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斯柯达VZ75山炮,可发射两种口径炮弹,山炮中的变形金刚

2020-07-11 20:20 作者:丹书战史  | 我要投稿

斯柯达作为老牌的企业,曾经在军工产业上也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擅长枪炮制造,曾是欧洲第二大的兵工厂,在一战时为奥匈帝国提供了大量的火炮,其中就有奥匈帝国装备的最后一款山炮VZ75。

斯柯达VZ75山炮

山炮在一战前已经被认为是步兵师的作战标配,奥匈帝国在一战爆发前已经先后装备过3款山炮,不过当时技术性能限制,火炮逐步分成步兵炮、山炮、榴弹炮等几种分支,这就造成部队为了满足作战需求,不得不同时装备多种形制不一的火炮,无形中增加了负担。

1915年,斯柯达研制成功新式火炮,虽然顶着山炮的名称,它实际上也是一门榴弹炮,可以发射75毫米口径的山炮弹药用于压制,也能发射90毫米口径的榴弹用于轰击工事,只需要简单的准备就能完成变身,可谓是山炮中的变形金刚。

斯柯达VZ75山炮

这种可以发射两种口径弹药的能力,得益于它双层炮管的设计。炮管内层为75毫米口径的内管,炮管壁只有几毫米,需要和外管配套使用,用于发射75毫米山炮炮弹。内管可以抽离,抽出之后露出口径90毫米的外管,可以用来发射90毫米口径的榴弹,用于打击工事、建筑物等目标。

火炮内管为15倍径长度,火炮方向射界左右各7°,高低射界为-10°~50°,发射的75毫米弹药重约6.5千克,炮口初速度约350米每秒,最大射程8250米。

斯柯达VZ75山炮

炮架为一体式结构,略微向下弯曲,并且可以通过铰链结构向上弯折;炮轮为钢质,常规的双轮单脚式,可以用骡马拖曳行军。

火炮全重620千克,和一战时大部分山炮一样,整体时可以用2马挽拽,也可以拆解成6个大件,用6匹骡马驮运,那时候还没怎么考虑拆得更小用人力背负。

斯柯达VZ75山炮

VZ15山炮虽然设计巧妙,十分罕见的采用双层炮管结构,希望以一种火炮满足部队对山炮和轻型榴弹炮的需求,但是这种结构在战场上似乎没有受到太大的欢迎,部队还是喜欢简单皮实的装备。

一战后奥匈帝国崩塌,捷克、匈牙利等国军队继续装备此炮,在二战初期还能看到它的身影。20年代我国北洋军也曾购买过少量,用于装备第13军,后来30年代国军还曾考虑把它当成制式火炮,考虑到我国当时糟糕的道路基础条件,以及缺少汽车和军用骡马的实际情况,德国顾问不建议装备这种重量较大的火炮,而是分别装备轻量级的山炮和轻型榴弹炮,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德国顾问的建议还是很合理的,我国当时的本土骡马不仅贵,而且改良工作很落后,力量无法和欧洲的相比,要是用来挽拽VZ15山炮,一门火炮几乎需要翻倍的骡马数量。


斯柯达VZ75山炮,可发射两种口径炮弹,山炮中的变形金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