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叠纪菊石化石(含部分国外的)

三叠系是距今2.5亿~2.05亿年、经历了4 500万年的三叠纪(Tasic)时期所沉积的地层。三叠纪的开始和结束各以一次灭绝事件为标志。虽然这段时间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和结束的准确时间却如同其它古远的地质时代无法非常精确地被确定。其误差在正负数百万年。三叠纪的名称是1834年弗里德里希•冯•阿尔伯提起的,他将在中欧普遍存在的位于白色的石灰岩和黑色的页岩之间的红色的三层岩石层统称为三叠纪。(地质年代单位分为宙、代、纪、世、期、时,分别对应的年代底层单位是宇、界、系、统、阶、时间带)

参考:https://paleobiodb.org/navigator/
一、中国的三叠系
我国三叠纪地层分布广泛,生物类群比较丰富。由于古生代后期的褶皱运动和地壳上升,使得我国三叠纪时期大致以昆仑—秦岭一 大别山一线为界,形成南海北陆的古地理格局。北方区(除南祁连山个别地区外)形成了一系列大小不等的内陆河湖盆地,其中大型河湖盆地主要有鄂尔多斯盆地、宁武一沁水 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华北东部东北地区以及西北的祁连山、天山等地,主要是一些零星分布的小型山间盆地。唯华北地块南缘和黑龙江东部的完达山北段(那丹哈达岭)有中、晚三叠世海相地层,其中的生物群属热带、亚热带特提斯生物组合古地磁和古构造研究表明它们是来自于特提斯区的外来地体,是中生代晚期才增生排贴上来的,南方区除海南、云、贵等省部分地区下、中三叠统为陆相或海陆交互相沉积外,全区主要为海相沉积。华南地区在中三叠世晚期大规模海退,浅海范围迅缩到黔桂及龙门山前隅,其后的晚 三叠世则以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或陆相沉积为特征。扬子地块西侧西藏滨西地区 由特提斯多岛洋中的系列小块体组成,三叠纪为海相沉积,直到三叠纪末期以后与扬子等地块拼合。

二、中国三叠纪菊石化石
放眼全世界中生代,三叠纪菊石相比而言较少。中国三叠纪菊石的主要产地包括湖北、贵州、云南、广西、青海、西藏、安徽、四川等省,其他一些省份现探明的也有一些三叠纪菊石。

1. 湖北
1.1 湖北“水冲菊石”

1.2 前角齿菊石

1.3 某种齿菊石

2. 贵州
2.1 某种齿菊石

2.2 多种粗菊石

2.3 齿菊石 Ceratites

2.4 前粗菊石 Protrachyceras

3. 云南
3.1 多瘤粗菊石 Trachyceras multituberculatum

3.2 雅库特菊石属 Yakutosirenites

4. 广西
4.1 各种各样广西菊石化石

之前批发价格便宜,现在批发涨了很多,从而导致滞销了。正在写广西菊石分类的稿子,估计要好几天才能完成,疲乏了。
5. 西藏
5.1 常见蛇菊石 Ophiceras commune

5.2 连续侏瓦菊石 Juvavites continuus Mojs., 1893

描述:壳体内卷,呈亚球形,具穹圆腹,旋环断面略呈半圆形。表面有直的比较规则分叉的横肋,脐部呈深漏斗状。缝合线为菊石式,外叶很深,中鞍窄,侧叶深,外缝合线具有二个脐叶,外鞍和脐鞍也较窄,齿较多,但侵入鞍部较浅。
保存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5.3 其他

西藏三叠纪的菊石本人也只能通过图片一睹真容了。
6. 青海
6.1 prionoritid? 暂时没查到

6.2 裸鲟菊石属 Psilosturia sp.

描述:壳体外形似sturia属,内卷,呈饼状。腹部窄圆,可有纵旋纹。侧面扁平,光滑,可饰有放射状宽浅褶皱,其内围可有纵旋纹。缝合线变似sturia属,但鞍部细而高,呈高锥状可叶部窄而长,分支比较规则。
保存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
6.3 其他

7. 安徽
7.1 巢湖的菊石,殷坑组/龙山组


7.2 巴里斯哥伦布菊石 Columbites parisianus

7.3 宽脐提罗菊石 Tirolites latumbilicatus

8. 四川

三、国外一些三叠纪菊石
1. 德国

Age : Trias , Muschelkalk
Provenance : Wittighausen , Germany
Size:8.5 cm.

AGE:Middle Triassic (230 Million Years Old)
LOCATION:Lindach, Wurzberg, Bavaria, Germany
FORMATION:Muschelkalk Formation
2. 俄罗斯


3. 奥地利



参考:https://austria-forum.org/af/Wissenssammlungen/Fossilien/Gymnites
4. 西帝汶
4.1 早三叠

Formerly known as Ophiceras tenue, the species has just been renamed by Brühwiler & Bucher 2012. The Baidites held are evolutionary, serpentic in shape. The flanks have a slight rectiradiated costulation. The belly is very rounded.



4.2 晚三叠


Age: TRIAS, NORIAN
Location: NOE BIHATI, TIMOR, INDONESIA
5. 希腊


Formation: Hallstatt Limestone
Location: Epidauros, Greece
6. 挪威-Spitsbergen

7. 哈萨克斯坦

8. 西班牙

9. 意大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