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洛阳执政的帝王 东周烈王姬喜

2022-10-02 07:06 作者:索易记录  | 我要投稿


洛阳,一座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建城史以及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缔造了无数中华文明的传奇。“山南水北为阳”,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沿着洛河一字排开,举世罕见。百余位帝王在此执政。今天就说说东周烈王姬喜。

周烈王(前401—前369年),姓姬,名喜,为周安王之子。前376年到前369年在位,又称周夷烈王。姬喜在位期间,也是秦献公在位的后期。秦献公当政时,废除野蛮的殉葬制度,将国都由雍(今陕西风翔)迁至东部栎阳(今陕西临潼市),准备向东发展,统一中国。周烈王七年(壬子,公元前369年),在位7年的周烈王姬喜薨.。

周烈王姬喜在位执政期间,是秦献公在位的后期。公元前385年(秦出公二年),秦献公从流亡的魏国回国继位,继位后迅速发动战争机器,打出了战争的旗帜。为此秦献公在秦国国内进行了所谓改革,这些改革都是围绕战争开展的。前384年(秦献公元年),秦献公宣布“止从死”,废除秦国从秦武公以来实行三百多年的以活人殉葬制度,正式禁止人殉制度。 秦献公废除这项制度,就是避免青壮年劳动力被白白地杀死。这样可以为秦国存活大量的劳动力,对秦国的农业和工商业生产乃至战争都非常有利。 秦国的奴隶主贵族开始以陶俑代替真人殉葬。现在我们看到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废除活人殉葬制度的硕果。人是战争最重要的资源储备,没有人的战争一切都是免谈。紧接着,秦献公鼓励多生,奖励多生儿子的人。 秦献公还吸引周边国家和部族的人到秦国种地、放牧,与本国人一视同仁,不许歧视。通过这些措施,秦国的人口数量明显提高,很多荒田得到开垦,粮食资源也得到充分储备。 在奴隶社会里,奴隶居在“城外”,平民和奴隶主在“城内”,两部分人分层明显。随着奴隶制的崩溃,需要重新编制户籍。前375年(秦献公十年)将全国人口按五家为一“伍”的单位编制起来,称为“户籍相伍”。编制户籍制度使奴隶主和奴隶非常和谐得融合在一起。 前383年(秦献公二年)将秦都城从雍城(今宝鸡凤翔南)迁至栎阳(今西安阎良 )。栎阳是“东通三晋,北却戎翟,亦多大贾”的 要地,秦献公迁都于此,就是为了方便同东方六国作战。周烈王五年(庚戌,公元前371年),秦献公发兵攻占韩国六座城池。秦献公的改革使秦国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为秦国同东方六国争雄奠定了基础,为商鞅变法提供了条件。

周烈王留给后世的东西不多,'国骂'就是其中一样。周烈王驾崩以后,大多数诸侯还是按时及到都城洛阳周王城凭吊,唯独齐国使臣晚来了许久。也不知周王室的哪位官员,公开责问‘齐国晚来故’。泱泱齐国使者听到落魄的周王室责骂,心中大怒,随口一句俗到不能再俗的话,“叱嗟,尔母婢也!”。什么意思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你的妈妈是个贱人。周烈王的葬礼,也因此成为天下笑话。这句国骂,历经千年变化,成为吵架必备。


在洛阳执政的帝王 东周烈王姬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