关系的部落联盟,一个玉兹内包括若干部落,每一个部落又分为若干氏族,每一氏族有许多阿乌尔即父系家族,家族族长叫阿乌尔巴斯,一个阿乌尔一般由三四户至十多户组成大玉兹即乌拉玉兹在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七河流域及楚河和塔拉斯河流域的草原地带,其中有少数绿洲是农业区。大玉中的一些部里田国业草别卵不平主晋刹唑影多地与中亚诸汗国联系在一起。


中玉兹即鄂尔图玉兹,在大玉兹北。他们的冬牧场在锡尔河中下游北岸,夏牧场在托博尔阿、伊什姆河、努腊河、萨雷苏诸河流域。在3个玉兹中,中玉兹人数最多,力量最强。他们的历史更多地与中国的清朝联系在一起。小玉兹即奇齐克玉兹,位于咸海北岸和里海低地的北部。他们的冬季牧场在伊列克河与乌拉尔河一带,夏季则迁往阿克提尤别地区的草原。他们的历史更多地与伏尔加河流域的诸汗国及俄国联系在一起。哈萨克特勒夫克汗病故之后,其弟额什木汗(shim[sim]Khan,1598~1628年)继汗位。在额什木汗统治时期,哈萨克内部斗争加剧,一些强大的速檀已经脱离哈萨克汗的统治,如在布哈拉汗国札尼王朝伊玛姆·库利汗的扶持下,土尔逊·穆罕默德( Tursun Muhammad,1614~1627年)在塔什干称汗,额什木汗只能在突厥斯坦城实施统治。


哈萨克人与卫拉特人的冲突
哈萨克人与卫拉特人的冲突
中亚哈萨克汗国的战士
中亚哈萨克汗国的战士
中亚哈萨克汗国的战士
中亚哈萨克汗国的战士
中亚哈萨克汗国的战士
中亚哈萨克汗国的战士

额什木汗对哈斯木汗制定的《哈斯木汗法典》进行了补充,形成了《额什木汗习惯法》,又称《古用法律》。补充的内容包括:汗有权制定适合他自己汗国的法律,比如应当有专门的办事机构,巴图尔(勇士)应该师出有名和战无不胜等。1630年,额什木汗的儿子杨吉尔继承汗位(1630~1652年)。哈萨克汗国的外部局势进一步恶化,卫拉特蒙古夺取了部分七河地区。1635年,卫拉特首领巴图尔洪台吉率军攻入哈萨克草原,哈萨克战败,杨吉尔被俘,后来他逃回哈萨克草原。1652年,双方再次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杨吉尔汗阵亡。此后,哈萨克汗国陷入内乱,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严重,一些有势力的速檀自立为汗,割据一方,哈萨克汗国四分五裂,直到1680年杨吉尔汗的儿子头克汗继位以后,哈萨克汗国才重新统一。











中亚动荡史:哈萨克汗国的建立和发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