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疾控专家吴尊友因胰腺癌去世,为何胰腺癌发现即中晚期?教你预防十大癌的经验(上)

2023-10-31 23:35 作者:bili_18880523571  | 我要投稿


        2023年10月27日,中国著名疾控专家吴尊友因患胰腺癌去世,享年60岁。这让很多人对胰腺癌引起了注意,这个病有这么可怕吗?一发现,就是中晚期,那平时该怎么预防呢?今天,陕西冶金医院甲状腺科为大家精心奉上一份简明实用的常见10大癌防癌筛查宝典,一次把如何防癌筛查这件事儿整明白。

     第1名:肺癌

  发病率排名:男性第一,女性第二。

  筛查项目:低剂量螺旋CT

  年龄/频次:50~75岁,每年一次有较长吸烟史(15年以上),应尽早筛查。

  高危人群:

  1、烟龄不低于20包一年。

  2、曾经吸烟,但戒烟时间不足15年。

  3、被动吸烟(吸二手烟)。

  4、工作中接触石棉、皱、铀、氨等化学物质;

  5、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6、有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虽然,每年体检时都会拍X光胸片,但因为分辨率低,真等到查出肺癌常常已是晚期了。

  所以,对于卡片中提到的肺癌高危人群,目前一般推荐低剂量螺旋CT(LDCT),它的敏感度是常规X光片的4~10倍。

  第2名:结直肠癌

  发病率排名:男性第四,女性第三。

  筛查项目:

  1.结肠镜检查

  2.愈创木脂粪便隐血试验(FOBT)

  年龄/频次:

  1、45-75岁:FOBT每年一次有高危因素者,结肠镜检查每3~5年一次。无高危因素者,结肠镜检查50岁以上,每5年一次。

  2、76-85岁:根据患者意愿及是否有症状,推荐结肠镜筛查。

  3、86岁(含)以上:不建议筛查。

  高危人群:

  1、有腺瘤性息肉病史;

  2、曾接受结直肠癌切除术治疗;

  3、直系亲属诊断为结直肠癌/腺瘤息肉特别是发病年龄偏低者(<50岁);

  4、有炎性肠病且病史较长;

  5、既往因癌症有腹部或盆腔放疗史。

  结直肠癌筛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肠镜检查。但很多人心理上抗拒肠镜,轻易错过了早期发现癌症的好机会。据统计,50岁以上人群中,中国和美国目前结直肠癌筛查覆盖率分别为15%和60%。

  如此大的差距,难怪我国结直肠癌发现晚、死亡率高啊!

  第3名:胃癌

  发病率排名:男性第三,女性第五。

  筛查项目:

  1.胃镜检查

  2.血清肿瘤标志物

  (CEA、CA72-4、CA19-9等)

  年龄/频次:

  40岁以上:每1~2年胃镜检查一次

  高危人群:

  1、既往胃癌或良性胃病进行胃部手术或外伤史(残胃);

  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3、既往患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胃癌前病变;

  4、胃癌患者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一级兄弟姐妹);

  5、生活在胃癌高发地区(西北地区、东南沿海等);

  6、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高盐、腌制食物、吸烟、重度饮酒等)。

  如果你年龄已到40岁,恰好又符合卡片中高危人群的某一项,建议你尽快去做一次胃镜检查,这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当然,如果没有这些高危因素,我国也建议45~50岁做一次胃镜筛查,同时也可以考虑做一次血液肿瘤标志物筛查,比如CEA,它是最广谱的肿瘤标志物,在胃肠道肿瘤中的敏感性相对较高;而CA72-4是现今为止胃癌诊断特异性最高的肿瘤标志物。

  第4名:肝癌

  发病率排名:男性第二,女性第七。

  筛查项目:

  1.肝脏超声检查;

  2.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

  年龄/频次:

  40岁以上,高危人群每6个月检查一次。

  高危人群:

  1、乙型(HBV)/丙型(HCV)肝炎病毒感染;

  2、长期酗酒;

  3、非酒精脂肪性肝炎;

  4、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

  5、各种原因引起肝硬化;

  6、肝癌家族史。

  大家在做体检时,一般都会选择做肝胆脾胰的腹部B超,以为这样就能查出肝部的问题了,有时单一B超检查也难免漏诊。

  甲胎蛋白(AFP)是应用最广泛的肝癌肿瘤标志物,虽然也会有其他癌症和特殊情况(怀孕、肝炎等)让指标升高,但肝脏B超和甲胎蛋白检测双管齐下,肝癌筛查准确性就挺高了。

  肝癌主要靠预防,是唯一可预防的消化道肿瘤,特别是20岁左右男性,如果乙肝检查5项全阴,一定要及时再次接种乙肝疫苗,直至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获得保护。

  另外,如果是已经诊断乙肝的病人,一定要终身跟着医生走,控制肝硬化进程。

  第5名:乳腺癌

  发病率排名:女性第一

  筛查项目:

  1.乳房X线铂靶检查;

  2.B超;

  年龄/频次:

  20-39岁:每年一次(限高危人群)。

  40-45岁:每年一次。

  45-69岁:每年1-2次。

  70岁(含)以上:每2年一次。

  高危人群:

  1、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比如近亲中至少有2位患乳腺癌;

  2、既往患“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

  3、既往接受过胸部放疗。

  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一直稳稳的高居女性恶性肿瘤第1位。

  目前,乳腺癌最常用且有效的筛查方式主要就三个:临床查体(乳房检查)、超声检查(B超)和X线检查(钼靶)。除此之外的其他方法,比如乳腺红外线扫描、核素扫描、血氧功能成像等……,其实都不推荐用于乳腺癌筛查。

  一般说来,女性从40岁开始就应该开始定期做筛查,但如果你有卡片中高危人群情况之一,20岁以后就要引起警惕,早做筛查了。

   (未完待续,另外5个癌症病种在下一篇。)


正文


疾控专家吴尊友因胰腺癌去世,为何胰腺癌发现即中晚期?教你预防十大癌的经验(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