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们拼命打倒的地主阶级,正在卷土重来。

2023-01-11 18:06 作者:Peik-  | 我要投稿

自我破局是唯一的救赎之道

三代贫农是三代人的问题

莫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

山区有很多只能在温饱线上徘徊,种地根本不赚钱

猎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艺片向来都是叫好不叫座

种地是看时令的,不是发工资月月都有

这才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艰难而又顽强

这其实反而体现了市场交易的重要性,市场被隔绝了受害的就是农民

中间商差价利润吓人

这些农作物储存期短等于零,成熟了就得上市,需求端人为堵死,那就难了

无论白菜多么便宜,赚的永远是商家

很多粉丝都会这样对明星

阶级的羡慕心理,自己并没有到达这个高度,也非常难以到达时,通常会把自己带入到一个自己梦寐以求的事件身上以求安慰

太讽刺了,商家不用担心收成,没有劳动付出,却是赚的最多的

从来没有打败过,封建思想刻在骨子里

打倒的是经济意义上的,精神层面还是根深蒂固

不要小看语言的力量,就算是玩梗也会对人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玩梗,但是玩的有点过头了

财富的积累是会导致这种现象的

人们越来越把金钱和幸福挂钩,并且觉得那就是真理

总喊口号

一个新轮回罢了,但有前辈给我们指了明路

站立场是很酷的 但是代价也是巨大的

没有立场才是最可怕的

总有人能白手起家,也有败家子,只要机会平等,不要强取豪夺

别人也是付出了很多努力才让下一代得到这生活,怎么在你那就变成不劳而获

浮躁的拜金和消费主义们在不经意间暴露了他们的本质

真理是符合当前社会现状的真理

很多语言里,最能改变也是最能让人听懂的是行动

吹捧喻少看似是拜金求富,其实是精神和物质的双重穷人

中国人不怕穷,只怕比

资本的游离性 钱会自发的越过每一个人聚集

现在称呼少爷不是骂他的么

看到这种评论真的很反感,感觉一点也不幽默,有种自惭形秽的感觉

当一句话被人们都公认为一条梗时,其背后大环境的价值观也能反映些事情吧

真理是客观的,重复一万遍的话不一定是真理,建议改为“以为的真理”

玩笑八分真

这样的自嘲也是极其卑劣的

这梗一点都不好玩,要懂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口基数太大了,就算是百分之零点几的人三观不正,也有百万人搞大家心态

从一个流行“梗”可以看出很多

语言能杀人

嘲笑小镇做题家的犯了众怒

过度的娱乐化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们的思想

有不少时候差学校比好学校更苦

当你劳无所得的时候,就是有人在不劳而获

由这样的教育筛选出足够冷漠的人,再由这些人教育孩子们,教育出更冷漠的人

因为这违背了生物的应激性本能

“生物会对外来刺激做出反应”

“外面战争爆发都跟你没关系”很无奈

如果有地震,同学也如此麻木,那就是悲剧

感觉就是教人变得冷漠,漠不关心身边的事

压抑人性这种教育一定会变得,自由活泼才是孩子的天性,只不过可能要等生产力发展起来

说得好听培养专注力,不就是疯狂压抑人性吗,而且这么做的意义见仁见智

现在很缺专科毕业的,几乎是有就招走,企业技术工人缺员严重

如机械般,不能自我思考

反对的不是读书,而是衡水模式这种拼家世财力还要标榜自己是为普通孩子谋出路的

连天才都有相当一部分混的不好的,普通人家里没资本真的很难

互相觉得是朋友,那才是朋友,单方面的,我还真不知道那叫啥

少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批判衡水了 要是能选择谁愿意拿命去拼

人往往都是越缺少什么,就会越多的去讨论什么

推荐郑琼的纪录片《出路》,真实的人世间

现在很多人阿谀奉承这些有钱人,给他们加一堆滤镜

冷漠只是因为所有人都是这样过来的,他说的又不是什么新鲜事

我不但抵制资本家,我更鄙视那些不抵制资本家的人

他们从来不冷漠,只是被世界和生活磨平了棱角

人最大的不公平是人际关系,财产,地位,平台等等具有继承性

做一个理想主义者,一起建设一个有温度的社会

我们都是普通人,不必拴住鄙视链

前面说抹黑纪录片的是不是温室里待太久了

清醒者可以清醒的走向宿命

真正有意的是给万柳书院上标签的人

是这两年变得变本加厉了

很扎心,但是穷不只有资本的问题,也有一定能力的问题,不然就算平均了也会再被打破平衡

社会风气过于物质和拜金,这是主流的主观的选择导致的,更深层的原因值得反思

不要悲观,矛盾中孕育着解决矛盾的力量

现在这压力一般家庭读博都不好过,毕业三十怎么办,高校非升即走

战争或许是一种出路,一种无可奈何的出路

清醒的人最荒唐——«消愁»

