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 王德峰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 2020秋 第二讲

王德峰:
马克思哲学导论:
第二讲:
自然经济,有限的商品经济中的生产交换,货币只作为流通的手段。整个经济系统的目的还是获取更多的W,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主导。幸福的定义是使用价值的增多。
资本主义的生产交换,货币本身的增殖成为了目的,整个系统以商品的交换价值为主导。幸福的定义是交换价值的增多。商品变成了手段
为什么称之为“人类历史的巨大转折点”?总结来说就是货币由一般等价物(流通手段)成为了财富主体;生产目标从作为使用价值的财富的增长转向作为交换价值的财富的增长。
劳动的二重性:
抽象劳动带来资本的增殖,人的生命活动必须带来抽象劳动积累,否则不能成为劳动,没有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从哲学上讲,曾经的手段G(货币形态的资本)摇身一变成了目的本身。
资本不断增殖的目的 导致欧洲把全球看出它的市场、资源,把原来分裂的各大陆历史变成世界史
社会变革带来思想变革,需要思想变革来认识社会变革的意义与未来方向
(黑格尔:历史唯心主义,思想史及历史,思想变革带来社会变革)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 推翻黑格尔
封建社会的解体带来自由可雇佣劳动力 是资本主义诞生的前提
1、欧洲宗教改革:
罗马教会腐败:赎罪券-马丁路德带头反对天主教皇,主张因信生义 从教会夺回宗教的解释权 人凭自己信仰意志可直接与上帝沟通
第一层-教会 第二层-贵族 第三层-商人、工农
2、理性主义思想启蒙运动兴起
代表-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思考是人的主体性 自我认识存在
非物质的意义的我的存在,是理性的主体,有独立的人格,人与人应互相尊重
(柏拉图:灵魂,无主体性,被动感受外部感官刺激)
每个人作为主体应参与承担社会责任
笛卡尔:感官具有接受外部事物并反应的能力;理性是根据感官的接收作出主观的判断,先验论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只要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 就能对客观世界有正确认识
先天批判如何是可能的:任何判断都是在客观感觉的输入加上固有的理性-思维固有的形式,经验并非来源于感观材料
经验=感官体验+理性思维-连接因果的关系:太阳照射 石头发热
自然科学源于经验 但理性参与了科学经验的构造)
(培根:经验论,通过观察 实验 积累经验 归纳出科学的原理)
贡献:
A.提升科学 数学理论发展
B.改造社会 提升理性 促进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制度 而非传统 源于宗教的社会秩序 传统需要经过理性的审视 引起一场场思想革命
理想的情况下 可根据人的理性制定唯一合理的社会制度 弘扬善
实际上:资本吞并 社会竞争 阶级斗争 文明冲突
(苏格拉底:提倡年轻人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思想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善恶判断源于人内心最本真的情感;
基督:博爱,人的生命源于上帝的恩典
休谟问题:
A. 因果关系如何证实:承认因果关系客观存在,但无法证实必然性
B.实然与应然:如何从存在的知识中推出怎样生活?
康德:从自然世界认识到价值判断-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