把视觉资源还给普通人吧,我宁愿火起来的是一个职校的孩子,起码他有机会改变

他们最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

只有共情能力强的人才会去关注,真正的普通人更多的是在自私自利的活着

可是普通人的生活没有什么人愿意关注的,因为大家自己就在过这样平淡的日子

即使真的和平演变了,但风向总会改变的

感觉娱乐就是为了让你不关注这些东西

这样就陷入循环了,因为生活很艰苦,没有精力,所以关注不了自身的生存处境,因为对自身环境的不管不顾,而导致自己的生活环境更加艰苦

但大多数普通人却只在娱乐和漠视里麻木

没用的,你威胁不到他们的生命,他们就只会关注手里的垄断资本

而我所能做到的仅仅是不跟风,我发不出自己的声音

没有反馈是最打击人心

不签劳动合同可以劳动仲裁,赔付最长一年时间的双倍工资

可以把自己理解成自己的伯乐,伯乐不常有,代表着眼光注定很多时候不被理解,自己愿意理解自己就好,不过多的影响别人,坚持自己并做下去

读书最大的作用真的不只是改变社会地位而已,它让你拥有站在较高层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至于看到的是什么 真的就取决于每个人看的角度了

对他来说只是家常,他自己本身没感觉。每个人其实离自己理想的距离是一样远的。一旦你到那个位置,你只会和同水平的比。

他真的没感觉就不会标万柳书院了

那个是抖音自带ip吧

不同类型的压力是有本质区别的,就像需求金字塔,位于顶端需求的人崩溃了,大概会处于第二层,底端需求的人一崩溃,就什么都没有了

没有差异是不可能的,人都往高处走,不要丢了良心就好

没有差异确实很难实现,但是这个差异如何产生,产生差异后如何不消退就是很重要的

多读读马列吧,不可能这三个字太唯心了

差异客观存在,人和人就是会有差异,身体,智力,等等各种差异。可以存在差异,但是不能存在剥削

总是会有高有低,总不会是一切人都舒适幸福,这样做能帮助到他们么?我不确定,我周围已满是急走的湍流,我希望自己和家人过的幸福舒适,同时也不希望过多的人遭遇更多的不公。只希望之后再更高的位置上后,能尽可能的做有良心的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最后一句是矛盾的,是客观上的矛盾,不是你主观上是否善良的问题

正确的,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

交易本身是公平的,但是问题在于这些城中村价值增值的过程,这些房子过去几十年翻了很多倍的价值并不是由房主创造的,是从城市建设的价值中分配的,城市由无数打工人一起建设,但无数打工人没有得到与劳动价值相匹配的回报,享受建设发展成果的时候房主却占有了大部分,交易过程不是分配过程,你可能模糊了这个概念,不公平发生在财富分配上

那照你的逻辑就不该存在股票,靠股票挣到的人都该吐出来,毕竟股票上涨又不是买了这个股票的人的功劳,可能是公司员工努力做出好产品好业绩推高股价,让买这股票的人赚钱公平何在?当然亏了就是活该

知道的越多,追求越高

工人还是工人,只是生产方式变了。就这样还有很多人瞧不起工人,想摆脱自己的身份

真正知道生活疾苦的人不经常发言,现在能发言的人通常都是在经济方面没有那么严峻的。因为压力太大的人只想着好好休息

有人无法跟自己同阶层的人共情,但却可以轻易地与那些富人、明星共情,真是让我无法理解

因为苦难,无法挣脱的困难,当无法从物质上去摆脱它时,从精神上去摆脱就成了仅剩的选择,而从追求精神的慰籍也就成了活下去的理由。当然人们的精神追求的方向不尽相同,有人去追逐神,有人去追逐明星,有人去追逐富人,当然也有人去追逐真理,但如果仅仅是在精神满足,那这一切对于这个世界对于彼此都不会有任何现实意义

世界的参差一直非常巨大,只是互联网让他们暴露了出来而已

互联网在让人们价值观趋同

许多莫名其妙的都在流行,正常的人好像越来越少了

读书是为了跨越阶级

我们拼命打倒的地主阶级,正在卷土重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